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奥住院医生成长手记》|医生的战争与成长。
《梅奥住院医生成长手记》
我们今天要读的这本书是迈克尔•柯林斯的《梅奥住院医生成长手记》。它写的是柯林斯做住院医生的工作与生活,讲述了他三年间怎样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菜鸟医生,逐步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主治医生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关乎技术的进步,更涉及一个医生内心的修炼。相信对你必有启发。
一条通往机场的大路上,有辆小轿车开得飞快。车子有点破旧,还不太稳,就这么迎着刚刚升起的太阳,一路向东。开车的男人匆匆赶到机场,眼看着就要来不及了。他想快,可他的双腿好像不怎么听使唤。终于,他抢在空姐关舱门以前,连滚带爬上了飞机。
大家都好奇地看着他,他也没工夫理会。这人一摇三晃地走到了自己的座位旁,扑通一声坐下,眼睛一闭就睡着了。这个男人就是《梅奥住院医生成长手记》的作者迈克尔•柯林斯,他在梅奥医学中心做了三年的住院医生。
虽然梅奥是美国排名前三的医院,可是住院医生类似于大学里的助教,职称低,工作辛苦,待遇还不好。柯医生在梅奥的工资每小时只有2.5美元,压根不够养活一家人。
这会儿柯医生结束了在梅奥的工作,要搬家。但因为太穷,他没钱一口气付清搬家的费用。所以,他从周五晚上7点到周一早上5点一直在工作,在另一家医院兼职了三天,才赚到足够的钱付给搬家工人。这三天,他就没合眼。
一直以来,柯医生都是一边在梅奥工作,一边在其他医院兼职,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他又在骨科,经常有手术,有时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甚至没法睡觉。所以这本《梅奥住院医生成长手记》还有另一个名字:《住院医生夜未眠》。
一、疼痛捆绑着胜利
这天很普通,天气也普通,可柯医生的心情不大美妙。他面对着一个6岁的小男孩,心里七上八下。小男孩在病床上,用眼睛死死地盯着柯医生,目不转睛地看着每一个动作。那双眼睛分明在说:你们伤害了我,记住你们对一个小孩子做了什么。
柯医生暗暗叹了口气,心里充满了愧疚。
6岁的小男孩,正是顽皮的时候。他骑着车冲下小山坡,不小心撞到了一辆货车上。幸运的是,他没有生命危险,破皮和软组织受伤不算严重;不幸的是,他的左腿股骨骨折了,不需要手术,但需要99 型牵引,牵引的过程会非常痛苦。
男孩需要平躺在牵引床上4到6个星期,髋(kuān)部和膝盖被牵引到与背部成90 度角。医生要在骨折远端的骨头上钻一个钉头,再连上重物。在重物的作用下,让骨头恢复原位。这个2分钟的小操作不会做全身麻醉,只注射吗啡。也就是说,男孩要清醒地承受近30 厘米长的斯坦曼导钉穿进股骨。
柯医生的同事先在男孩的膝盖下方垫了一张毯子,让他保持膝盖的弯曲,然后用刀在大腿上切开一个小刀口;柯医生则戴上无菌手套,拿起手钻,从刀口钻进去。手钻钻进了肌肉里,直到碰到股骨。柯医生找到正中间的位置,一点点推进,将穿上线的牵引钉带进去,再继续推进,直到牵引钉出了骨头。
钉子将另一侧的皮肤拱起来了,于是另一侧也用手术刀开口。20 秒后,柯医生牵引钉穿在了正中间的位置,两边各留三寸在外面。在这过程中,男孩一直在颤抖,大眼睛里满是泪水。钻完钉子,医生们安放好滑轮,保证孩子的股骨竖直向上指向天花板。然后,他们用布带吊着孩子的小腿,与大腿垂直,与床平行,床脚处是牵引所需的重力物。
位置很正确,操作很成功,柯医生松了口气。可孩子的父母一进来,男孩就用双手牢牢地攀住妈妈的脖子,痛哭得近乎哀嚎。这哭声让柯医生觉得,自己简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他心里知道,折磨还远远没有结束。孩子需要每天换药。由于纱布会跟伤口粘连,医生们动作再轻,痛苦也不可避免。治疗结束后,还需要把牵引钉取出来。
如果是个成年人,那么他会明白这种痛苦是必须经受的;可男孩才6岁,没有这样的思考能力,他只知道大人们天天到病房里弄疼他。最开始,男孩的眼睛流露的是焦急、害怕,后来是厌恶,最后是绝望。到月末的时候,医生再进病房,他已经不哭了,只是死死盯着医生。
一个月后,孩子的骨折开始愈合,可以从牵引器上放下来了。可面对孩子的眼光,柯医生没法亲自操作,把牵引钉拿出来,他只好委托别的医生代为完成。后来,孩子出院了,恢复得很好,柯医生却始终没从愧疚中走出来。
