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问题解决力》|职场新人的必读书,因为组织吸纳新人最重视的就是解决问题能力。

今今乐道·汪思韵 品卷一族
2024-12-10



核心书摘

《问题解决力》本书应该是每一位职场新人的必读书,因为组织吸纳新人,最重要的就是协助自身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你“可以随身携带的工作导师”,让你把行为规范变成“职业素养”。无论你将来供职于世界500强企业,还是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将使你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终身受益。同时也是一本帮助企业员工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竞争力的优秀读本。


关于作者

大前研一,是日本著名的管理学家和经济评论家,著有《无国界世界》、《全球舞台大未来》等商业管理著作。大前研一曾经是日立公司的核能开发工程师,从1972年始,他加盟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并在五年后升任日本分公司总经理。

本书鲜知

学什么?如何成为公司里的核心员工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既有生活中的问题亟待解决,也有工作上的问题急需处理。聪明人都知道,对待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面对它并解决它,而不是忽视它甚至逃避它。

本书将帮助你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时间、与人沟通的能力。优秀的员工,是最擅长解决问题的员工。只有勇敢面对问题,才能发现我们潜藏的力量,唤醒我们麻痹的问题解决智慧。面对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对问题负责,勇敢地面对问题,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你还会发现

·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识别各种问题的性质;

· 按优先级解决问题。

一、升级解决问题的思维  

什么叫“升级解决问题的思维”呢?,作者大前研一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套固有的思维体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式”,比如,因为一件工作没有做好,遭到了上司的批评,有人会认为是领导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开始消极对抗;有人则会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在下一次积极改进,这两种反应对应的就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定式。现实中,遇到问题,我们通常都会不自觉地在第一时间用脑海里的思维定式去应对,“升级解决问题的思维”就是在教我们如何适当地改变和优化我们本身的思维定式,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作者大前研一在书中讲了他在MIT(麻省理工)攻读博士时的故事。当时,他有两个关系不错的同学,一个是瑞士人,叫汉斯。汉斯极其聪明和严谨,他对任何事情都喜欢从源头开始讨论,甚至连电磁方程式这样的基本公式他也会大量时间来进行源头推导。

这样的答题节奏在一场两个小时的考试当中显然不太有利,所以汉斯在学校时的考试成绩一直不太理想,但汉斯毕业后和大前研一共同进入了麦肯锡公司并在不久后成为公司董事。另一位叫罗伯特,是美国人,他非常活跃,课上总是能提出一些非常独特的想法,面对任何问题,罗伯特都会认真思考并分析它的基本原理,罗伯特看上去不太用功,在大家熬夜苦读的时候,他却穿行于各种的派对和姑娘中间,但神奇的是,罗伯特最后的成绩在班里却总是第一,大家都很尊重他。

大前研一在书中分析说:“当时包括我本人在内的日本学生,对于各种知识点都习惯性地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因为知道所谓正确答案,所以初期非常被大家看好。可半年之后日本学生就原形毕露了,因为一个领导者是不需要知道所谓正确答案的,知道得到这个答案的过程的人才能成为领导者。”

以汽车销售为例,其实大多数汽车公司的销售员,卖得好的人每月能卖出8到9台,而卖得不好的有可能整个月都颗粒无收,平均下来,这家公司销售人员的平均月销售数量大概为4台。

其实,在汽车销售行业,大品牌的汽车销售人员非常多,即使每个销售人员平均卖出的数量只是提高了0.5台,那么该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也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那么,应该如何提高销售人员的平均销量呢?大部分公司的做法是,“开”掉业绩差的销售员,给业绩好的销售员发更多奖金。

这种方法初听起来是非常可行的,把拖后腿的数据清掉再给业绩好的销售员提升干劲儿,那么平均销售数据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吧。事实上,结果却不是这样的,因为即使解雇掉了卖得不好的人,也许会有更多卖得不好的人出现,并且在新人熟悉业务期间,公司的整体销量会更容易走低。

大前研一认为,那些被解雇掉的老员工,如果通过合理的培训,把他们的销售成绩提升到接近平均水平,要比不断地招聘新人和培训新人要容易得多。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大前研一在书中说,“绝大多数汽车公司一直在勤奋地解雇着业绩差的销售,而真正可以在源头上提升销售业绩的方法,是将销售业绩好的员工的秘诀作为培训内容尽可能地覆盖到所有销售业绩一般或比较差的员工,让业绩差的员工业绩提升起来。

