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在线教学案例 | 国际关系学院《当代中国外交》课程思政改革经验分享
《当代中国外交》是面向外交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3学分,48学时,第三学期开课。课程在2018年入选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2019年申报参评天津市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负责人曹龙兴老师在2019年获得校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将于今年参加天津市第十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的育人作用,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在知识传授方面,课程力图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外交思想创新、外交战略转型、外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历史进程,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外交的特征。教师在放暑假前就发给学生书单,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课件选取原始图片四百余张,记录历史事实的视频九十多份,以及大量原始文献和数据,力求内容丰富、案例生动。
在能力培养方面,课程打通历史与现实,力图使学生能够探究历史根源,形成长时段与多维度的整体考察模式;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教师将方法指导融入到课堂互动环节,以点评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凝炼观点、展开论述,发挥小组协作学习的作用,不断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价值引领方面,课程将“四个自信”和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将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课程以中国共产党外交思想与实践作为课程主线,不断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判断国际局势、进行外交决策、提出全球治理方案等方面的外交理念差异,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展示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深入分析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民族性格、精神气质和思维方式等文化基因对当代中国外交决策的影响,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把维护中国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的共和国英雄、时代楷模的事迹作为案例素材,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许多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暑期社会实践、赴西部实习支教等活动。
目前,课程正在对标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标准,着力在两个方面深化教学改革。一是在本学期线上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超星学习通改造课程,利用线上平台的章节测验、课后作业、课程讨论、学情统计等功能加强过程考核和师生互动,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二是增加“复兴之路”系列实践教学活动,选取大沽口炮台、周邓纪念馆、中新生态城等践教学地点,将实践教学报告纳入过程考核指标,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
国际关系学院 曹龙兴
供稿| 国际关系学院
编辑| 吴俊梅
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务处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