他花了好长时间,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不是上帝,他们只是一群竭尽全力治愈患者的医生。治疗确实让孩子感到痛苦,可如果不这样,这孩子的后半生就有可能残废。
历练的次数多了,柯医生的心也就更坚强了。他感悟到,想做外科医生,就必须做好面对痛苦的准备。在夺回健康的战争中,痛苦不可避免,只要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一切都值得。每一个外科医生都应该相信这项工作的性质:一把手术刀,它能切开多少就能治愈多少。
二、赢不了的战争
查房是柯医生的日常工作。这天他查完房以后,把表格放到护士站去。正要坐下休息,他忽然发现在医药车后面的墙上有幅画,画里是一个年轻女人的背影。那幅画简直美得让人窒息:女人站在小山上一棵树的旁边,面前是开阔的平原。女人的头发在微风中轻舞。
画里的女人在看风景,柯医生则在仔细观察这个女人。盯着看了一两秒之后,柯医生才意识到这个女人拄着双拐,她竟然只有一条腿。画的美太震撼了,让人一下子注意不到这一点。
护士看见了发呆的柯医生,提醒了一下他:这个女人是萨拉• 贝伦松。柯医生这才想起来,萨拉是他曾经的病人。
当初,柯医生刚刚换了新的指导医生,跟了一位骨科肿瘤学专家。在肿瘤科没多久,他就遇到了18岁的萨拉。萨拉是个活力四射、年轻美丽的姑娘,身材比例十分完美。可是,她的髂(qià)骨患有成骨性肉瘤,唯一的希望是进行彻底的手术——偏侧骨盆切除术。也就是说,要移除她的整条腿,还有半个骨盆。
萨拉对医生们投以信任的目光,表情总是又温暖又温柔。可是,柯林斯内心无法接受,他不敢面对萨拉。那时候柯医生已经是高级住院医生,很清楚统计数据。萨拉的这种情况,即使接受手术,能活过5 年的不到5%。
做手术那天,柯医生安慰萨拉:“我们会照顾好你的。”
萨拉笑了,微微点头。
白灿灿的无影灯悬在头顶上方,明晃晃的手术刀在手间传递。柯医生不断固定、消毒、重新设置牵引器。血液持续地进入萨拉的四肢,然后从手术刀口上渗出。鲜血在手套上不断累积,浸湿了衣袖、大褂和鞋子,染红了无菌单,从轮床上淌下来。所有人协作,慢慢地把萨拉饱满的长腿从她身上分割下来。除了腿,还有一部分骶(dǐ)骨神经也被切除。
缝合完最后一针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从早上6点到下午,萨拉一直在输血,终于顺利地挺过了手术。
做完了手术,柯医生更不敢面对萨拉了。满是鲜血的无菌单被撤走,护士还没来得及取新的被单。萨拉躺在那儿,一丝不挂。没有了无菌单的遮挡,事实也就无从隐藏:萨拉没了一条腿。一条长长的黑线横贯她小腹的下部,那下面空空如也。
然而,萨拉的坚强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手术后第3天,萨拉在拐杖的支撑下站了起来,并能够走几个小步了。手术后第7天,柯医生看到萨拉正坐在床边,微笑着。她的头发洗干净了,还弄了发型化了妆,特别美。又过了几天,萨拉出院回家,还给了柯医生一个大大的拥抱。柯医生也高兴起来了,他觉得,萨拉的纯真乐观,没有任何挫折与磨难可以剥夺。
想到这些,柯医生想起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联系过萨拉了。就是因为太在乎,所以才不敢面对,他的内心害怕知道真相。现在,这幅画给了他动力,他迫切地想知道萨拉怎么样了。
就在这时候,护士又说话了:“萨拉几个月前走了。这么美的女孩,我们所有人都爱她。”
柯医生一瞬间百感交集。手术肯定没有问题,他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可手术以后,萨拉只活了大概一年。
疾病、死亡,都是医生的敌人,而且这些敌人从来不按常理出牌。萨拉的事让柯医生更加明白,有时候他们做了所有对的事,但仍然无法战胜敌人。柯医生只能无奈地说:“我是个骨科医生,做的是修复的工作。可是所有我修复的,最终还是落到棺材里。”
但萨拉的美来自对生命的永不放弃。无论医生是不是切除了她漂亮的腿,她是不是能够活着,都没有改变她对生命的乐观与信仰。那幅美丽的画说明了一切。
医生的每一次抉择、每一次走刀都决定着病人下一秒的生命状态。而辛勤的工作、微薄的薪水,这都是对住院医生的考验。柯林斯医生挺过了这些考验,也在实践中懂得了生与死之间的承担:与苦难相伴、与死神周旋并不可怕,总有一些东西不会被死亡带走。(拆书人:蔡君庆)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