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碧血丹心】《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全面看待七千人大会。

今今乐道·小强 品卷一族
2024-12-10


《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全面看待七千人大会

当我们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的时候,几乎让所有人都无法忽略的一定有1962年年初召开的一次中共中央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共中央带领人民努力面对现实,认真总结经验,开辟未来的大会。它以空前的规模载入党的史册,人们习惯地称它为七千人大会。

由中共文献研究专家张素华写作的《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一书,以详细的资料,细致介绍了七千人大会的相关情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一起来回顾这次大会。

一、召开原因

1962年年初,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官员,怀着建设国家的满腔热情,相聚在北京,共同迎接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会议从1962年1月11日开始,到2月7日结束,持续时间长达28天。参加大会的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等干部,人数多达7118人,因此,这次大会也叫七千人大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家财政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无论是解决这7000多人的吃饭、住宿问题,还是安全保障问题,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中共中央召开如此空前规模的大会,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必定有着十分重要的原因。

要了解七千人大会召开的原因,还要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说起。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让贫苦的广大中国人民尽快过上幸福的生活,毛泽东等领导人提出了“赶英超美”的目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在运动过程中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农业和轻工业产品产量直线下降,重工业发展严重过度,中国经济发展的平衡局面被彻底打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尤其是粮食产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甚至已威胁到部分人的生存。当时,人们深有感触地说:“1958年刮了皮肉,1960年刮了骨头。”

为了使新中国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中共中央决定当务之急是总结以往经济生产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恢复并发展国民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召开一次总结性的大会迫在眉睫。

除此之外,七千人大会的召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中国也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压力和挑战。

1961年10月17日,苏共中央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二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带头批判斯大林,并公开干涉和攻击阿尔巴尼亚政党,试图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此,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严正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立场,但是仍然无法消除中苏之间的分歧。

赫鲁晓夫的言行使毛泽东认识到,中国内部要想不受赫鲁晓夫的干扰和影响,必须团结一致,并迅速调整国民经济,因为只有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够顶住来自于国外的压力,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就这样,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做出了召开七千人大会的决定。

二、会议过程

承载着无限期望,七千人大会在1962年1月11日正式拉开了帷幕。

不同于大多数会议直接公布报告和下发通知的办法,七千人大会比较独特的地方在于,先让参会人员对议题进行充分讨论,然后再根据讨论重新制定报告。

中共中央之所以不按常理出牌,是因为在七千人大会召开前的几天,也就是在1月8号的时候,负责报告起草工作的刘少奇和邓小平在编写完报告后,把报告拿到了一个小型会议上征求意见。出乎刘少奇和邓小平意料的是,大家都对报告的一些观点有不同的看法,不能达成统一共识。

共识还没有达成,但是七千人大会开幕的日子却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大会的顺利进行,在经过慎重考虑后,毛泽东决定把报告印发给全体参会人员,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建议,然后根据大家的建议对报告进行修改,再将修改后的报告提交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经审查通过后再做最终下发。

既然要集思广益,那就需要发挥会议的民主精神和参会人员的主体作用,让大家畅所欲言。所以,毛泽东进一步决定,要深入听取地方同志的不同意见,无论是对报告中的文字问题,还是原则问题,都可以进行讨论,对报告中不合理的地方也可以推翻。

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毛泽东的这个决定,极大地鼓舞了参会人员的士气,他们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大会通过了降低工业发展速度、减少粮食征购指标等决定,并把这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决定形成了正式报告。

按照原来的会议安排,大会形成报告后就算结束了。结果,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再一次出现。1月29日,毛泽东宣布,所有参会人员继续留在北京,开所谓的“出气会”。

出些什么气呢?为什么非出不可呢?毛泽东解释说,大家心情舒畅了,才能把报告的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但是在大会的召开过程中,一些地方同志虽然有许多想法,但是迫于压力不敢说,这势必会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要趁着大家都在北京的这个机会,让大家都出出气,不但批评别人,也批评自己,把这些气都留在北京,然后再轻轻松松回家去。毛泽东同时指示,出气无论正确与否,都不打击,不报复。

毛泽东的提议,受到了参会者的热烈欢迎。在出气的主题下,从中央主席到县委书记都纷纷发言,使大会出现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热烈场面。通过出气,中共中央增强了自身的凝聚力,在动员全党为战胜困难而团结奋斗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别出心裁的决定,使七千人大会变得高潮迭起。经过了漫长的28天,七千人大会在1962年2月7日闭幕了。参会者们怀着舒畅的心情,带着中共中央的指示,干劲十足地回到祖国各地,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

三、会议成果

七千人大会留下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参会者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经验,同时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另一方面,经过全体同志讨论后形成的报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在大会结束后的最初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人决心尽快发扬大会精神,加快调整国民经济,同时在党内外继续营造民主气氛。因此,在中共中央的号召和带领下,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很多方面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在政治领域,全国掀起了引人注目的平反高潮,中共中央对过去几年受过错误批判和处理的同志,尤其是被带上“资产阶级”帽子的知识分子,加快了平反的步伐;在经济领域,统管全国经济工作的中央财经小组迅速行动,集中力量增加粮食生产和日用品生产,解决老百姓吃、穿、用的问题;在思想领域,人们开始变得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民主、宽松的春风在社会中荡漾。

新气象的确令人欣喜,可惜的是,仅仅半年后这种势头便戛(jiá)然而止了。要弄明白其中的缘由,还得从七千人大会未解决的问题——“三面红旗”说起。

所谓“三面红旗”,指的是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及后来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它们曾一度被称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三个法宝。可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1962年夏天,事实证明,在总路线指导下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错误的,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困难。

七千人大会虽然总结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很多经验教训,但是,在当时左倾思想还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以往的错误并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完全彻底的纠正。大会过后,党中央仍然沿袭了“三面红旗”的错误思想,只是当时这种思想的弊端被人民建设祖国的热情所掩盖了。

随着经济调整的持续进行,广大人民对形势的发展问题、对社会主义的建设问题等有了和总路线相冲突的认识,并且经济调整进行得越深入,这种冲突就越激烈。

为了保持共产党的威望,或者为了保护某些领导人的形象,“三面红旗”决不能受到彻底的批判和动摇。因此,在维护“三面红旗”思想的指导下,七千人大会后中国社会出现的新局面便被无情地打断了,大会后萌发的民主探索精神也被残忍地扼杀了。

虽然七千人大会没有做到彻底纠正左倾错误,但是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它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如火如荼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七千人大会的召开,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反思经济建设中的失误,让人冷静下来开始审视自己。可以说,如果没有七千人大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所造成的损失必定会更加严重,左倾思想的危害也必定会更加大得无法想象。此外,七千人大会的反思精神和民主意识,也仍然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拆书人:小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