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边境城市系列丨额济纳的“黑历史”

2017-06-20 婉莹 自驾地理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110 篇 原 创 主 推 文-


人人都知道额济纳的胡杨林

但你知道它的“黑历史”吗?




系列文章


边境城市




  前言  

本周起,《自驾地理》 环中国边境行分段路书将逐一与大家见面。(点此查看预告)每段行程发布前,我们会精心挑选线路上途经的一座边境城市,与你聊聊关于Ta的点点滴滴。没错,这是一次富有挑战的文本试验,如果你喜欢,我们会继续进行下去。


本期是《自驾地理》边境城市系列的第一辑:我们聊聊额济纳的“黑历史”

preface


塞北的风光

与中原、江南迥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边关北地独有的苍凉雄奇和浪漫多姿

令人神往

为我国版图北方八省(区)“镶边”的内蒙古

有着众多这样的奇伟景地

而居其最西端的额济纳旗

则是它最耀眼迷人的一颗“明珠”


形如弯月的内蒙古

(制图 / 自驾地理)


额济纳

一块古老传奇而苍凉的大地

沙漠、戈壁、草原

胡杨林,湖泊,文物古迹于一身

每年10月前后,引来无数游客前仆后继


2002年张艺谋的武侠电影《英雄》横空出世

其中最为惊艳的

是张曼玉和章子怡一身红衣在漫天黄叶中打斗的场景

额济纳旗,因此声名大噪


但事实上

谁能想到这片漠土在数千年前

曾是水草肥美、农牧发达的


“居延大粮仓”?


只有千年屹立不倒的胡杨

著名的“居延汉简”

缩水的居延海

被黄沙淹没的黑水城遗址

默默诉说曾经的辉煌与现今的寂寞


每年秋天

在喀纳斯、九寨沟、稻城亚丁的强势夹击下

额济纳的胡杨林依旧美得让人无法忽视


而想要解读额济纳的

前世今生

离不开一条河流


额济纳地处我国荒漠地带,气候干旱

有历史记载以来就是

“地热、多沙、冬大寒”的荒漠景观

在古籍中泛称

“大幕”、“瀚海”、“流沙”


无疑这是一手很烂的牌

但耐不住人家有“外挂”啊


远在祁连山上的积雪和冰川融化成水

离开山峰的怀抱后

在山前平原上自由地流淌,凌乱的步法如发辫

最终汇聚成河西走廊水量最大的河流—黑河

(摄影 / 中国国家地理)


我国仅次于塔里木河的第二大内陆河——

黑河


发源于祁连山北麓中段

穿过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

正义峡流入酒泉市金塔县

折向西北茫茫的戈壁

最终在内蒙古的额济纳盆地停下脚步

汇成碧波浩淼的

古居延海

(又名古居延泽)


黑河流域地形地势图

今居延海的面积无法与数千年前相提并论

(制图 / 自驾地理)


弱水古居延海的滋润下

(黑河在金塔县-居延海这段,古称“弱水”)

在额济纳旗东南约15公里的地方

出现了以胡杨、红柳为优势的植物群落

形成连绵数千平方公里的古居延绿洲

至此,这里成为土沃泽绕,可耕可牧的


“居延大粮仓”


吸引了古人的到来

相继孕育出繁荣的绿洲文化


今天的额济纳绿洲不复古居延绿洲那般广袤

可以根据下图

想象当时这里大范围生机勃勃的景象


其中最为珍贵、备受史学家青睐的

要数古居延古黑城文化

古居延文化由两汉时期创造

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

(公元前121年)

为了遏制匈奴的侵扰

刘彻派遣年仅19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

“入居延收河西 ”


这是西汉兵力到达居延地区的开始

之后汉对匈奴,经过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

终于把匈奴势力驱逐到大漠以北

古居延地区成为汉王朝

北控匈奴,出使西域

的战略要地


 

汉军大获全胜后,占领河西地区

先后在这里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

并在居延地区设都尉府,归张掖太守管辖


自此,在边境修长城,筑城障,建烽燧

驻军以防御匈奴

《汉书·匈奴传》上记载:

“太初三年,使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泽上 ”


