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之道》|理念、实战心理能力和方法论的有机结合、叠加,构成了一套普世的学习体系。

今今乐道·明心 品卷一族
2024-12-10

核心书摘

《学习之道》围绕传奇人物”乔希·维茨金”也就是作者本人进行描写,不过和他一生的象棋成就没多大关系,这本书只谈了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书中分享了两个关于他学习的关键因素。一是学习中的渐进理论,二是锦上添花的实战心理能力。书中最后向我们提供了实现最终胜利的两个小方法,即划小圈和思维组块法。如果你想提高学习效率和做事情的效率,那么为你推荐这本《学习之道》,希望你读过之后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于作者

乔希·维茨金,曾8次在全国象棋冠军赛中取得冠军。亦是《王者之旅》一书的主人公。18岁时,他出版了个人首部著作《乔希·维茨金的进攻性象棋》。20岁之后,他开发了计算机象棋程序“象棋大师",并成为其代言人。

本书鲜知

学什么?如何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早些年间,有很多企业家都热衷于搞贸易、搞营销、搞资源整合。只有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一搞科研就搞了十多年。不知道的人,肯定以为任正非研究了很高端的科技,以致于消耗了这么多年。但其实并不是,华为许多发明的原理就连初中生都懂的。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原理,别的终端厂家做不了,只有华为能成功?这是因为原理虽然简单,但是要想完美实施,却不容易。任正非坚信,只有长期重视基础研究,才有可能让华为的产业强大起来。

现在华为成为了中国人的骄傲,同样的,它也把中国企业家的朴素精神告诉了全世界。就连海尔总裁张瑞敏也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本身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学习之道》这本书讲的就是把小事做好,真正有用的学习方法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成功的人都更关注扎实的基本功并持续不断地努力。在竞争激烈的高阶领域,决胜关键不仅在于知识多寡,还包括心理层面的锻炼:承受压力、把阻力化为优势,以及体能和情绪迅速复原的能力。而真正的学习赢家,能够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持续总结心得,最终以健康的心态和纯熟的技巧,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你还会发现

· 为什么心里素质好的人更容易取得胜利

· 为什么坚持“渐进模式”的人更容易成才

· 为什么“思维组块”的方法能够形成知识网络

一、学习中的渐进理论

首先,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学习中的渐进理论。  

乔希·维茨金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曾在媒体面前这么总结自己:“我最擅长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极,我最擅长的是学习之道”。

小时候的乔希,是那种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现在很多父母,恨不得从幼儿园开始就培养孩子琴棋书画各方面的能力,把大把的银子投给辅导班,但很多时候效果并不理想,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想想看,你周围有没有一些孩子,即使家长陪着练琴、下棋,也不肯好好学,还要提各种条件,给买个玩具,买些零食,才能勉强学一会。

乔希小时候可没有那么好的条件,他能成为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完全是靠自己。6岁那年,乔希和妈妈散步时路过街心公园,恰好有一堆老头在下棋消磨时间,乔希一下就被这种神秘的游戏迷住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时的感觉就像是自己在窥探丛林,棋子就是各种动物,充满魔力,随时要跳出棋盘。

按照我们的想法,孩子对象棋这么感兴趣,接下来家长肯定得立马掏钱给报象棋班了吧?错!乔希的父母一开始根本没在象棋上给乔希投一分钱,乔希的象棋启蒙,就是放学后自己溜去街心公园,跟那帮老爷爷们厮杀。

每天,乔希都会准时出现在街心公园那张大理石棋桌旁,每次一坐下眼睛就再也不会从棋盘上移开一分钟,乔希的妈妈甚至觉得如果把手放在乔希眼前,手指都会燃烧起来。一个小孩儿居然会对一件事如此专注,还真不多见。

开始下棋的时候,乔希总是输,但因为他年龄小,再加上他的那股认真劲儿,所以老爷爷们都很喜欢他。每次输的时候,乔希的对手都会给他提一条建议,比如:“乔希,你进攻太少了,让对方一点危机感都没有。

