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赢在射精前”,可惜“然并卵”

2017-05-26 舒圣祥 书生香评

 

关于鄙视链这种东西,很像是棒子、老虎、鸡、虫子的游戏,人人处在鄙视链的某个位置,你鄙视别人,别人鄙视你。和这个世界去较劲,改善自己在鄙视链中的位置,基本上是徒劳的。

 

相比之下,阶层这个东西似乎靠谱很多,大家都在谈中产阶层。可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多少收入算中产,只有统计学上的意义。有没有中产的收入,过的算不算中产的生活,更多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中国人把孩子看得很重,这是好听一点的说法;不好听的说法是,中国父母都比较专制,总盼着孩子按照父母的意志,去过被设定好的人生。过去是必须成为什么什么家,现在流行的说法则是:实现阶层跃升,进入上流阶层。

 

如果有人问一句:然后呢?其实,并没有什么然后。因为在他们的想象里,然后就只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并不存在那样一道隔离的闸门,里面尽是幸福美满,外面尽是悲惨不幸。

 

为了下一代的教育,做父母的拼命挣钱,给孩子好一点的成长环境,尽可能少让孩子吃苦,这当然是正确的;事实上,不只现在的父母如此,过去的父母也如此,不只大城市的父母如此,农村的父母也如此。只不过,当金钱佐餐功利,味道越来越重。

 

不让娃和没有英文名字的孩子同玩同读;反对幼儿园降价,降低学费就是降低了生源质量,交得起6万学费的家庭,与交3万学费的家庭根本不在一个阶层;更有甚者,精准计算受孕,要让孩子“赢在射精前”、“赢在子宫里”……

 

所谓中产教育鄙视链,说白了就一句话:尽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至于什么是最好的,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看法。必须英语一级棒,必须有英文名,必须看英文动画片,绝对不能容忍幼儿园降价,这只是部分人的看法,外人没必要去较劲。

 

事实上正确的,我眼里认为正确的,别人眼里认为正确的,永远是不同的三件事情。“事实上正确的”这个选项,是否真实存在,其实也是问号。所以,这件事情不需要讨论,更不需要抨击,当然也不需要模仿。

 

别人怎么做,你就必须怎么做,就像一个提线木偶,把线头交给别人,自己活得累,孩子活得更累。焦虑的中产阶层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生怕别人孩子都进了上流阶层,自己孩子却还在中产阶层晃悠,家长之间的攀比,首先教给孩子的,当然也是攀比。

 

“你自己爱干啥就干啥,首先要当个正直的人,其次要当个快乐的人。什么走正路、争头名,咱们不干这事。”这是王小波的小说《三十而立》里,王二的母亲对王二说的话,我很欣赏。

 

这个社会处处有竞争,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但不是什么事情都值得去比个高低,都要跟别人一样。竞争是为了自己过得舒服,而不是为了什么虚头巴脑的阶层。

 

贵族永远是极少数,你以为进了上流阶层,可在人家眼里,你可能依然不入流。何必把提线交给别人,任由其掌控你的喜怒哀乐,成为一个失去快乐能力的焦虑的疯子?

 

谁都是从孩子长大的,你应该还记得自己的小时候;继承了你的基因的孩子,不会有根本性的突变。“赢在射精前”是不可能的,只要还是你们的精子卵子,基因就还是你们的。

 

要阶层跃升,你自己跃去,自己做不到的,也没道理强迫孩子从小绷紧,时刻准备为你起跳。

 



马上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孩子会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父母呢?王二母亲的做法,也许是很多孩子的向往。她是这么和王二约法三章的:

 

一是可以不上学,她管开病假条,但是考试要得九十分以上。第二是如果不上学,不准出去玩,以防被人看见。第三是钱在抽屉里,可以自由取用,不过要报帐,用途必须正当。


这些地方你能找到我——

微信公号:书生香评

新浪微博:

优酷自频道:


荐一篇:高考作文怎样写才能拿高分

前一篇:搬完砖,再去替复旦老教授“操薪”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