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南方洪水肆虐,谁才是幕后黑手?

菜头 自驾地理 2020-09-14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349 篇 原 创 主 文-

雨雨雨...突如其来的大雨就像天塌了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泻而下,席卷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淹没了朋友圈...

2020,注定又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庚子年,上半年肆虐的病魔还未被驱逐,下半年洪涝灾害又长驱直入,让人揪心的事情太多了。近期,对部分地区人们的生活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水患了。

7月14日,被洪水围困的上饶市鄱阳县莲湖乡龙口村
摄影@新京报记者·王飞

水诞生了文明,同时又在毁灭文明,人们爱水、惜水,却从不屈服于洪水的淫威。我们耳熟能详的多篇古代治水故事,如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战国时期,著名水利学家李冰任蜀守期间修了都江堰,这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硕果仅存的奇观。

都江堰
摄影@清晨沐风


几千年来,中国的治水史上出现了无数先烈,但为何到了今天还是没能制服水患?



1

水患中国


“我带上你,你带上船,你一定要带上船啊,因为...车开不过去!”随着雨水的不断肆虐,城市道路变成了一片汪洋,汽车驶过就像快艇一样掀起一阵阵翻滚的水浪。

水的力量,有时会超乎想象。今年的南方水灾,幕后黑手就是副热带高压,冷热空气在南方地区持续交汇,强降雨一轮接着一轮,成为这场洪涝灾害的导火索。

中国雨季周而复始的循环,都可以看到副高的影响
图@中国气象局


每年的夏季,我国南方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来的西南风,随它们而来的,是大量的雨水,造成了中国“南涝北旱”,长江流域降水明显比黄河流域偏多。

频繁的暴雨,导致雨水来不及从城市、河流排泄而出、渗透至土壤下,于是积水成灾。

自古以来,城市都是择水而建。有了水,城市便有了生命。然而,近年来积水成了现代化城市的一块“心病”。城市里高楼林立,广场纵横,地面大量硬化,钢筋水泥过多地替代了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等,裸露的土地已成为稀缺资源,自然水循环就被切断了,导致城市无法“自由呼吸”。

7月12日上午拍摄的汛水期的鄱阳湖
摄影@鼎盛飞豹

除了以上因素外,水灾多数发生在平原河口三角洲等这类容易积水的地势平坦地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地势低洼的长江中下游就遭殃了。鄱阳湖洞庭湖太湖这三大中国淡水湖的周边城市成为洪涝灾害最严重地区之一。

城市周围拥有湖泊是好事,即能调节气候和净化空气,又能帮助江河分洪,但由于人类过度围湖开垦,世界上多数湖泊在不断萎缩,河流的蓄洪能力也在严重下降,洪水没有了出路,只能走淹没城市的路线。

中国分三级地势,西高东低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再加上长江多水,黄河缺水,但这两条母亲河却因为泥沙淤积得太多已变成了世界著名的“地上河”,河床比城市还高,一旦决堤,必将对地势低洼的周边城市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过,在山区的朋友也别高兴得太早,住的高不一定就没事,植被破坏加上土地流失,一下暴雨的话,也很容易造成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爆发的山洪,经常殃山区城市。

2

刻骨铭心的1998


随着今年全国多地遭遇洪灾肆虐,部分地区受灾严重,1998这一个年份反复被提起。

在这一年出生的孩子,今年已经22岁了,他们可能对这一个虎年没有印象。但对许多中国人来说,1998年那场大洪水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一年,有人失去了父亲,有人失去了丈夫,有人失去了孩子,有人失去了家园...这是一场新中国成立后仅次于1954年长江特大洪水的洪涝灾害。

1998年的江西九江
被洪水淹没后,居民只能用船作为交通工具

如果用一首歌来形容这一个物质条件比不上今天,交通物资更加匮乏的年份的话,那就是“雨一直下”。从6月中旬开始,天好像被捅了个大窟窿,暴雨就从那个大洞倾泻而下,夜以继日地灌进两湖平原

珠江松花江长江嫩江…中国境内全流域发生大洪水,紧接着,荆州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大庆告急,哈尔滨告急,全国29个省市受灾,长江流域一共出现八次洪峰。

受嫩江、松花江洪水影响
地处两江交界处的大庆石油管理局头台油田
有226口油井遭水淹

而长江流域荆江河段是出了名的九曲十八弯,所以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每年的汛期,住在荆江分洪区的当地群众,头顶上都悬着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时间来到1998年8月16日,对于个荆州人来说,这一夜注定难忘。因为这一晚,几百万荆州人民议论着同一个话题:“今晚要分洪了!

