其他

《胡侃》第21期 [老胡带你看两会]

2017-03-08 胡侃 观视频工作室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视频版


最近这些天,全国两会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这是当前中国头等的大事。



中国的两会算得上是当今世界上最活跃的会议之一,两会所吸引的关注度还有报道量,也堪称世界之最。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两会?


两会全称:



再告诉大家一个众所不知的两会正确表述公式:



开会时间


两会每年开一“次”,每五年换一“届”



会议内容


在十多天的时间里,约5000名代表和委员们会听取和审议如下报告:



其中,人大有“议案”,政协有“提案”,但这两“案”历来分工明确,“议案”一旦通过将瞬间有法律效力“傍身”。



而委员提出的“提案”虽没有法律“护体”,但作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一大“法器”,实力也不可小觑。


你可能会问,这两会跟咱们普通民众到底有什么关系?它是怎么把我们老百姓切实关心的现实问题,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国家政策的?听老胡给你慢慢道来。


一、两会:论规模 谈民意 舍我其谁?


中国的两会参会人数算的上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议会会议了。在我们通常的视野里,这样的参会规模极为罕见,一般国家议会只有几百名议员,美国参众两院,参议员有100人,手握实权的众议院,议员也不过435人。



中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因此可以说,中国两会对社会的代表性是非常高的。


两会的代表委员中许多人来自基层他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与基层的脉搏息息相关,时刻感受经历着基层鲜活的现实及喜怒哀乐。


我们能说这样的代表委员不了解民声民意吗?以最朴实的文字和方式把基层问题反映上去,这就是民声民意。


外国议会开会,更像我们的全国两会常委会开会,曝光量是有限的。可中国两会俨然成了全球性的媒体盛会,哪家媒体如果挤不进两会报道,那真是out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的两会“有料”。


两会是中国各种信息和意见最大的汇集场,而且越来越开放,数以千计的境外记者通过两会,可以大量接触到平时不太容易接触到的中国官员和社会焦点人物。


两会有总理记者招待会,还有外长和一些重要官员的记者会,记者们还可以旁听团组讨论,这些对媒体有着很强吸引力。



二:两会怎么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中国的两会是不是实践政治民主的主阵地呢?我的回答是:它是。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中国社会形成了从搜集整理问题,到认真讨论并解决问题的政治程序,其中两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国两会是典型的协商民主,而大家知道,协商实际是民主的本质。从反腐败到开放单独二胎,再到治理雾霾,还有社会公平等等,这些中国老百姓高度关注的话题和切实的诉求,是不是我们在互联网上谈着谈着,就成为两会上的焦点话题了,然后经过几年的社会发展和需求演变,经过一个讨论和协商的过程,最终变成了国家政策呢?


始于1970年代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1980年以来的独生子女政策,是对中国人口发展进程进行严格的人为干预,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的基本结构与发展态势,改变了中国家庭的基本结构,甚至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后,到了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人口总和生育率仅为1.22,这一数据远低于人口世代更替2.1的水平。调查结果如此之低大大出乎人口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预料,由此引发对生育政策调整的激烈争论。之后的十多年中,很多的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关于中国生育政策的研究工作,呼吁对人口政策进行调整,并多次提案。


2013年底,单独二孩政策依法启动实施。2015年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杨贵新认为,国家放开单独二孩的政策已满一年,从申请再生育的夫妇上数量,单独二孩执行的效果远低于预期,应尽快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有助于缓解20年之后的高度老龄化局面,再次获得人口红利。2016年初,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我们看到,这个话题从舆论场上先跳跃出来,引发热烈讨论和辩论,随后这个话题走进了两会,通过代表委员的讨论和提案反映出来。再到后来,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相继变成国家政策。


从现实问题到舆论焦点,再到两会关注,最终成为国家政策,这样的脉络我认为是健康的。


几年的时间形成最终决策,这样的速度和节奏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我觉得是恰当的。


近十年来,彭宇案、“小悦悦”事件、许云鹤案相继引发“摔倒扶不扶”的中国式道德大讨论,拷问社会转型期的诚信秩序。一直以来,由于中国民事立法欠缺救助者对被救助者造成损害减轻赔偿责任的规定,好人流汗流血又流泪的尴尬事件持续上演。


2016年12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三审的《民法总则》草案对此作出回应,草案新增一条规定: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除有重大过失外,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有人说,这个草案可以说是中国的“好撒玛利亚人法”,也有人简称“好人法”。而“核心价值在于确认救助行为是高尚的。”


有专家认为,此次《民法总则》草案新增好人法免责条款,将能够扭转社会上不敢扶老人的道德认知。究竟这个草案的结果如何,将是今年两会审议内容的一大看点。


这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完成编纂民法总则草案,是形成完整民法典的重要工作。民法典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权,实现对人的关爱。这里举的所谓“好人法”这个例子,只是民法总则草案的其中一项推进,草案对成人监护、重点是老年人监护,还有胎儿利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这些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都有回应。


咱们老百姓打的官司几乎都是民法官司。所以说,民法真正有权威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依法治国才算真正落到实处。


三:两会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实践


中国的两会显然仍有不完善之处。各个国家议会的形态和议事规则各有优劣,只能说,每个国家在走自己的路,把自己的路走好、走稳,就是最好的。


中国的政治改革其实一直在搞,不断把两会的设计功能释放出来,实际上构成了中国的骨干性政治改革。大家知道,政治制度最早来源于设计,但不是所有设计功能从一开始就全会落在实处。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身,同时也是一个实践过程,它不仅要被设计出来,还需要一步一步走出来。这个走的过程,就是改革的过程。


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议会发展史相比,我们的两会从建立到今天,它的历史过程还是比较短的。有人嫌中国两会开得还不够刺激和过瘾,他们或许觉得代表委员们真打起来,甚至群众跟着在街上打,那才叫带劲,才算真民主。


千万别那样想,中国人不需要羡慕一些国家政治舞台上激烈的东西,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永远都不要经历它们。最近这些年,一些东欧国家和中东国家做了咱们中国的政治沙盘,帮助我们蹚了雷场,咱们对外既要学习,也要汲取经验,那样的中华民族才是智慧和稳健的。


最后我想说,今年的两会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中共十九大将在今年秋天召开,去年的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和全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中共更加团结,中国的未来更加确定,两会与党的会议合奏出中国的政治主旋律,这个国家的可动员性面临新一波的大范围激活。


咱们大家一起祝愿两会取得成功。



理性观世界,自信看中国

观视频工作室播出平台  youku  bilibili weib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