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00公里,这条与唐朝贵妃有关的古代“高速”,如今已成康庄大道?

菜头 自驾地理 2020-09-14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355 篇 原 创 主 文-

“八百里加急,快快闪开!”此时是天宝年间的某一天,一个人骑着一匹飞奔的快马朝着路上的行人大喊。

在另一边,不大的空间里充斥着紧张的气氛。官差们坐立不安地在驿站等待着,他们之中有的不时朝远方张望,有的则反复检查着身边马匹背上的马鞍。

突然,远方传来响亮的马蹄声,驿站里每个人瞬间动了起来,他们像迎接皇亲国戚一般,共同举目望向道路尽头。驿马来了!

邮票上的主图为甘肃省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室壁画“驿使图”。驿使,是古代驿站传递公文、书信的使者,相当于现代的邮差

驿马紧急停驻扬起的飞尘还没有落下,一名吃饱喝足的驿使连忙扎紧裤腰带,上前伸出双手接住包裹得严实的竹筒,在一旁的驿卒麻利地帮他系在背后。带子还没有完全绑紧,官差就在驿长的催促下,抓紧缰绳急跨上身边的马儿,扬鞭长驰朝长安奔去。

这是一个发生在1000多年前的故事,官差们心急火燎传递的不是前线战报,而是杨贵妃想吃的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诗人杜牧从长安“回望”林木葱茏、花草繁茂的骊山,平日里那一座座紧闭着的雄伟壮观的行宫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宫外,一名骑着驿马的专使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娇羞的妃子嫣然地笑了起来。

骊山华清宫
摄影@一佳ONE/图虫创意


美人爱吃荔枝——荔枝,在唐代号称“百果之中无一比”,作为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出生在四川涪州(今重庆涪陵,自打小就喜欢吃荔枝。当成为玄宗皇帝的贵妃后,她就实现了“荔枝自由”。

到了后来,杨贵妃发现岭南地区的荔枝口味更好。由于深得唐玄宗的万千宠爱,朝廷每年会专门安排从岭南进贡上好的荔枝供贵妃享用,以满足她的偏好。

这是一个自古流传、让万千少女向往的爱情故事。

现实很骨感——关于荔枝在古代的物流问题,自古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当属上文的“岭南贡”。

中国荔枝产地分布示意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只不过在唐代,可没有什么高超的保鲜技术。要知道,新鲜的荔枝在连枝砍下不加保鲜的情况下,只靠驿卒快马传递,存放一两天就已经不新鲜了;要是放个三四天,味道就已经变了;若要是存五六天,基本上都烂了,有的还化成酒。

对此,我们来算一笔账,从地图上看,当时从盛产荔枝的南海郡(广州)长安(西安),直线距离是1320公里,实际的路程是加上了高山和曲线距离,起码有2500公里

这段路,今天我们开车走完要34个小时,坐高铁需要接近9个小时,坐飞机的话只要2个多小时,来不及打个盹便已经平安落地。

而按唐代的标准,快马每天要跑180里,再快些则要求日行300里,最紧要的通讯要求日驰500里

西安钟楼,摄影@VIP读者·大雄

以300里/天为例,唐代的快递小哥,快马加鞭,万人接力,日夜兼程运送,最起码也要10多天,这还是没算路上遇到突发状况所耗费的时间。

按照这个逻辑推理,当快递小哥骑着快马,翻越南岭、秦岭,跨过北江、长江,跨越千山万水,日行千里,送到贵妃手中的却是烂荔枝,你觉得她会笑吗?



荔枝从这里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苏轼《惠州一绝/食荔枝》”

要想在短时间内将新鲜的荔枝运到长安,那肯定就要求荔枝的场地足够近。那么,长安的周围哪里有种荔枝?

荔枝应该从这里来——长安的南边,翻越秦岭、大巴山就是气候温润的四川盆地,这一片区域适合大面积种植荔枝。巴州涪州一带的荔枝虽然不如岭南荔枝出名,但味道一样不差,重要的是距离京师近,在两地之间还有多条开通已久的蜀道,交通极其方便。

秦岭中的蜀道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从四川盆地运来的荔枝要进长安,应该走哪条道呢?

经专家学者和民间爱好者实地踏勘,确定的基本路线为:涪陵(妃子园)垫江梁平大竹达川宣汉(大成镇瓦窑村折入三桥社区、隘口乡、马渡关镇)平昌岩口乡万源通江再入万源镇巴西乡,最后接入子午道,到达西安,全程1000多公里。

这条道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荔枝道,相传既为杨贵妃运送荔枝而得名,也是蜀道中唯一以植物命名的道路。

荔枝道示意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吃荔枝,一定要吃新鲜,普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更何况高高在上的皇帝、贵妃了。所以,就有人认为,杨玉环含笑吃下的荔枝,应该就来自于四川盆地。

毕竟,岭南的荔枝虽然甜的让苏轼愿做岭南人,但是,距离京师太远,在与四川盆地的荔枝的竞争中很难占据上风。



荔枝道的今生



然而,世事风谲云诡,安史之乱中杨贵妃被缢死在马嵬坡,荔枝道也因此停运荔枝,但是这条道并没有就此退出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

曾经的羊肠小道变成土路、青石板,再到后来的碎石路、水泥路、柏油路,它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依然是“北出秦壤、南达绥定”的主要通道。

荔枝道还有个别名:子午道。子午峪口边的南豆角村就是关中进入子午道的最后一个村子,以前南来北往的旅客,都会选择在这里落脚。摄影@云游四方


发挥重大作用——明清以来,荔枝道成为川陕商贾的负贩之路,《三省边防记》称为“川陕要道”。明清两代盐茶官营,商贩利用荔枝道私贩盐茶。在川陕交界地区还有“一条黄龙(火纸)出川去、一条白龙(棉花)入川来”的说法。

清嘉庆年间,大成隘口马渡关是秦、楚、川三省白莲教起义的战场,号称白莲教巴州白号的罗其清驻守马渡关,东克镇巴,南攻东乡,北击巴州,一路北进直逼广元。

马渡关上的古道,摄影@王利


上世纪30年代,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大成、隘口、马渡关是川东通往川陕根据地首府通江县的必经之道,是红军和国民党军刘湘争夺的战略要道。

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隘口设立前线指挥部、政治部及电台,打响著名的“马渡关战役”。1939年修筑的汉渝公路基本沿袭荔枝道路线。

拓建与落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荔枝道仍是一条主要通道。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对蜀道进行了大规模拓建。

1958年修建了沿子午道过荔枝道的———210国道西(安)(源)公路。到了后来,(州)(西)高速全线贯通后,取捷径横贯了秦巴山区。

210国道示意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随着现代公路的修建,古老的荔枝道渐渐地失去了它的功能,逐渐被人淡忘成了一条历史的遗迹。


千百年来,荔枝道修了毁,毁了修,在这条崎岖的山道上,留下了路过的人、运送荔枝的人、贩盐巴的人的足迹…

走在这条古道上,感受着古道石板路上那些深深的凹陷,唐代的马蹄声,历史的苍凉风,似乎都透过脚心渗入心脾。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
签约账号【自驾地理】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  END  ·


 点击查看往期原创文章

比驾照更酷的赛车执照你想拥有吗?

最艰险的进藏古道!知道的人太少,更别说走过!

云南这座袖珍城市,曾经承载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鲜为人知...

自驾20年、跑废4台车的老司机,为啥留在了这座浪漫小城?

推荐自驾路书:

进藏第七线进藏第八线进藏第九线
甘南粤北山西藏东秘境青海湖赏秋路线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