当晚,长江水不断地咆哮着,洪水发疯似地蹭蹭往上涨,创下了长江史上最高水位。在大堤上,数十万军民冒着大雨严阵以待。而在共和国最高权力中枢——中南海更是灯火通明,时刻注视着江水的变化,以便随时作出重大的抉择。

1998年8月7日
一名武汉男子看着被洪水淹没的土地和房屋

早在下午6点半,江泽民主席向参加抗洪的解放军发布命令:沿线部队全部上堤,军民团结,死守决战,夺取全胜!同时要求地方各级党政干部率领群众、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安全。

洪水依旧在肆虐,长江水位还在疯狂上涨。在荆江沙市段,奔腾咆哮的江水卷起了滔天巨浪,冲击着荆江大堤,拍打着观音矶头。江堤上,一辆辆军车集结待命,一队队干部、民工正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江面的情况……

就在当晚八点许,电视上正在直播着《我们万众一心》赈灾义演晚会,这时,眼前的屏幕里滚动着由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指挥长、荆州市市长王平签发的特别公告,要求荆江分洪区所有人员务必在21点之前全部撤离,22点30分,将对荆江分洪工程北闸的拦淤堤实施爆破,24点,将开启闸门向分洪区进洪!

荆江分流区示意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而此时,长江第六次洪峰即将逼近荆江,沙市水位已经达到44.99米。战士们已将炸药填埋到了北闸外的拦淤堤下,并接好引爆线,等待着启爆命令。

深夜22点30分,到了即将引爆炸药的时刻,时任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的温家宝副总理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委托第七次来到了荆州。经过与水利专家和部队首长研究部署防洪预案,再三权衡,总理毅然决定:荆江不分洪!

“8·16”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也是荆江最危急最关键的夜晚。在荆州境内的荆江大堤和长江干堤的挡水堤段上,最重要的险段都防守有冲锋在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他们舍生忘死,在每一处部队防守的重地,都有将军靠前指挥。

为了减轻风浪对大堤的破坏
武警官兵们跳入洪水中
用血肉之躯筑起第一道防洪大堤

抗洪沿线出现了许多奋战洪水、人在堤在、誓与江堤共存亡的憾人心魄的感人场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同荆江两岸抗洪群众一起,手挽着手,肩并着肩,用自己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巍巍长堤。

到了8月17号上午10点,洪水还在挣扎着,沙市水位达到历史最高45.22米!面对汹涌而来的洪峰,解放军战士发出了震撼天地的誓言:“誓与大堤共存亡!人在堤在,我在人民生命财产在!”

17号的中午,肆虐了50多天的洪水终于败下阵来,荆江水位开始下降。“九八抗洪”,胜利了!

3

治理长江、南水北调


不惧荆州干戈起,只怕荆堤一梦终。”这是解放前,荆江大堤沿岸人民深受洪灾之苦的真实写照。荆江大堤“肇于晋、拓于宋、成于明、固于今”,全长182.35公里,已有1600余年历史。它直接保护着江汉平原近千万人口、1100万亩耕地和武汉市以及京广铁路。


因此,确保荆江大堤历来是长江防洪攻略中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极其重视荆江大堤的建设。


“好,我来管!”这是1958年,毛泽东主席将治理长江、南水北调的重任交给周恩来总理时,周总理爽快地接了下来。

1949年,长江发生大水,险些造成荆江大堤决口、长江改道的毁灭性灾害。大水过后,水利专家们想从根本上防止再发生大水灾,决定搞一个荆江分洪工程,这项工程的主体就是荆江大堤

要使荆江大堤达到防御较大洪水标准,这工程量短期内是不可能完成的。从提出方案到作出批准兴建的决定,周总理都十分关心,并将其作为一件大事,严格督促。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程耽误了一年,为此,他对有关单位提出了严厉批评,并要求中南局务必于1952年开工兴建。

1952年,荆江分洪工程的建设场面

在工程正式动工时,毛主席亲自题词:“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周总理则题词:“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

开工不久,周总理就致电从北京来到武汉的水利部党组书记李葆华,询问为什么中央没有听到荆江分洪工程有什么困难的反映,并说:“如有困难不及时提出,我就无法负责了。”

在总理的关怀与督促下,过洪能力共约每秒1万立方米的两个泄水大闸,以及相应的堤防工程,总共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全部竣工了。

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笔题词


竣工之后,周总理并没有就此松一口气。他认为,荆江河段系长江防洪的关键所在,完成荆江分洪工程,就要扩大战果,进一步搞好其他配套工程。他要求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再研究彻底解决长江水患的方案。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按照周总理这个意见,提出了具有独立功能的荆江防洪工程方案。在研究和制订的过程中,总理多次关心这个方案进度,终于在1954年,长江流域规划三峡工程设计规划两个规划出台。

1954年,荆江分洪工程开闸分洪

而在另一边,毛主席在上世纪50年代巡视长江时,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南水北调”引汉江水补黄河水的设想。

