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百象】【亲子教育】《特权:圣保罗中学的精英教育》|导致社会不公平加剧的原因是什么?

今今乐道·申童 品卷一族
2024-12-10

核心书摘

《特权》讲的是主角未中学的精英教育。本书通过观察圣保罗中学的日常,来研究精英意识和行为是如何在一步步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在和精英中学的对话过程中,这本书得出了一个不太容易让人接受的结论,那就是:美国的精英教育看起来很美好,但事实上,学校教给学生的,与其说是一种将来在社会中取得成功所必须的素质和技能,不如说是一种新型的特权。

关于作者

西莫斯·可汗,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社会分层和精英文化。他是圣保罗中学的毕业生,也曾在该中学任教。著有《特权:圣保罗中学的精英教育》和《研究的实践:社会学学者如何答疑》等。

本书鲜知

学什么?导致社会不平等加剧的原因是什么

据调查,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往后的二十年时间里,在十一所声名显赫的美国大学中,收入水平在美国位居下游的学生家庭稳定地占全体学生家庭的10%,但收入水平位居上游的百分比却扶摇直上,从三分之一上升到了二分之一。美国顶级高校看上去似乎是对普通大众更开放了,但由阶级造就的不平等却在日益加剧。

《特权》作者西莫斯做了份关于精英的社会学研究,通过探究美国精英教育,让我们对不平等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个领域中的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贫困群体的,但西莫斯却把注意点放到精英身上,他是想提醒我们,贫穷不是穷人的一个特点或属性,而是穷人对于社会中其他人的一种关系。

精英也是同样的道理。精英之所以是精英,不是因为他们是谁,而是因为他们和社会中其他行动者与机构之间的关系。正如柏拉图说:“一个人最初受教育的方向决定了他的未来”。精英,是被创造出来的,这对于我们国内的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你还会发现

· 美国精英教育的发展由来;

· 美国精英教育的现行模式;

· 美国精英教育造就的社会不平等。

一、美国精英教育的发展由来

首先,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美国精英教育的发展由来。

美国的教育不同于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史,美国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历史不过几百年,相比于欧洲,美国的政教体制拥有高度的社会平等主义和社会流动性,各州法律规范等都不相同,而中央政府更是羸弱。

美国没有继承身份、地位和头衔的传统欧洲贵族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以财富为象征的精英文化。和传统的欧洲贵族文化相比,这种新兴的美国精英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存在着阶级向上流动的机会,这种机会虽然非常渺茫,但只要有存在的可能性就会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为了限制可能存在的阶层流动所带来的风险,美国的旧精英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他们的精英地位,这些措施可以看作是一种防御。

除了街区划分这种地域物理上的措施,文化上的区隔同样是强化阶级结构的重要措施,圣保罗中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目的和背景下诞生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圣保罗中学也在经历着惊人的转变和自我变革,这个精英群体也开始向世界开放他们的“大门”。精英学校的这种身份转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财富来源由资产所得更多地转变成了工作所得。根据作者西莫斯对精英文化的研究,1929年最富有的0.01%的美国人,大部分收入来自资本,只有10%来自工作。

到了1998年,这个趋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对最富有的美国人来说,仅有17%的收入来自资本,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工作。精英越来越重视工作,越来越重视一个人的自我特征和能力,精英云集的圣保罗学校及时积极地响应了这一转变,利用精英教育的方式生产出了一批以开放为特点的“新精英”。

新精英们更明白,光靠继承是无法占据社会阶级的顶端的,而且他们的生活并不需要排斥其他人。从某种程度上说,“新精英”要更接地气。开放和淡定取代了闭塞与傲慢,却并没有弱化“精英”的概念,相反,在精神上有所升华。

看上去,世界更开放了,然而世界却并没有变得更平等。所以在接下来的两个维度里,我们会围绕“不平等”来进行两部分内容的阐述:一部分展示圣保罗中学的精英们如何为他们的后代复制自己的地位,也就是美国精英教育的现行模式,了解学生都学了什么;另一部分展示不平等是如何在精英教育的模式下被维护和掩盖的,来帮助我们看清世界是如何一方面更开放,另一方面又更不平等的。

二、美国精英教育的现行模式

接下来,我们先看看美国精英教育的现行模式。

1.群体互动中的等级教育

在圣保罗中学的“等级教育”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让学生直接体验阶层流动的一种互动类型,无论学生是在教堂中做礼拜还是在咖啡厅中闲聊,每个人都在固定的场所中有自己独有的位置,从表面上看,位置的排布是以学生的年级也就是在校时间来确定的,然而比年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所学校中的亲身经历。

如果一个学生想在这所学校中实现升级,那他继承而来的家庭背景是毫无说服力的,只有亲身经历所达成的个人成就才是唯一的参考标准。在这所学校里,学生依靠努力和勤奋把成功包装成是自己赢得的而不是被授予的。

学生与学校员工的互动同样重要。

“等级教育”的正课则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圣保罗中学的“等级教育”帮助学生尽早地塑造了今后立足于成人社会的交际能力和独到眼界,这种教育方式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对于家世显赫的学生来讲,在学校中必须要忘记自己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现成经验,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张白纸,重新用个人体验去丰富纸上的内容;对于家庭背景一般的学生来讲,则要控制住自己对于精英群体的难以克制的崇敬和高度认同。

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在接受“等级教育”这堂课的过程中,在“自大”和“敬畏”两种情绪中找到一种平衡性,使得学生认识到世界的无限可能性。