其实,在面对困难问题的时候,如何让战术细节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许多古代军事家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成功案例。今天我们跨时空对话,就讲一个在极端不利的局面下,依靠细致的战术实施,以弱胜强实现战略胜利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南宋名将吴玠[jiè]。

吴玠是个名声不显但战绩卓著的南宋名将,吴玠和岳飞是同时代人,他出身卑微,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加入西北军,主要在西北的川陕地区与西夏作战,《宋史·吴玠传》中说,吴玠“沉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吴玠从小就志向远大,而且能文能武。

吴玠在川陕一带对抗金军,面临的形势无比严峻,《宋史》中说,当时的西北“朝[cháo]问隔绝,人无固志”,意思就是吴玠的军队和朝廷的联系都被金人阻断了,而且军心不稳,就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吴玠仍旧率领着仅有的几千人马,死守和尚原(今天陕西宝鸡西南,是通过陕西进入四川进而控制中原地区的交通要地)。

当时的宋金局势十分微妙,在江淮战场上,金兵遭到名将韩世忠和岳飞及各地的义军的顽强阻击,损失惨重,但宋高宗赵构胸无大志,宁愿偏居江南而不想收复失地。金国虽然想灭宋,但有韩世忠、岳飞等四大名将在,只靠军事手段很难成功,于是金国改用政治手段,扶植傀儡刘豫为“大齐皇帝”,企图“以汉制汉”;又把秦桧“遣回”南宋当卧底。战略上,金国开始把川陕作为战略重点,妄想从陕西迂回进入四川,然后沿长江南下,进而攻略南宋。所以从战略上来看“守川陕”就是“保江南”,吴玠固守的和尚原已经成为宋金之战的战略要地,双方在这里纷纷集结兵力,大战一触即发。

开始的时候,金国人根本没拿吴玠当回事儿,觉得吴玠仅有几千残兵败将,自大的大军数倍于宋军,又有骑兵的优势,所以只派了两名偏将,兵分两路,来攻和尚原。

吴玠深知和尚原的战略意义,也明白敌强我弱的态势,但他也非常清楚和尚原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和尚原位于大散关以东,四面陡峭,顶上平宽,进可攻,退可守,金兵想要进入四川,就必须先过和尚原。在这里战斗,宋军有阵地和弓弩优势,金军的骑兵却无法展开。所以吴玠对手下将士说:“我在此,敌不敢越我而进,保此地就是保蜀。”激励宋军死守和尚原。

为了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宋军的弓弩优势,吴玠对战术做了细致部署。针对兵少的问题,吴玠的策略是,不管你金军分几路来,咱们宋军就一路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为了合理分配士兵的体能,吴玠把士兵分成两班,一班先出战,另一班安心休息,等到两军僵持的时候,休息好的一班生力军迅速杀出,把之前战斗的一班换下来。另外,吴玠还充分发挥宋军的大杀器——床子弩的优势,利用轮射战术对付敌人的骑兵,据说这种床子弩可以射穿城墙,原本是攻城利器,用来射敌人的骑兵几乎一箭过去就能穿一串“糖葫芦”。

在吴玠的精细指挥下,金军对和尚原的第一次进攻遭到惨败。恼羞成怒的金军统帅金兀术大为震怒,他亲率10万金兵,对和尚原发起重点进攻。此时的宋军早就做足了准备,他们依托有利地形顽强阻击,床子弩的轮射形成密不透风的箭雨,金军冲锋的骑兵伤亡惨重,激战到黄昏时分,坚持不住的金兵开始撤退,吴玠见敌兵阵形散乱,立即派兵绕到敌后发动掩杀。

到了晚上,吴玠又命令营中神射手,拿着强弓,看到金营哪里有火光就射向哪里,吓得金兵不敢点火,饭都吃不成。二更时分,吴玠又派出敢死队偷袭金兵大营,又累又饿的金兵被杀得鬼哭狼嚎。四更时分,偷营劫寨获胜归来的宋军意犹未尽,杀气正盛,他们与前来接应的宋军大部队会合后又对金兵杀了个“回马枪”,这时的金军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好不容易坚持到天色微亮,金兀术命令金兵后撤。

没想到吴玠早已料敌先机,见金兵后撤,马上下令全线反攻。早就憋足了劲的宋军如出闸猛虎一般向金兵掩杀过去,从和尚原到神岔关,这一路上金兵死伤累累,尸横遍地,就连金兀术也身中两箭,为了逃命,他竟然剃掉胡须换了小兵的衣服才侥幸逃脱。