周总理十分赞同这个设想,在他亲自过问下,1956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就作出了以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为控制工程的治理汉江、开发汉江、引汉济黄乃至引水至华北的汉江流域规划(简称汉流规划)

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主席和总理看到这个规划后,都很满意。又过了两年,这个规划经过酝酿充实,形成了治理长江、南水北调工程的蓝图。这是当年中共中央抓的最大水利工程,牵动国家许多部门和几个大省。

4

黄河水患


洪水如猛兽,我国的国家领导人一直很看重对水患的治理,说起来,修建美国第一大坝的美国前总统胡佛也与我国的水患有一段渊源。

航拍胡佛大坝,摄影@f548


1900年,黄河水患严重,作为中国政府的一名雇员,青年胡佛奉清朝重臣李鸿章之命,前往考察黄河水利情况。考察结束之后,胡佛报告了黄河水利工程的现状和治理黄河的建议。

他的报告里不仅揭示了晚清政府治理黄河中的腐败现象,还警告说,如果黄河水患不解决,将会带来灾难性的社会后果,并导致清王朝的覆灭。

但由于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清政府不得不全力应对八国联军的侵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加上李鸿章的病故,清政府治理黄河的努力中断,胡佛对黄河治理的进一步研究也因而中断,清政府也就很快走向灭亡。

清末黄河淹没农田后的情景


虽说比起长江来,黄河更缺水。但是,黄河的水患也一样不可小觑,紧跟着长江淮河的脚步,前两天(7月20号)黄河出现了2020年第2号洪水,未来水势仍将持续上涨!

黄河作为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在江南地区开发之前,这一片流域被视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唯一核心,也是串联起中原地区一个个经济地带的重要枢纽。

黄河壶口瀑布,摄影@会员·西藏往西


中国古代的北方统治对黄河流域的依赖性是非常巨大的,后者的存在间接促使了长安和洛阳这两个文明中心区域的崛起,在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之后,其依然是以北方统治为政治常态的中国古代王朝,维持统治的重要天然资源。

但是黄河存在一个重要的缺陷,那就是水患问题非常严重。最古老的黄河水患治理,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黄河治理行动,那就是大禹治水

之后到了汉朝,黄河发生了有记载以来的第二次下游大改道(第一次在周定王时期),这个时期,汉王朝对于黄河治理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由于统一王朝具备的生产资源能量比起之前要强大了许多,于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大范围集中治理黄河的详细记载。著名的王景治河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说是那时,东汉初立,天下安定,面对泛滥六十年之久的黄河水患,朝廷没有能够治理黄河的人才,有心无力。就在这时,王景犹如汉王朝的一道希望曙光,出现在了史书上。

黄河2号洪水进入黄河宁夏段
视频@宁夏广电新闻中心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王景自打小时候,就喜欢博览群书,得到了皇帝的命令,他率领数十万人来到黄河两岸,先是勘察了地形,而后一改前人总是用堵的方法,利用水从高处往地处流的特性,改变黄河的河道,将黄河水引到地势低洼的地方。

只用了一年时间,汹涌澎湃的黄河之水,便被王景驯服,温顺地流向大海。同时,他还在沿岸修筑堤坝,利用黄河水进行灌溉,变废为宝。此后八百年,黄河水患减少,河两岸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到了1128年,金人攻打南宋,为了抵御金军南下,东京留守杜充开掘黄河大堤,造成了黄河流域的混乱局面,虽然对金军造成了巨大障碍,但却没能阻止其南下的步伐。

导致了黄河在今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境内分多支南流,然后夺淮河入黄海,漫淹沿线地区,为祸非常严重,这是黄河非常重要的一次变迁。

黄河兰州段水涨后的样子
图@掌上兰州客户端

一直到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经过几任河臣的治理,尤其是在潘季驯治河后,黄河从河南东南流至江苏徐州借泗夺淮的主河道才基本稳定下来。

令杜充没有想到的是,数百年之后的近代也出现了与他类似的做法,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挖开黄河堤坝,意图阻挡日军,却造成了千里黄泛区,这就是抗战三大惨案之花园口决堤


中国是世界上江河湖泊较多的国家之一,也是水患严重的国家之一,每一次洪涝灾害都殃及不少地区。

在洪水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无助...就如同蚂蚁一般。我们十分敬畏水的种种神秘力量,但我们绝不屈服!

迷彩筑起钢铁长城
图@人民陆军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
【自驾地理】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  END  ·


 点击查看往期原创文章

19个省市74台车,为什么一起涌入藏东藏北?

跨越30年、8万公里,父子两代用镜头记录下的中国边陲风光!

6车闯入地球最高的进藏古道,够虐够美!丨《进藏第九线》第六集

推荐自驾路书:

进藏第七线进藏第八线进藏第九线
甘南粤北藏东秘境青海湖大西南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