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失联第4天,克里雅穿越现场真实记录(附路线图)丨进藏第九线勘路(3)

老迈狼&婉莹 自驾地理 2020-09-14




4天360公里
往往日均公里数越少
就意味着道路越不寻常
这次5月下旬开始的进藏第九线·克里雅勘路
的确是一波三折

先是受疫情影响,出发时间延后
再是受降雨影响
在离开普鲁村后的昆仑浅山地带
塌方、落石把路给堵了
队员们一路“修路”
生生把行程耽搁了2天


后来老迈狼总结道——
前两天重点:
过普鲁河18次,冰河床1
塌方段2次,落石段5
(特点:险+累)

第三天重点:
冲硫磺达坂和阿什库勒达坂
寻找火山口、阿什库勒湖、马鲁克库勒湖
海拔维持在4800-5200米之间
(特点:高反+寒冷)

那么,在失联第4天
克里雅穿越最关键的这一天
他们又是怎么度过的呢?



2020年5月20日~24日实测克里雅最新路况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下文内容整理自老迈狼的录音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

可收藏并收听更多



前情回顾


5月22日傍晚,新疆的夜幕还未降临,疲惫不已的车队赶到阿克苏卡子,结束了当天的勘路行程。之所以叫卡子,是因为这里有个鹅卵石堆砌起来的窝棚,建于半个世纪之前,为当年来此筑路的大军休憩所用。


借着这半个世纪留下来的矮墙,旁边又有一条清澈的阿克苏河,天然形成的露营点,让队员们可以休息停顿下来。


阿克苏卡子

摄于2008年,摄影@王铁男


但这一晚大家休息得并不好,尽管这已是整条线上海拔较低的地方,但仍然有4800米,高反是一方面原因,主要是太冷了,凌晨1点钟还下了一场风雪,很多人整个晚上都被冷醒了好多回。


为应对沿线队员可能出现的高反问题

我们特地带上了

中船重工第七一八研究所赞助的制氧机


醒来后,一片雪色世界


尽管都睡得不好,大家伙头昏脑胀地醒来,但耽搁了2天的克里雅山口穿越,依然要继续。这一天,车队又迎来全新的挑战。


往期文章回顾:克里雅给的下马威:2天行进20公里,塌方、滑坡一路相伴...失联第3天,克里雅穿越超详细实况记录!



Day4:阿克苏卡子-多玛乡


冰河床


离开阿克苏卡子后,车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冰河床


尽管前一天晚上还下了雪,温度低至零下15度,但昆仑山区到了5月份,温度已经开始慢慢上升,白天太阳升起后,冰下面渐渐融化,如果肉眼可见那冰的颜色不是很纯粹,就意味着那个地方很薄,车行在上面,就很容易掉进去了。



这样一段冰河床覆盖在两山之间的路上,长度超过5公里,绕路是不行的了,由头车慢慢试探着前行,后车也不能跟得太近,因为一旦头车掉下去,后面就要马上用绞盘进行野外施救。


走在这一段路上,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很直观的——冰雪茫茫,如果不顺着轨迹,或打开指南针来朝着一个方向走的话,根本找不着北,无法感知自己在朝哪个方向走。



整个河床没结冰的地方,就是碎石河道



里面参杂的边缘锋利的碎石在高寒地带,就会化身一把刀子,我们的媒体车很快就中招了,轮胎被一块不起眼的小石头割破了,好在口子并不大,戳了4根牛筋补上,继续前行。



脱特拉尕特雪山&碎石路


过了这5公里的冰河床后,就能感觉海拔在慢慢升高,没多久就能看到一座非常庞大、有点像金字塔一样的雪山,那就是脱特拉尕特雪山,我们昨天就是翻过脱特拉尕特达坂到的阿克苏河谷。



雪山周围,一边覆盖着厚厚的白雪,一边尚且裸露着黑色的山体,所以放眼望去就是一幅黑白分明的水墨画一般,特别大气宏伟。



继续往前走,又是折腾人的碎石路,因为碎石是从山上滚下来的,所以越往上爬,峡谷就越窄,石块也就越大、越密集。


我们要一边爬坡,一边躲开这些石头,这对车辆动力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如果动力够强,压着石头就可以过了;如果动力较弱,就要避开石头,打着方向盘往左或往右选路,在这期间你还是有可能不小心压到石头,动力跟不上就会打滑。



所以这一段路,车队走得很慢,平均时速大概只有5到10公里,就这样走了十几公里后,沿途的土质开始慢慢泛着红色了。



此时大伙听到王铁男老师说“前面就是红土达坂了!”,都有点兴奋起来了,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距离克里雅山口更近了!


