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地理上神奇的“胡焕庸线”,究竟牛在哪?

菜头 自驾地理 2020-09-15
关注回复“路书” 送你 N 条自驾线路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303 篇 原 创 主 文-

在中国的国土上

有一条纵贯祖国的线

虽然它看不见

却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1935年

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

通过数万个数据

一点点在地图上摸索出这条线

他从黑龙江瑷珲

一直向着西南画至云南腾冲


这条线把中国分成了两个世界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说到这
大家应该知道今天的主角是谁了
没错!
这就是著名的中国人口分界线
“黑河-腾冲线”
国际上命名为胡焕庸线
它被地理学界评为
“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
仅次于“珠峰测量”


01

大数据大发现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故事
叫做“宋挥玉斧”
说的是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在平定四川的后蜀政权后
用手中的玉斧在地图上大渡河的位置
划了一条线
并指着河西说:“此非吾有也。”
从此
两侧的大宋与大理两国
保持了几百年相安无事

而在1935年
34岁的胡焕庸在《地理学报》上
发表了他平生最重要的论文
《论中国人口之分布》
在这篇文章的末尾
附带着一张中国人口分布地图

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

地图上
中国版图一分为二
西北部是“大漠长河孤烟”
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
约占总人口的4%
而另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
仅有36%的国土
却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

据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利用ArcGlS进行的精准计算表明
按胡焕庸线计算而得的
东南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43.8%
总人口的94.1%

1935年,胡焕庸先生手画的
中国人口密度图
图上并没有划出瑷珲-腾冲一线
这条线只存在于胡焕庸先生的论文中

胡焕庸线之所以著名
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其绘制的科学性
吴传均院士曾这样回忆:
当时中国总人口估计有4.75亿
他的老师胡焕庸
以1个点表示1万人
并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
将2万多个点子落在地图上
再以等值线画出人口密度图

在那个战乱、民生凋敝
没有计算机的年代
用手工画2万多个点
再计算等值连线
可以说
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
第一次运用“大数据”
做出的重大发现

 

02

这条线牛在哪?


在历史上
分界线有很多种
但像胡焕庸线这样
被列为重大发现
并写进教科书的却只有这一条
它,究竟牛在哪?

胡焕庸线这条分界线
就仿佛从南到北
将中国人分隔开来
而且国人在接近这条线时
像是意识到什么
于是不约而同停下了
迁徙的步伐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
胡焕庸线揭示的人口分布规律
依然未被打破
图bywangxb126

胡焕庸线牛在
无论外界条件怎么变化
这条线却总能“岿然不动”

胡焕庸线被发现后的80多年里
中国经历了无数变化
版图从昔日的海棠叶
变成如今的大雄鸡
人口从4亿多变成约14亿
经济规模翻了几十倍
国家的区域发展规划
和人口移民政策更是不断改变

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几乎都在
胡焕庸线的东侧
图by李超

同时也发生了许多
惊天动地的事情
中国人从线的东面
一次次大规模迁往西面:
建设兵团垦荒戍边
支援大西北
三线建设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在2014年4月11日晚间
腾讯QQ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2亿
这时有人发现
在东北与云南之间
似乎存在着一条边界
一边满是QQ在线的信号
另一边则稀疏很多

2014年腾讯QQ同时在线人数
很明显能看出东西两侧的区别

更牛的是
这条等值线
不仅是人口密度的分界线
也是两个世界的分界线
东边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杏花春雨江南”
西边则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马秋风塞上”

中国二三阶梯大部分区域
都在线的东边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干旱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从地形和气温看
胡焕庸线的西侧主要是
低温高寒地区
东侧地形相对平缓且年均气温较高
(东北地区除外)

胡焕庸线是一条干湿地区分界线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从降雨量看
胡焕庸线基本与
400毫米年降雨量线重合
被视为中国生态环境界线

400毫米降雨量线与胡焕庸线颇为吻合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农牧业生产区的生态分界线
农业与牧业的边界
玉米分布带的上限
都与胡焕庸线基本重合