位于达来库布镇南24公里处的甲渠侯官遗址

是居延都尉西部防线甲渠塞之长官——甲渠候的住所

下图为复原模型


由于地处边陲,人马的粮草难以运输

军民们一看,这里

水源丰沛,土地广袤


于是就地挖渠灌溉,屯田戍边

从此古居延地区进入

农业文明时代


1930年,中瑞西北科考人员在甲渠侯官遗址

挖掘出汉简一万余枚(有资料说是5216枚)

轰动了整个世界

人们把居延汉简

殷墟甲骨文、敦煌石室文书、清代故宫档案

并称20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


居延汉简

是张掖郡居延、肩水二都尉管理区内的

屯田戍边文书

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军防和屯垦情况

对研究汉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及社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居延地区地势高,多风沙,气候干旱

因而简牍易脱水风干不易腐烂

为简牍的长久保存创造了有利条件


汉代以后

这里的屯戍和垦种仍在继续

给古居延绿洲带来繁荣的农战经济同时

强兵戍边弘扬边塞文化

也起到了历史推动作用


但是

脆弱的绿洲生态环境

适合大规模的开垦吗?


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

绿洲表土层以下是深厚的流沙

当表土层被破坏以后

地下的流沙暴露出来

久而久之,原本的沃土被打回原形

重新成了沙地和流动沙丘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

诗人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到居延视察

到汉代居延城游览后,作了一首即景诗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他所见到的汉代居延城

变成了沙漠狩猎场,早已不复人烟


这是“居延大粮仓”

第一次遭到大规模的破坏


汉代垦区已经沙漠化

无法继续耕种

开垦新的处女地成为必然


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

党项羌族的拓跋氏部落达首领——

拓跋赤辞的七世孙李元昊

正式称帝建立大夏国

不久便筑城于弱水河东岸,史称

黑城

(黑水镇燕军司驻地,又名“黑水城”)

成为新垦区的中心


西夏全境图,请点开大图查看

(来源:维基百科)


当年的黑城街道整齐,人流如梭

据估计,黑城最昌盛时军民有两万多人


黑城

作为南接河西走廊、北通漠北

东连贺兰山、西往中亚的交通枢纽

四方往来的商旅从这里经过

黑城的发展有了充足的财力


加上党项人既善于游牧,又精于农耕

古居延的农业有所恢复

黑城在西夏的统治下迎来了

辉煌时期


航拍黑城遗址全貌


西夏后期遭遇强敌

元太祖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军队


于1205年

开始先后六次向西夏发起进攻

在最后一次的战役中

蒙古军入城后大开杀戒

曾经美丽富饶的黑城,顷刻成为白骨地狱


公元1286年

元世祖忽必烈

在古居延一带设立“亦集乃路”

在城内大兴土木,还对城墙做了拓宽和加固

黑水城才重现生机


可惜好景不长


公元1372年

明军攻打黑城,久攻不下

明朝大将冯胜在黑城上游修筑了一道大沙坝

将河水堵死

河床比降只有1/1000~1/500的弱水很快就断流了

河床比降:在任意河段上,河床落差与其长度之比)