阿特塔木(红土)达坂



阿特塔木达坂,海拔5500米,克里雅古道上最高的点,红色山坡、红色岩石组成的一个红色世界,所以又被称红土达坂。


红土达坂也是整条线上最危险的地带,走过的人都会产生心理阴影,因为这里有一公里左右的急速下坡毛路,相对高差足有5-700米,老男孩车队把它称之为“三阶平台”



这是当年开矿的人随便刨出来的路,年久失修,加上红土的粘性较大,雨雪融化后就特别滑,所以我们从山上往下走的时候,车辆很多时候都是不受控的,只能大概看准了一个方向,然后点着刹车又不敢急刹,因为如果踩死了,车辆很可能就要翻车了。


好在热杰普对这条路很熟悉,在他的带领下,6台车都有惊无险地滑到了山底,而当大家回过头来再看这条路,会发现从西藏方向反穿克里雅,要在这里上山会更难


2018年3月,老男孩车队由南向北反穿克里雅
爬上红土达坂这个“三阶平台”
(视频已获授权)


这么长距离的上坡路,对车辆的动力和人员的驾驶水平要求更高。


由于沿途的斜坡有很多急弯、还有大块的石头土堆,不可能一直加大马力往上冲,需要偶尔减速,一减速就会丢失动力,动力下降之后又很容易在半坡启动不了。所以很多人都说走到这里,必须得往前走阿,不要想着回头。


克里雅河谷


站在红土达坂眺望雪山下的克里雅河谷
摄影@王铁男,2008年


下了红土达坂后,路况相对就好了很多,没多久就进入了海拔4950米的克里雅河谷,能看到一片非常开阔的高原草场。


但由于海拔太高,自然是没有人来放牧的,让人惊讶的是居然还立了一块牌,上面的行政单位属于普鲁村,也就是说我们离开普鲁村走了这么些天,依然没有离开普鲁村的管辖范围,估计村里也没多少人来过这个草场。



乌拉英库勒湖,摄影@王铁男


既然是草场,肯定会有野生动物,如果你待久一点,就能看到成群的藏羚羊、藏野驴、牦牛...


摄于2008年,摄影@王铁男


在河谷东边的山坡下,有一条深深的沟堑,一条大河沿着沟底咆哮而下,这便是流入塔克拉玛干的克里雅河。


“火山沟”


在这条沟的对面,远远的山坡上,有一座叫阿塔木帕夏的古堡,就像守护这片大地的卫士,面对阿特塔木达坂,静静地耸立在陡峭的克里雅河的西岸。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沟附近遍地黑色火山岩,可以判断这曾经也是火山喷发之地,据我们在场的几个专家分析,克里雅河道本身就是一个大裂缝,火山熔岩就像是从这个裂缝中喷出来。


摄于2008年的阿塔木帕夏

摄影@王铁男


由火山岩石垒砌而成的阿塔木帕夏

摄影@王铁男


乌拉英可尔达坂


从“火山沟”往前走,就来到了海拔5491米的乌拉英可尔达坂,跟前面的红土达坂差不多高,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感觉车队有的车辆动力已经衰减得很厉害了,只能先使用低速四驱,稍微喘口气后再换回高速四驱。


过了这个山口后,海拔稍微降低一些了,降到5000米左右,但我们也不能放松心神,因为这一段路铺着的都是很大的鹅卵石,需要在其间找到石头相对小一点地方,慢慢穿过去。



接着又遇一条堆着鹅卵石的河,属于克里雅河的上游,我们的保障车坦途在过河道时被翻起来的鹅卵石打到后桥的牙包,当场漏油了。


所以在走这些路的时候,一定不能心急,需要在保证车辆安全的情况下缓慢通过,因为车一旦动不了,我们人要徒步出来是件非常困难的时候,且无人区车队穿越,也非常考验一个团队的团结精神。



克里雅山口


把坦途的漏油情况处理好后,天色已经不早了,因为我们在前面的塌方路段耽搁了2天的时间,大家都没有选择就此停下来。


过完河道后,继续往前行就进入一个宽阔、一马平川的地带,走着走着,突然下起了大雪,触目所及之处大雪茫茫,云层压得很低,赶路的队员都在心里祈祷着老天不要再让车队出状况了。



