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水滴课堂第十二期——世界水日特色专刊:“红色”水利云课堂|“幸福渠”:延安时期的红色水利工程

水之扉团队 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023-08-09

到过革命圣地延安枣园的人们

大都忘不了那里有一条水渠

水渠尽管不长

却是大生产运动和延安精神

历史的见证

水渠建成后

解决了当地5个村

一千多亩土地的灌溉问题

这便是“幸福渠”水利工程



前面我们学习到了

都江堰水利工程

它彻底解决了岷江水患

使成都平原有了“天府之国”美誉


本期的“红色”水利云课堂

让我们一起与

学院第六期青马班学员万世静同学

一同了解陕甘宁边区第一条人工渠

“幸福渠”水利工程



本期主讲人:万世静





“幸福渠”水利工程


历史因素


靠天吃饭是靠不住的陕甘宁边区地处西北,雨少风多,常遭荒旱。加之边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大部仍沿用相当原始的简陋技术和工具,所以这里每年群众收获的丰歉,几乎完全决定于雨量的多少。



陕北地区一直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不及我国东南部三分之一,降雨时间又多集中在夏秋之际,所以常遭旱灾。十年就有九年旱,所以枣园人民祖祖辈辈都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生活十分艰苦。地处延安城西的枣园乡,虽然川道开阔,西川河水从中流过,但由于河床低,难以灌溉。这对发展农业生产是一个大障碍。



工程修建


工程的修建面临三大问题:

其一前车之鉴:三次兴修水利工程均失败;

其二问题之根:科技人员、科研能力稀缺;

其三修建之源:财力及现代建筑材料缺乏。



针对这些情况,深入地宣传发动和解释工作成为先决条件。边区政府用了很多宣传手段,给群众解释为什么要兴修水利以及水利工程带来的好处等,同时向他们宣传科学技术知识。



兴修水利应该“大家动手”。裴庄渠是在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下,广泛动员附近群众共同建成的。为修筑这条水渠,陕甘宁边区建设厅在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仍拨款4000元,并指派毕业于北洋工学院的边区水利专家丁仲文负责勘测设计,指导当地群众修建。



在军民共同努力下,1939年8月开始动工,于1940年4月份完成工程。此渠自裴庄起,经过了庙嘴、莫家湾、枣园、侯家沟,直达杨家崖。陕甘宁边区第一条人工渠——裴庄渠引水工程竣工并正式放水。



工程意义


“幸福渠”水流不尽。建成后的延安市裴庄渠,自裴庄起,经过了庙嘴、磨家湾、枣园、侯家沟,直达杨家崖,全长约6公里,灌溉面积达1500亩。



作为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渠,据1943年春天统计,能放水的有1072.5亩,每亩以增收细粮三斗计,年可增收细粮321.75石(1石约为50公斤),解决了延安市机关的蔬菜问题。



裴庄渠修成后,裴庄乡、枣园乡的群众欢欣鼓舞,水过农地,枯旱的庄稼立刻生机盎然,一片葱绿,川道里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枣园人民从此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裴庄渠的建成使用

让贫瘠的土地变为肥沃的水田

群众迅速变“靠天吃饭”为旱涝保收

农业生产收入得到了很大提升

为边区兴修水利

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END

往期精彩

↓ ↓ ↓

诚聘英才,就等你来!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公开招聘!


清明节|礼敬祖先,亲近自然


小水滴课堂第十一期——世界水日特色专刊:“红色”水利云课堂|都江堰,一江千年水利工程,令人感怀向往


视频|摄影制作部

排版|李毅

责任编辑|杨镔力

审稿人|吴巧

水利水电学院团委新媒体工作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