胡焕庸线是在农牧交错带的背景上产生的
其具备了内涵多样性
形式非唯一性和数据连续性的特点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同时
胡焕庸线也是一条
自驾旅行分界线
线的东面是出发地
西面则是目的地

这些年来
近八成游客喜欢去西部旅游
因为在胡焕庸线的东侧
人口密集、交通便捷
而西部地广人稀
自然风光明显区别于东面

车轮研究院2019年6月调研数据
及途牛自驾出行数据

总之
就像有人说的一样
胡焕庸线是一条人地关系线
它实实在在地反映着
人和环境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03

差异巨大


只不过
等值线两侧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对此
胡焕庸先生曾提出三个原因:
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自然环境因素
尤其是气候
因为在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
汉唐时期并没有这条线

大约在南宋末年
即公元1230年-1260年期间
中国大陆气候发生突变
气温逐步下降
降水明显减少
这与世界公认的中世纪温暖期
结束时间一致

中世纪温暖时期的温度记录


从那时起
各种旱涝灾害的分布走向
与胡焕庸线日趋吻合
最终锁定两侧的生态环境
和人口分布格局

当然
胡焕庸线的形成与人为因素
也有一定关系
历史上的战乱
如安史之乱、靖康之变等
使得古代的人口从北方
向东南地区迁移
对两侧的人口分布
也产生一定影响


04

胡焕庸线怎么破?


对于这条反映我国东西部
人口发展的胡焕庸线
近些年来
它因李克强总理提出的
该不该打破能不能打破
如何破的“总理三问”
而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

胡焕庸线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仍将维持其稳定性
然而中国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会产生负面影响
加剧地区间社会问题和矛盾
所以突破它却是十分有必要的

自从“一带一路”设想提出以来
便翻开我国发展新篇章
为西北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
更为突破胡焕庸线提供了
新的思路和途径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可以说很好地结合了
以前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想法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长久以来
由于地形、技术的限制
中西部地区交通落后
极大地束缚了经济发展
在“一带一路”的设想景下
为改变胡焕庸线西侧地区面貌
必然要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新丝路”交通大通道

而俗话常说“路通财通”
交通便捷之后
经济发展将成为根本
唯有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上去
打造“丝路”牌国际旅游产业
发展边境贸易

在德国奥伯豪森境内运行的
一班载有中欧班列集装箱的货物列车
这是往来于中国与欧洲
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
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
图bySpielvogel

以及在“互联网+”时代
发展“网上丝绸之路”
提高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和国际通信出入口能力
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胡焕庸线的突破


实际上
这条稳定又脆弱的分界线
应该如何突破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
而又复杂的科学问题

搞懂胡焕庸线
是个大课题、是门大学问
正如著名理论地理学家牛文元所说:
“胡焕庸线搞好了,中国就好了。”
 

参考资料:

单良、马雪娇、董晓菲.“一带一路”助推破解“胡焕庸线”.《党政干部学刊》2018年第4期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生院.胡焕庸线时空认知:聚焦“总理三问”项目启动
中国新闻网.数字经济,正在帮助中国跨越“胡焕庸线”?
中国气象局.神奇的400毫米降水线
陈韶旭.胡焕庸线能否突破.《文汇报》


进藏第九线首次勘路第一现场

(点击对应图片,再扫码)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  END  ·


 点击查看往期原创文章 

3年10万公里,68位探险家纵横荒野,成就一部地理史诗!

楼兰是如何消亡的?

63岁骑车去拉萨,65岁健身成肌肉男,贾平凹说他是有趣之人!

近期休闲路书:

 老挝甘南昌都那曲怒江流域东北赏雪
德马公路广西香格里拉桂西北

返回对话框回复:路书,获取N篇自驾路书

回复:,进粉丝交流群 >



上下滑动查看,如果你也想帮助别人/或被帮助

请联系客服:13392672422(微信同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