和尚原大战,宋军以三万破十万,金兵以惨败收场。这是宋军自“靖康之变”以来同金军作战的第一次大捷,也是金兀术领军进攻中原后败得最惨的一次,吴玠也因为这酣畅淋漓的一战,成为南宋可与岳飞、韩世忠等人齐名的一代名将。

你看,即使是看起来最不利的处境,只要敢于采用最适合的方式,运用最具效果的工具,也极有可能将局势来个惊天大逆转。这就是升级解决问题思维背后的强大能量。

二、理解所处的环境

我们周围环境的不同导致每个人的地位、处境都千差万别。同样一件事,对某种环境里的人可能是灭顶之灾,可如果换一个环境,有可能就是老天爷赏赐的福报了。所以,在充分理解了自身所处的环境之后,才能够更准确地分析面对的问题,从而将问题更好地解决。

我们平常会不自觉地把目光移到自己已知的或很小的事情上,之后再从中找出问题的解决对策。但是,这样常常会使我们抓不住问题的本质,为了抓住问题本质,我们必须从大的方面着眼,然后再慢慢转向细微的地方。

关于如何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所处环境,书中给出了两个最有效的方法,分别是:了解环境的规律和提高成果的价值。下面我们以这两点为核心,讲讲如何利用流程思维来更精准、更全面地理解所处的大环境,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让成果的价值达到更高。

1、了解环境的规律

解决问题需要一步一步进行,在解决问题之前,看一看产生问题的外部环境往往也能发现很多规律。把外部环境的规律摸清楚是提高我们问题解决力的核心要点。作者大前研一给读者分享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行动流程,就是从大局到要点,从要点到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从大局入手,也就是从宏观角度先看看产生问题的大环境是什么样的;然后,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环境当中的要点是什么;最后,在有了解决办法之后真正理解你心中的解决办法。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比如,有些建筑工地,因为担心梯子倒下不小心砸到行人,他们通常会在周围贴上“注意安全”等标语,这种做法乍一看是能够提高大家的警觉意识,可总还是会有一些人被梯子砸伤。

当大家在这个问题上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时候,有的工地把提示标语从“注意安全”改为“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认真分析这件小事,你就会发现,其实梯子本身不会带来危险,但是,竖着放置的无人看管的梯子就很危险,所以提醒“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措施。

了解我们所处环境背后的规律,是我们了解所处环境的优势与劣势的一个最清晰、最高效的方法。前些年“康师傅市值蒸发超百亿元”,“柯达胶卷的挽歌”想必大家都还记忆犹新,它们的衰落甚至消亡是因为方便面不好吃了吗?

是因为胶卷的质量有问题了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市场的环境变了。了解环境变化的规律不仅仅能提高思维的效率,也能在流程当中发现问题的本质。了解所处的环境是解决问题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掌握流程思维的诀窍能帮助领导者们更快速且全面地找到问题的根本成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提高成果价值

所谓“提高成果价值”就是致力于把自己的工作成果变得更好、更有意义、更有内容。这三点听上去简单,但要切实达成都是无比困难的。就像很多人,其实工作做得非常好,可是最后总结的方法差了一点,结果就会比预期差很多了。有些人调查出了很好的东西,可是却不能在报告中很好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内容,导致非常好的内容传递不出去,最终只能遗憾收尾。

提高成果价值的方法有很多,大前研一在书中重点讲了“魔力数字3”,我们以前讲过美国作家西蒙·兰卡斯特的书《影响力核能》,书中在讲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时,也讲了同样的方法,在那本书中把这叫做“成三原则”,意思是3是个魔力数字,与3有关的事物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现在网络语言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表达叫“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体现的就是“成三原则”。

我们前面提到过汽车行业,这是一个对上下游产业带动非常大的行业,与汽车行业相关的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比如:产业增长率、汽车使用年数、新车登记台数、二手车销售台数、消费支出与趋势、汽车的性能参数等等。

如果你的总结报告把这些数字全部一股脑地罗列出来,我相信,除了电脑,再厉害的大脑也会被你绕晕掉,因为人的“脑力”都是有限的,通常逃不过“魔力数字3”的限制,所以要想让自己的总结报告既条理清晰又能让人印象深刻,一定要牢记“成三原则”,把内容尽可能归纳为三点、三个维度或者三个层次等等。

例如,公司刚刚开完本周工作复盘会,你需要做一个会议记录,如果你把会议的过程和每个人的发言细节全都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充其量你也就是一个合格的“速记员”,那么,完美的会议记录什么样呢?“魔力数字3”就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比如,你的记录可以分成三个大的逻辑层次,一是今天的会议要解决什么根本问题?二是会议的过程中讨论了哪些问题?三是会议的结论是什么?