2.从零开始的气质教育

“气质教育”是指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具身化”一套和自身精英地位相符的气质,在具备这个气质的同时还需要保持一种淡定的态度。

精英淡定气质的塑造过程,首先是从新生入学的启蒙仪式开始的。学生入学之后,和父母之间的联系会被强行“割断”,这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完成的身份角色“统一化”的过程,所有的学生从来自不同等级家庭的“菜鸟”,变成了具有统一身份的“新圣保罗人”。

在这个身份下,所有新生的经历都是空白的,所有新生都要从最基本的吃饭、穿衣开始学起。之后,学校会为学生们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每周一次的聚餐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圣保罗人”,新生们每周都需要通过自己个人经验的积累,学着用服装和餐桌上的礼仪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精英”,并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淡定”的气质。

气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们,真正决定你与别人差异的不是你穿了什么,也不是你来自哪里,而是你做了什么。

3.关键意义的课程教育

课程教育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原因在于,这项教育的内容既为学生灌输了一种他们拥有巨大能力和无限选择性的理念,同时也让学生坚信,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精英,是因为他们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中能够乘风破浪,而弱势群体之所以落后不是因为精英的排外,而是他们固步自封。

三、美国精英教育造就的社会不平等

为什么精英教育已经向所有的种族、所有的社会阶层开放了,但是社会的不平等依然存在甚至还加剧了呢?这就是我们在第三个维度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实际上,从刚刚我们讲的学校对学生地位塑造的过程来看,每一部分都充斥着不平等,而且更需要谨慎的是,这种不平等是多元的、非冲突性的,甚至弱势群体都在逐渐默认这种不平等现象,这也是在开放的世界中,社会不平等持续和加剧的原因。具体来说,社会的不平等是由个人经历制造的不平等、文化地位制造的不平等以及开放态度制造的不平等造成的。

1.个人经历制造的不平等

当精英重视个人经历的累积时,是不是意味着处于弱势的群体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个人努力和奋斗实现向上流动呢?从圣保罗中学的学生与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精英们完全没有这种来自较低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压力,同时也不会对弱势群体有任何怜悯。

因为圣保罗中学的等级教育让学生们相信,阶层与阶层之间并不是一种纵向的“阶梯”关系,而是一种横向的“世界”关系,当圣保罗中学的某一个学生正在为成为一名常春藤学校的学生而努力时,在自己的身旁有一个学校的员工正在为了获取一种“骄傲感”而努力工作。

在学生们看来,他们与员工之间不过是都重视个人经历累积的两个世界的人,而决定谁应该归属哪一个世界的是个人因素而不是结构化的社会性因素。

2.文化地位制造的不平等

当精英学校向其他种族和其他社会阶层抛出橄榄枝的时候,是不是就意味着精英学校能够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包容更多的处于弱势中的群体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样是否定的。首先,精英学校确实花了非常大的力气从非白人的种族中寻找极具天赋的“种子选手”,统一化的“圣保罗人”的身份也使得这些学生不至于在和白人精英比较的过程中,处于明显下风。

但是,这是需要这些非白人精英学生付出代价的。当学生的身份被统一时,每一个学生好像是一张白纸,学校的教育内容可以在每张纸上重新书写内容,这对于白人精英学生们并不算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但是对于非白人学生而言,圣保罗中学的教育内容无疑是在“洗白”这些学生入校之前被耳濡目染的种族文化。

圣保罗中学的精英文化是白人精英建构的,当他们把自己传授精英文化的大门向其他种族和其他阶层打开时,他们势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濡化”非白人的精英学生,当其他种族和较低的社会阶层中产生的精英接受并完成了这一“濡化”过程的时候,非白人种族和较低社会阶层就会更加失去他们在反抗不平等的过程中的话语权,因为他们的“代言人”早已经被“白人精英化”了。

3.开放态度制造的不平等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知识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处于社会上层的精英既然无法垄断属于精英阶层的知识,他们就直接放弃了这种对知识的垄断,转而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接纳来自更加大众化的知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精英学校和公立学校学生们能够学到相同的东西,和大多数公立学校相比,圣保罗中学已经不再重视知识的重要性,他们的重点在于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思维习惯的重要性,当弱势群体还在为能够接触到精英阶层的知识教育高兴的时候,精英学校的学生们已经对如何在开放的世界中创造知识展开了研究,并积极在“雅”、“俗”文化中自由穿行。

反观其他社会阶层,他们要么就是固步自封在属于自身阶层的知识文化中,要么就是在恶补属于曾经的旧精英的知识文化,开放的世界对于他们而言,显得那么遥不可及,而精英阶层已经把不平等的责任转嫁到了弱势群体身上。

总结

以上就是《特权》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探究过美国的精英教育后我们发现,作者西莫斯做这份关于精英的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不平等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个领域中的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贫困群体的,但西莫斯却把注意点放到精英身上,他是想提醒我们,贫穷不是穷人的一个特点或属性,而是穷人对于社会中其他人的一种关系。精英也是同样的道理。

精英之所以是精英,不是因为他们是谁,而是因为他们和社会中其他行动者与机构之间的关系。正如柏拉图说:“一个人最初受教育的方向决定了他的未来”。精英,是被创造出来的,这对于我们国内的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2310 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编辑:申童)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虽然“述而不作”,却总结了前人的智慧,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如何成为更高阶层的人?

《身份的焦虑》|为什么我们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及格主义》|如何看待中美教育差异?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