守城元军不得不献城投降

明军大获全胜


但“居延大粮仓”却

迎来了第二次严重的生态破坏


失去了弱水的滋润

居延绿洲上的森林植被枯萎死亡

耕种也因失去水利灌溉而无法进行

曾经烟波浩渺的古居延海失去了补给

逐渐干涸消失

湖底与沙漠戈壁融为一体


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西南28公里处的怪树林

正是当时枯死的胡杨林


明军因而退守嘉峪关

放弃额济纳和敦煌

城中居民被迫弃城迁徙

昔日的居延绿洲变成了没有生命的无人区

辉煌了300年的黑城就此戛然魂断

灿烂的文明同尼雅、楼兰古城一样

湮没于瀚海大漠中


黑城遗址


直到六百多年后

二十世纪初

俄国科兹洛夫、英国人斯坦因等探险家

发现并盗取大量的西夏古文物文献

黑水城才重新名闻世界


科兹洛夫考察队


上天对额济纳是偏爱的

古居延海虽然消失了

弱水断流后,河水改道北流

出现了新河道

也就是今天的额济纳河下游河道


河水在末端形成了两个小湖

东边的叫苏泊淖尔(水獭湖),又名东居延海

西边的叫嘎顺淖尔(苦水湖),又名西居延海

在新河道和新湖泊沿岸

出现了一个新绿洲

我们称它为额济纳绿洲

以便与古居延绿洲区别开来



新绿洲上又生长了森林植被

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几百年后

清雍正年间

近17万的“东归英雄”土尔扈特人

渥巴锡的带领下

伏尔加河归来

他们选择了在这里定牧,繁衍生息

新绿洲上的居民,开辟了历史的新篇章


土尔扈特部西迁东归路线图


土尔扈特后裔

新疆和静县蒙古族画家林岱先生

曾考察并重走东归之路

历时多年创作了长达17米,宽达2.5米的

《东归英雄图》


土尔扈特人为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拒绝在额济纳绿洲上农垦


民国21年(1932年)

马鹤天在《内外蒙古考察日记》写到:

“起视林原,大数百亩,树数千株,可说是额济纳的富源...

此地水草肥美,草木繁盛...”


可以看出20世纪20年代

额济纳河沿岸的生态环境良好

如果历史的脚步能就此停住

我们或许还能留住这静谧和谐的人间天堂


20世纪90年代

这片历经几度兴衰的大地


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三次生态危机


20世纪50年代以来

额济纳河的上游河西走廊灌溉面积扩大

新建了许多工厂企业

对水的消耗倍增

他们修筑了许多水闸水库,将河水蓄拦

使得流入额济纳河的水量不断减少

再加上额济纳旗人口增多,对土地的压力增大

新绿洲开始沙漠化不断,重蹈古居延绿洲的覆辙


1961年,西居延海干涸

1992年,东居延海步其后尘


流入西居延海的一条支流

已经只剩下干枯的河道


综观上述绿洲兴衰史

可以说

古今中外荒漠绿洲的兴衰

都取决于河水


河水水系的变迁,灌溉水源的减少

是绿洲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的主因

我国历史上塔克拉玛干沙漠中

楼兰尼雅等古城的荒废

黑河下游黑城的废弃

无不与河水水系变迁有关



二十一世纪初

突如奇来的一次次沙尘暴直击北京城

不到几小时,整个北京被黄沙吞没

天地仿佛回到了混沌之初,能见度不到100米


震惊之下

专家,媒体组成的考察队溯风而上

向西追查风源

一路追到内蒙古最西端的额济纳旗

才发现东西居延海早已干涸

沿岸胡杨林枯死,沙漠化严重

沙尘暴之谜真相大白

原来是:

风起额济纳,沙落北京城


这时人们才醒悟过来:

恢复东西居延海

拯救这片面临危机的额济纳绿洲刻不容缓

因为这不仅关乎额济纳个体的生态问题

它还是

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一道生态防线


今天的额济纳绿洲


一旦失去额济纳绿洲这一生态屏障

西起新疆、东到黄河中游的沙漠与黄土区的风沙

将完全贯通


更大的沙尘暴由此可以直扑华北地区

南下长江流域

直接危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毁灭河西走廊农业


好在自2000年起

祖国每年从上游黑河调入一定数量的水

注入额济纳湖区

并人为调控中游的用水量

东居延海总算是迎来了新生


自2005年至今

东居延海已经连续12年不干涸


大湖重生

这里又重新成了鸟兽鱼虫的乐园


西居延海因干涸太久,尚未脱离危机

如今只剩一片小水洼苟延残喘


得此成绩,我们却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如何持续保住额济纳绿洲

不让它像古居延绿洲一样

沦为巴丹吉林沙漠的一部分


是一场艰难而持久的战役


·  END  ·


本文首发于《自驾地理》

转载请回复“合作”




微信ID:drivegeographic

长按二维码关注

如你有独特的旅行经历

欢迎投稿至:rayzhang@draphy.com


《自驾地理》的地图挂画上市啦!在对比多种材质的外框和纸张后,最终敲定选用展览级别实木画框和高精度数字印刷纸,并且经测试不因受潮而长霉和日晒而褪色,尺寸也设定为51x51x3.5cm。此款商品正在售,可扫描图中二维码或点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