你得发动进攻,让对手恐慌起来。”或者是“乔希,你得护住王和车,不保护好大本营会让你很快败下阵来。”每次收到这样的反馈的时候,乔希就在脑子里把刚刚下的那盘棋重新过一遍,然后摆好棋子再开战。

短短几个月后,乔希就击败了很多下了几十年象棋的老手,三年之后,乔希在美国象棋比赛中一举得魁,之后又陆续捧回了8次全美象棋的金牌。这些经历说起来几句话就概括了,但乔希在背后付出的努力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很多人都只看到了乔希风光的一面,却不知道,其实八岁那年,乔希在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的时候,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乔希对自己的棋艺是非常自信的,连几十年的老棋手都能打败,所以他根本没把同龄人放在眼里。但在第一次全国比赛的时候,乔希就遇到了一个天才对手,那个人3岁就能记下纽约市地铁图;5岁就能做高中数学题;6岁成为全国一级棋手。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乔希几乎没有摸清楚对方的路子,他坐在棋盘边,心跳加速,热血上头,不停地流汗。当然比赛的结果是乔希败得很惨。那次失败对乔希打击很大,他一度丧失了对象棋的信心。

幸运的是,乔希的父母非常明智,他们带乔希暂时远离了紧张的象棋培训,一家人驾驶着一条老渔船去海岛度假。那段日子里,乔希和家人一起划船、钓鱼、潜水和踢足球,家人的支持和鼓励让乔希很快振作起来,也重新拥有了面对棋盘的勇气。

长大以后,乔希才明白,其实父母对他的培养,完全符合心理学上的“渐进理论”。什么是“渐进理论”呢?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发展心理学的领军人物卡罗·德维克说起。德维克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名教授,他发现所有孩子的思维模式都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种是“整体理论”,另一种就是“渐进理论”。

拥有“整体理论”思维模式的孩子,会把自己的综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他们喜欢说:“我在这方面很聪明”或者“我天生就不擅长这个”。而且,不论是成功或失败,他们都觉得这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

“渐进模式”的孩子却完全不同,他们从小受的教育是“你之所以做到了,是因为你非常刻苦”,或者是“如果这次更努力一点,就不会失败了”。在这种激励下长大的小孩,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菜鸟也能变大师。

现在把目光重新投到乔希小时候,看看乔希的母亲是怎么教育和引导他的。乔希对象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做母亲的难道不知道儿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吗?

她当然知道,但她更知道,如果没有持久的努力,这点天赋根本不值得一提,会很快被时间磨掉。所以,乔希的母亲从没有说过“你很聪明”、“你在象棋上很有悟性”之类的话,她只是在乔希得意的时候要求他专心训练,在他失败的时候给他依靠,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会把成功和刻苦努力联系在一起。乔希就是“渐进理论”的受益者。

我们熟悉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成功,也离不开“渐进理论”的帮助。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梅兰芳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的一个京剧世家。按说戏曲人家的子弟,耳濡目染,就算不专门学,哼几句戏应该也没问题,但梅兰芳却没有表现出这方面的天赋,不仅如此,梅兰芳小时候,还被京剧大师评论说“根骨”并不好,因为他长着一双灰暗呆滞的“死鱼眼睛”,两只眼睛微微近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有时迎风还会流泪。

要知道,眼睛对京剧演员来说可是太重要了,如果没有一双灵动的眼睛,基本上这辈子就算与京剧无缘了。可是,梅兰芳偏不信命,更不相信“天赋论”,这时候,“渐进理论”就起作用了。为了实现自己的京剧梦,梅兰芳发明了一种“驯鸽练眼功”。

为了训练眼睛,梅兰芳每天天刚蒙蒙亮, 就起床打开鸽子窝,给鸽子喂食,喂水,然后再把鸽子窝打扫干净,等到这些工作都做完了,就到了训练的重头戏放鸽子了。

把鸽子放出去,梅兰芳就开始仰起头用眼睛辨别哪只鸽子是自己的,判断鸽子群中有没有混入别人家的鸽子,鸽子飞得越高,就越需要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梅兰芳就用这种方法矫正眼力,几年之后,他的眼睛变得灵动活泼,清澈动人,终于甩掉了“死鱼眼”的称呼,在学京剧的路上也顺畅了不少。后来又先后跟着秦稚芬、胡二庚和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学戏,终成一代京剧大师。

