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中国蓝新闻: 杭州下沙大桥为何“十走八堵” 记者探访背后原因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围绕《杭州绕城高速下沙大桥为何“十走八堵”?》这一民生话题,杭州公安高速交警邀请浙江卫视中国蓝新闻和FM93浙江交通之声记者用镜头记录、文字解密下沙大桥的“拥堵点”,随警作战体会高速交警“疏通保畅”的坚守与背后的故事。
说起杭州绕城高速下沙大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杭金衢高速的新岭隧道,因为太堵,很多司机后来就直接叫它“伤心岭隧道”,因为逢隧道必堵,直到同一位置建了新的隧道后,伤心岭这个名字才慢慢淡化了。而杭州的下沙大桥,也似乎成了大家嘴里的“下不去大桥”。
下沙大桥为什么下不去呢?首先看背景:G2504杭州绕城下沙大桥(钱江六桥),位于下沙枢纽与红垦枢纽之间,全长 7920 米,是上海到浙江东部大通道上重要的跨江节点工程,是整个杭州绕城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多座跨江桥梁中,也只有它能承载过境货车,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功能,使得下沙大桥成为钱塘江上通行量最大的桥梁。
近年来,下沙大桥每天双向流量超过10万辆,其中货车近4万辆,尤其是下沙大桥段重型货车多、路段通行复杂,每到周末或遇大流量,上午9时~11时,下午2时~4时,金华方向20公里(下沙大桥的上桥口)附近以及金华方向14公里—15公里附近(绕城北线转绕城东线合流附近)容易存在明显缓行;上海方向下沙大桥段主要缓行时间集中在16时—20时。
为什么货车那么喜欢走下沙大桥呢?河北的小胡是90后司机,一周至少有两次要经过下沙大桥。他说,每次来每次堵,但是又不得不走。因为货车限行,就给货车司机的选择并不多,如果选择钱江通道,路远不说,通行费会高不少。抬高了运费,不划算!
台州的吴师傅常年跑长途,他说以前还能走钱江二桥,但是现在钱江二桥变成新彭埠大桥,成为杭州市区的快速路后,货车不能通行了,货运司机只能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下沙大桥。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让下沙大桥能通畅起来?杭州公安高速交警支队六大队胡警官,带着记者走了一趟大名鼎鼎的下沙大桥。往金华方向接近下沙大桥附近,右侧杭州绕城北站并线进入下沙大桥路段,车速瞬间就慢了,只能以30-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第二、第三车道几乎被各种类型的大货车占据,一不小心夹在其中,就像进入“铜墙铁壁”。胡警官说,假设每个车道通行效率为1200辆/小时,相当于每小时可通行3600辆车。如果其中一个车道发生事故,效率下降了一半还多。
此外,为了通航需要,下沙大桥设计了较为明显的上下坡,预留出桥下通航空间,这么一来,满载的重型货车爬坡就显得非常吃力,速度下降明显。大货车速度瞬间降低,部分小车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或采取措施不当,容易追尾前车或紧急避让导致刮擦事故,容易陷入“缓行—事故—拥堵”的恶性循环,平均每天有异常警情30余起。
那么,如何缓解下沙大桥的拥堵呢?采访中,胡警官向记者表示。他们可谓是想尽了各种办法,除了数据统计研判外,还用上了“笨办法”高音喇叭喊话和“桥头工”。
“桥头工”又叫固定应急处置岗。主要是针对(下沙大桥)双向重点管理路段而设,实行24小时在线。岗位2个、巡查岗2个,桥口处部署24小时在线施救车辆,一遇到警情,第一时间赶赴处置。同步配套高音喇叭、可变情报板,每时每刻都确保五个警力在路上。一旦遇到异常警情,迅速处置,“桥头工”吃喝都是后方大队部送上桥面,就算上洗手间,都是大队派人上来换岗才可以。
当然,大数据肯定不可缺席,杭州高速六大队设置综合勤务室视频巡查岗,他被称为“飞行员”,随着智慧高速建设,视频覆盖率逐年提升,配套视频巡查对辖区异常时间秒级发现、秒级反应,迅速通知指定岗位人员处置。
交警们绞尽脑汁,但硬件条件毕竟有限,施展空间不大。交警们还是提醒过往司机,切勿随意变道,穿插,否则通行效率将会更低。
针对下沙大桥的现状,记者观察后,有几点提醒:
1.杭州市区上班族,建议提前规划路线,适当改走地方道路;
2.货车走第二、三车道,有序通行,控制车速保持车距;
3.小车走第一车道行驶,与前车保持必要安全距离,遇到预警提醒,提前采取措施,确保安全;发生事故或故障,车辆可以移动的,九字警句“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人员转移到路肩或就近出口下高速,报警12122,等待交警来处置,切勿随意在主线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