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吹不黑用事实说话,凭什么这些教科书这么美?

2017-09-20 青小鹿 青鹿教育


 天知道我们的教科书经历了什么……


最近,新京报的一篇报道火了,文章称:现在的小学教材粗糙、简陋、丑得让人想哭!


同时,青小鹿还收到了来自一位妈妈的吐槽:


宝宝今年上小学了,开学发了新课本。我看了一下,连我都觉得太尴尬了。


老实说,现在的小学教材真的挺丑的,作为新时代的课本,除了纸张和开本外,从设计、排版到插画,艺术水平几乎没有进步过,甚至可以说是倒退的。


听完吐槽后,青小鹿立马闭眼回忆了一下小时候用过的课本。语文书上的封面和插图好像走马灯一样涌现了……

(憋问为啥只想起语文书,因为青小鹿小时候是语文课代表……)


完璧归赵


少年闰土


曹冲称象


除了青小鹿翻出了属于90后的回忆,不少70后、80后的粑粑麻麻也翻出了自己的“回忆杀”:


80年代的课本


90年代的课本


2000年的课本


再看现在的课本…


嗯?


除了一二年级的新课本封面换了醒目的颜色,整体的配图画风,果然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青小鹿还问过一些家长和老师,提及到是否有意识到课本的审美问题。他们普遍回答:


“还好,还行吧。”


“可能是缺了一点美感,但我们以前也是这么过来的。”


“孩子对这方面没有什么意识,书一发下来就让家长包书皮了,书皮漂亮更重要。”


从这些回答来看,他们本身以及孩子自己对于课本的美丑,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感知。


换句话说,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教科书就是从小接触的那样,不功不过,无分美丑,事实上我们都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现实”。


教材的内容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对于一个个开蒙的学子,教材里的插画、排版以及文图搭配、色彩运用等,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它本身就是教材的本体。


而目前只有小部分人意识到其实课本正在影响孩子的审美能力。


事实上,审美教育基础,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并不会从天而降,而是要有传承、有普遍认知的。


朝夕相伴的教材是童蒙之眼感知未知世界的第一步,如果第一步就马马虎虎,没有从小建立对美的认识,很可能,孩子们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弥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台湾有3个年轻人,嫌语文书太丑,对教科书进行了一轮“爆改”。


他们手下的课本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这些改造过的课本出自“美感细胞”团队的“教科书再造计划”,在此之前,他们对如何改造台湾美感教育缺失的现状有过多次讨论和规划。


台湾明明有世界顶级的设计专业,有非常优秀的设计师,为什么没有体现在大众生活中?


这让作为创始人之一的陈慕天很纳闷,后来他发现“这其实不是因为台湾没有好的设计师,而是因为全民不重视美感教育所致。”


美感细胞团队改造过的课本前后对比


后来他到北京参赛,期间他发现不论台湾还是内地,中国的孩子从小面对的都是刻板的、几乎没有设计可言的教科书。


“审美”这件事离小孩子太远了,要改造这种环境,就要以耳濡目染的方式,从小培养孩子的美感。最终,“教科书再造计划”诞生了。


“一本好看的课本,一本有巧思的课本,可以引起孩子对课本内容知识的好奇,光是这一点就可以开启一个孩子学习的开关。”


陈慕生与“改造过”的教科书


教科书再造计划,自2013年发起之后,团队与超过30位设计师合作,为超过1900位孩子提供了教科书,2017年,美感教科书团队决定发起第二季,与更加专业的设计师团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给我一本课本,我们给孩子一座美术馆。”美感团队的这些年轻人相信,一本小小的教科书会像是那扇打开着的、透着明媚阳光的窗户,将暖阳照入孩子们的心,引导孩子们走向更美好的人生之路。



就如美感细胞团队所提倡的,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正是要唤醒沉睡的美感,让孩子们逐步生出一双双审美的眼睛。出版社应该着力经营,多一分匠心,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美。



你可能还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