二、锦上添花的实战心理能力

接下来,我们看看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关于学习的实战心理能力。

不知道你上学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感觉:明明平时复习得挺好,小测验也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可到了真正考试的时候,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了,越大的考试,脑子就越空白。

其实,有这种困惑的人很多,许多水平很高的象棋大师,也是平时表现很好,一参加比赛就掉链子。这是因为,在竞争激烈的高阶领域,决胜的关键已经不仅仅是技能的高低,还包括心理层面的较量。本书的作者乔希,就从自己多年的比赛经验中总结出了一种实用的心理训练法,叫“走进软区域”。

软区域是相对于硬区域来说的,人在遭遇重大事件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进入一种僵硬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一般很难表现出自己的真正水准。

比如,你正在熬夜写一份重要的年底工作总结,时间很紧张,明年能不能升职就靠它了。但是,隔壁的小青年偏偏在今晚组织了一场聚会,各种噪音不断涌进你的耳朵。为了提高专注力,你站起来关上窗户,或者干脆戴上耳机,试图把噪音排除在外。

这时候,如果你注意自己身体的感受,就会发现你的肌肉是紧绷的,大脑也已经被沮丧和烦躁的情绪占据。这种心理状态就是“硬区域”,这时候人的心理就像一段干树枝,非常脆,在压力下随时会断。

在硬区域的状态下,我们想要一个合心意的环境与我们配合,只有在这个环境中,效率和状态才能发挥到最佳。这时,就可以试着培养自己的软区域,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所谓软区域,简单说就是不对抗眼前的干扰,而把干扰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平静地接受并把干扰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中去。在这种状态下,人就像是韧性十足的野草,即使在强风中也能生存。

乔希在十几岁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棋风不正”的对手,对方老是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在桌子下面踢他。高手过招,稍有分心就会惨败,很多顶尖的年轻棋手,常被那个家伙气哭,纷纷退出比赛。乔希在开始和对方比赛的时候,也因为被频频打断思路而输掉比赛,但很快他就明白过来,要是自己因为被踢到就生气,进入不了比赛状态,那才是中了对方的诡计。

怎么办呢?乔希立即开启了软区域模式,他故意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入干扰,比如把音乐声开到最大,或者跑到烟雾缭绕的象棋店下棋。而在赛场上,不管对方耍什么花招,他都不再拼命压抑自己的情绪,也不在乎对手怎么做,而是顺其自然地把自己愤怒的情绪引导到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在这样的操作下,奇迹出现了,乔希居然真的不再受对方影响,比赛中总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最终赢得比赛。

由此可见,软区域能保证我们在任何环境之下,轻松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迅速恢复体力,有了它,在真正上战场的时候,才有可能发挥出最高的水平。

三、帮你实现最终胜利的两个方法

以上我们分享了两个关于学习的关键因素,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超强的心理素质。接下来,我们要一起看看乔希在象棋和武术中悟出的两个关于学习的绝招,划小圈和思维组块。

我们先来看划小圈。划小圈其实是武术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把一套招数分解成一个个细节的动作,在练习过程中从细节出发,着重挖掘出这个招数的内在联系。

乔希刚开始学习太极拳的时候,采用的就是划小圈这种“笨方法”。你知道武术中最简单的一个直拳动作,乔希练习了多久吗?不是一天,也不是几个星期,而是整整几个月,他不断重复和体会这个最简单的动作,直到这个动作已经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最后乔希甚至感觉,地面和自己的指尖都连接在一起了,出拳就像呼吸那么自然。通过这样的练习,乔希对太极拳的体会越来越深,更妙的是,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他还可以很轻松地把这种感觉融合到其他招数上。看起来用几个月时间练一个动作很低效,但实际上算下来进度一点都不慢。