第一层次通常不会有很多分枝,第二层会议过程讨论的问题往往会比较散,这时你就要把这些散乱的议题再归纳为三个小类,比如:下一周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谁来负责?奖惩是什么?等等。至于第三层,会议的结论,如果你发现一个会议开完了,居然有三条以上的结论,如果不是你的记录有问题,那么这个会议就一定是一个有问题的会议。

通过养成流程思维和提升成果价值,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所处的环境,并随着环境的改变调整自己的行为,见招拆招,以无招胜有招了。

三、利用数据和框架分析问题

大数据研究专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有一句名言:世界的本质是数据。在信息时代,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推测出来,这在现代运营领域叫作“算法”,最典型的就是目前已经在诸如“头条新闻”、“购物网站”、“短视频APP”中被普遍应用的各种“推送”,这些“推送”之所发如此精准完全是通过你过往的浏览数据分析和推算出来的。

我们能从数据当中找到可以推演的信息,但相比于数据不足,数据过量更是当代领导者们面临的棘手问题,在统筹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海量的信息,如何把这些过量信息进行高效的分类,又怎样择优而选,就需要用上作者推荐的“框架思维”了。这里的“框架思维”是指:面对分散的信息,不要片面地思考和总结,要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来分析。如果流程思维保障了我们横向的理解和思考,那么框架思维则可以从纵向延伸使我们的思维更加立体,更加完善。

比如在一座图书馆中,海量的图书都是经过分门别类后整理摆放的,为图书分类的规则其实就是一种框架。再比如,你是一名销售员,经过一番努力,见到了目标企业的总经理,并交谈了30分钟,回到办公室开业务复盘会,当上司问你,这个总经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如果你回答:“个头高高的,长得很英俊,身材很棒,挺有人情味儿,逻辑性也很强,记忆力非常好,待人和蔼可亲,擅长计算数字……总的来说,是个非常强势的领导……”

如果是普通的聊天,这些评价内容自然是不错的,但要作为接下来重点攻关的背景资料,就行不通了,这时候就需要运用“框架思维”法,从性格特点、管理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归类,比如,你可以根据他的待人接物方式,总结他的性格特点是情商高,有人情味;通过他对下属安排工作和对你推荐的服务的反应,你总结他的工作特点是注重量化指标、强势;通过他的身材和穿着,你可以总结,他是个自律的人,长期坚持健身,注重生活品味……如此等等,这样整理之后,你就可以在后续的业务跟进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了。

当一个行业在它的运营模式上运用了框架思维,体现出的效果除了当下的收益外,从长远看也能充满发展生机。以教育行业为例,“学而思”网校在解决它的课程销售问题时,就没有简单地把销量的问题一股脑地归结于销售人员的不努力,而是从产品和受众人群这两方面做了立体的分层。他们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市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衣食住行的最基本需求;第二层是对方便和舒适的需求;第三层是对未知发展的需求。教育培训显然是属于第三层,“学而思”根据这种思维框架,又把第三层需求进行了细分,主动地给消费者创造需求,成功地将“越优越学”的理念植入到了家长们的意识当中。“学而思”能在竞争激烈的教育行业迅速脱颖而出,与他们善于运用框架思维有直接关系。

所以,当遇到问题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或经验去判断,而是要以数据和信息为基础,理性分析,当信息量过大无从取舍时,还需要运用框架思维,把信息分门别类,从中提炼归纳出最有价值的内容,这也是我们提升问题解决力的关键办法。

总结

以上就是《问题解决力》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作者大前研一在书中告诉我们,提高问题解决力的首要任务是打破思维定式,升级自己的思维,方向错了,速度越快离正确的目标就越远,所以,在说“我会更努力”,“我会加快处理”之类的话之前,先要问问自己,我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吗?

要提高问题解决力,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从环境当中找寻规律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环境的成因;过程指标往往决定着结果的质量;不要先入为主,要认真理性地收集和运用数据,思维才能更加立体。

无论做什么工作,不论身在何方,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我们伴随一生的财富,也会成为我们在职场中生存和成长的武器。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2208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编辑:汪思韵)



《如果这是宋史》第九卷|宋高宗的人生之路为何越走越窄 ?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