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文言文水平
十多天前,复旦大学数学学院书记王永珍被同学院的姜文华重伤致死。6月17日,复旦大学的官网就这起事件发布了《关于王永珍遇害案件的情况说明》。6月18日,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刚也用文言文写了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纪念王永珍。
他的大概意思无非是复旦大学对这起事件的处理非常到位,王永珍的口碑非常好,是个老实人,死了非常可惜。
但是,朱教授的这篇说明文章一出来,四一哥宋石男给这篇文章进行了编辑校对,他原来曾关注本号,现在好像取关了哈;方舟子也嘲笑说:“这个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是靠写这种白文半白、半通不通的文言文混上的?”
是的,他们的批评是有道理的。朱教授的这篇东西,名曰文言文,却夹杂了很多白话文词汇(“人品口碑”)和句式(比如“在周围人心目中屹立不倒”)。而且存在滥用成语(“求仁得仁”。如果按照这个成语的意思理解,王永珍自己找死,然后死了,没有遗憾了)、滥用典故(“君子之泽,三世不斩”,也是乱用。一是因为这不是《孟子》的原文。二是这起事件、王永珍这个人跟“君子之泽”没有丝毫关系)的问题。
写好文言文非常难。文言文难在写作者要有巨大的词汇量(要了解古代的文化、文学、历史、政治、官制、经济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和词汇),难在写作时用词准确,敬称、谦称、隐讳、用典等等都要把握到位。
当代人已经脱离了使用文言文的环境,就更加难。别说当代人,就是生于1913年、长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自身又非常聪慧的历史学家周一良先生,也曾被批评“文言文不够纯正”。
对于发生在当代的事件,要写说明性文字,不一定要用文言文写。如果非要用文言文也可以,但一定要写得准确、典雅。最好,文章内容本身也要符合事实,而不是胡乱编造。没人逼着你用文言文写东西,你写出来却是狗屁不通,那不过徒惹人笑而已。对繁体字的使用也是这样。有些爱附庸风雅的人就爱这样做。可以写繁体字,但是一定要写对。如果写了错字,就达不到让别人认为你有文化的目的。何苦为难自己呢?
这件事还让我想起当年北大的张中行教授(“燕元三老”之一)挑出了著名“思想家”(其实就是畅销书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南怀瑾书籍中的许多错误。我看了这篇文章,对南怀瑾的文言文水平之差大为吃惊。不过,又有多少人看到张中行先生的文章呢?读南怀瑾作品的仍然在读,南怀瑾也仍然在火。有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