其实天下万物的学习,都是如此。不管在哪个领域,复杂的大问题一定是由许多个小问题构成的,我们只需要研究好这些小问题,大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这就是乔希所说的:“我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的理解。”

在企业经营中,也可以借鉴划小圈的方法。我们都知道今天的华为是任正非坐了十年冷板凳换来的,当年,市场上很多人热衷于搞贸易、搞营销、搞资源整合,这样赚钱又快又容易。只有任正非,每天傻傻地搞科研,而且一搞就是一二十年。很多人可能觉得,手机终端行业算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所涉及的技术肯定都是高、精、尖的。

但你知道吗?华为许多发明的原理其实是高中生甚至是初中生都懂的。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原理,别的终端厂家做不了,只有华为能成功?这是因为原理虽然简单,但是要想完美实施,却不容易。

任正非特别推崇日本一个做螺丝钉的小企业。螺丝钉谁都会做,但是全球只有这个小企业坚持几十年只研究螺丝钉,把简单的东西做到了极致。

他们生产出来的螺丝钉,永远不会松动,全世界的高速铁路大多是在用这个公司产的螺丝钉。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就有这么多的地方可以研究,更何况是复杂的手机?所以任正非坚信,只有长期重视基础研究,才有可能让华为的产业强大起来。

本着这种朴素的理念,华为多年来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心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市场和竞争都已经证明,任正非的做法才是真正符合科研和商业的最基本逻辑。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划小圈是让我们在刚开始接触一门新技能时,不要急于求成,而应该集中精力把最简单、最基础的内容弄明白。那么掌握了基础之后,又该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成为顶尖高手?这就要说到乔希的第二个绝招——思维组块了。

思维组块是一种能力,它能吸收很多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到一个精神文档中,然后我们的大脑就可以像对待单独信息那样,对整个精神文档进行处理。

为了方便理解思维组块到底怎么回事,我们还是讲一个乔希当初学棋的具体例子来说明一下。乔希小时候在街心公园下棋时,曾经引起一位象棋大师的注意,这位大师后来自告奋勇成为了乔希的启蒙老师,他有一个很特别的启蒙方法,就是先不给学棋的孩子们讲每个棋子的规则,而是从一个只有王和后的空白棋盘开始,让学生不断练习这两个棋子怎么走,直到学生们熟悉它们所有的走法和价值,然后,才开始下一个棋子的练习。

乔希也是在这种方法下训练象棋的,当他可以不用有意识地思考就能瞬间体会出所有棋子的价值和潜能之后,大师才开始教他协调棋子的基本原则。到了这一步,因为乔希已经对每个棋子都特别熟悉,所以大师要求他不再关注单个棋子,而是去关注整个棋盘的局势,然后抓住关键的结构性部分进行分析。

大师教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维组块过程。每个棋子的走法和潜在价值,就好像一个个信息模块,而综合分析能力,就是各个组块之间的导航系统。真正的高手,能够运用导航系统瞬间领会整个棋盘的局势,他们的眼里已经没有单个的棋子,因为所有棋子的力量在他们的思维中都是被组合在一起的。

现在你可能已经明白了,思维组块包含两个阶段,一个是自下而上的组块过程,另一个就是自上而下的导航过程。其实不只是象棋,学习任何东西,都能用这种方法,在建造和关联组块的过程中,把关注的知识点互相连接成一个网络,这样才能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总结

以上就是《学习之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我们都上过学,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学习,读完《学习之道》这本书,你可能已经发现,真正有用的学习方法并没有那么复杂,反而更关注扎实的基本功和持续不断地努力。

究竟有没有适用于各个领域的学习之道?双料冠军乔希告诉我们,是理念、实战心理能力和方法论的有机结合、叠加,构成了一套普世的学习体系。

所以,所谓天才,不过是掌握了学习的艺术而已。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2155 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明心)

《大脑的故事》|成为“最强大脑”之前,需要给它什么综合刺激?

《绝非天赋》|智商就是个鬼吗?

《如何高效学习》|如何高效促成学霸?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