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是“搭”,还是“搭起”——例谈缩句的标准与方法
类似的问题,在缩句训练中经常会遇到。有老师主张缩句要追求最简化,形如上面的“喜鹊搭桥”,主谓宾要素齐全,简明扼要,干脆利落。
缩句缩到何种程度为好?笔者未见任何大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此有过界定。也就是说,缩句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尚无权威说法。这,恰是缩句争议频发的根源。缩句就是抓主干,缩句不完全等于抓主干,缩句要保留语意核心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笔者综合各种意见和教学实践,觉得缩句大体上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尽量尊重原句表意需要,二是在此基础上去枝叶,留主干。
从本文开头提到的例句来看,我们先可以对它进行结构分析,也就是划分句子成分:
每年的这一天(时间状语),成群的(定语)喜鹊(主语)在天河上边(地点状语)搭起(谓语)一座(定语)桥(宾语)。
显而易见,这句话的主干(主谓宾)就是“喜鹊搭起桥”。
因此,我认为,这个例句的缩句结果,还是保留“搭起”为好。理由如下:
一者,“搭起”这是一个动补结构的双音节词,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我们在划分句子成分时不会将“搭”和“起”割裂开来(把“起”视为句子的补语也是不对的),因此这个词语没必要也不应该再缩。
二者,从原句表意需要考量,“搭”和“搭起”意思不同,“搭”属于进行时态,“搭起”属于完成时态,不缩掉“起”字,更贴近句子原意(道理类似于谓语动词附着的“着、了、过”在缩句时一般不去掉)。
综上所述,缩句时,建议大家先认真分析句子结构,划分句子成分,然后在尽量尊重原句句意的基础上去掉枝叶,保留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