这个时候人员有没有高反都顾不上了,只能依循着前人探过的轨迹方向,一直往前冲——大概就是朝南偏西一点的方向,跑着跑着就抵达克里雅山口了。


翻过克里雅山口后,海拔已经降到5200米左右,出山口之后有一个标志性的地方——河对面的山之间有个大大的河床,从山上看下去时以为没有水,直到靠近时才发现由于冲刷的原因,形成了一个挺深的沟槽,我们去的时候已经结了冰。



这个沟槽是躲不过的,很多人在山上看到以为这是个宽阔干燥的河床,一不留神就在这里担车了,前面上不去后面退不了,所以这里往往是使用绞盘次数最多的地方。


羌塘草原


翻过克里雅山口,也就意味着我们这次勘线的任务完成了。


一进入羌塘草原,就能明显感觉和前面几天的地势地貌完全不一样,山体变得平缓,再也没有糟心的碎石满地、鹅卵石干河床、冰河床了。



恰逢5月山坡上开始泛绿了,那种鹅黄色的新绿漂亮极了,再看到蓝盈盈的邦达错,疲惫的身心一下子被抚慰了。



羌塘草原的野生动物就更多了,有只藏野驴看到我们兴奋极了,在我们车旁边蹦来蹦去,耀武扬威。


我们的媒体车还遇到一头个子很大的独狼,在距离车大概五六米的地方,一直刨地,与我们对峙了好久。



过了一段戈壁路后,绕到邦达错的南面往兽形湖的方向朝西走,车队走在草地上被压出来的草原泥土路上,由于雨水不足,又被晒过一天,既不会打滑,坑也不算大,跑起来非常舒服。



兽形湖检查站


兽形湖有个检查站,如果你要穿越羌塘草原或是克里雅,一定要经过这个检查站,躲不开的,所以一定要提前办好手续,否则就要被扣车、罚款,非常麻烦。


所以后面我们会研究下,如果大家也想要在这边体验特种穿越旅行,要怎么样才能更方便快捷地办好手续。



由于兽形湖检查站有围墙,很多穿越者都会选择在这里扎个帐篷露营一晚,但我们没有就此停下来,而是继续辛苦一点,跑到松西村南面的多玛乡——那里有阿里地区旅游局工作人员在等着为我们接风洗尘。


也有很多朋友会选择当天直接到松西村,但其实目前村里还没有能够住宿的地方,基本都是一些公棚,所以如果大家穿越这么些天了,想找个地方好好吃顿饭、洗个澡,不妨再辛苦一点到南边100多公里的多玛乡或是北上到大红柳滩。



车队抵达多玛乡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大家伙美美地吃上一顿热饭,在一阵庆祝声中正式结束了克里雅古道的勘线。


进藏第九线·克里雅勘线队员于多玛乡留影


第二天,多玛乡座谈会



莽莽昆仑,西土高悬,
漫漫长风,朔漠屏藩;
奇山烈烈,古道荒芜,
嶙峋苍苍,冰河冻土;
但见大湖,豪气顿生,
克里雅口,更喜羌塘。


6车21人,4天360公里

祝贺进藏第九线·克里雅勘路圆满结束!

接下来

就请期待我们即将推出的详细路书吧!


 查看往期进藏第九线·克里雅文章

失联第3天,克里雅穿越超详细实况记录!
克里雅给的下马威:2天行进20公里,塌方、滑坡一路相伴...
究竟是什么线路,吸引一群地理专家和自驾大咖齐聚新疆和田?
除了G219,还有一条以艰险著称的新藏古道?

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沿线轨迹直播
返回公众号对话框回复:第九线
也可获取往期相关勘线内容


合作媒体
海聊科技丨火星路线丨玩转西藏丨中国西藏旅游丨一脚油门儿丨《国家全景地理》丨爱驾网丨老男孩4X4丨私人地理丨越野影协丨Discover秘境天堂丨新疆旅游景区协会丨和田是个好地方丨大美和田丨和田网丨和田都市网丨小鹅通丨地理公社丨Tibet社群丨驾路中国
官方视频平台
腾讯丨优酷丨爱奇艺丨抖音丨西瓜视频 


编辑|婉莹;摄影|北平赵雷;图编|一皓


·  END  ·


推荐自驾路书:

进藏第七线进藏第八线进藏九条线
怒江流域怒江·昌都怒江·那曲
藏东秘境缅甸香格里拉粤东中国东部

↙点击阅读原文可收藏今天的音频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