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现有产能3.17GW! 异质结“军团”不断扩大,价格问题还“难不可破”吗?
“异质结”电池技术,一直是「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重点关注的方向,去年底到今年,陆续有一些企业实打实已经加入到了异质结的“军团”。随着行业的革新与发展,光伏行业讲究“降本增效”的信号越来越强,“异质结”正在等一个合适的“出击”时机。
PERC电池的今天,或许就是异质结电池(HIT)的明天。
以PERC技术为基础的“182mm”与“210mm”光伏硅片大尺寸之争,已经上升到了“M10联盟”与“600W+联盟”的对局,火药味越来越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胜负还未见眉目。另一边“异质结(HIT)”的军团依然平静,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按部就班蓄势,众人都期待它更上一层楼,而它则似乎在等待一个“出击”的时机。为什么异质结(HIT)是眼前最值得期待和关注的产业化技术?虽然PERC叠加电池和组件技术可以使量产效率接近或超过23%,但似乎已经逐渐接近瓶颈。异质结(HIT) 除了稳定性强外,凭借约24%的起步转化率、较简单的工艺,具有更好的投资收益,有望成为未来高效产品的领头羊。近两年,中国光伏行业围绕“提质、降本、增效”,已经上演了多轮“技术迭代”,有行动迟缓的行业巨头在技术洗牌中摇摇欲坠,也有行业新贵凭借技术创新成为“榜上黑马”,总之,光伏是一个技术迭代非常快的行业,市场对规模化效率的要求也非常高。很多行业巨头,之所以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事先预判,提前2~3年就开始布局未来技术。现在,又有很多企业行动了起来,延伸触角,提早将HIT纳入了重点布局的计划。异质结“军团”的部署
行业普遍认为,异质结电池技术是未来技术可持续提升并实现经济性量产的最合适技术。异质结技术量产电池效率持续提高,并与现有量产电池技术拉大距离,在每瓦电池的发电能力和技术延展性上也体现了明显优势,很适合成为下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平台。目前国内已有8家企业拥有异质结电池产能,国外有有9家,国内外现有产能加起来达到3.17GW,目前来看钧石、晋能的异质结电池量产效率最高,已经达到了24%。如下图所示:
目前商业化的初期,异质结(HIT)的确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如降本压力大、设备国产化率低等问题。从市场情况看,今年6月份以前,单晶PERC电池片(166mm)的单瓦成本已经降到了0.79元/W,7月份、8月份以0.8元/W为起点,出现短期价格上涨,近期均价已经上涨到了0.92元/W。综合考虑市场短期波动情况,异质结(HIT)电池片成本与PERC的相比,大概高出0.3-0.4元/W。总体上,成本&价格差距还在逐步缩小。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曾表示,“过去五年、十年都在说异质结技术,但市场的预期和实际的走势相比,还有距离”。那么,现在再来看呢?通威已经规划了异质结产能1GW,一期建设产能200MW,去年6月20日,通威太阳能第一片超高效异质结电池片成功下线,电池片转换效率达23%。如果价格的问题还非常难克服,通威还会大张旗鼓的扩产异质结吗?我们先从摊薄成本、提高增益的角度去“分解”价格问题。电池片是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更高的转换效率可摊薄下游电站的面积相关成本。地面光伏系统投资中,组件价格占比40.70%,而电池又占到组件成本构成的67.5%,系统成本的下降主要依赖于组件价格及电池成本的下降。更高的转换效率可带来更高的发电增益率,采用更高效的电池组件,可节省光伏电站面积,进而节约面积相关成本。为了提升增益,破解异质结电池的低温特性与激光的高温切割矛盾,避免常规激光切片带来大幅功率损失,东方日升独创了半片异质结(HIT)电池切割技术,解决了异质结电池的切割损失问题,做到了切片损失与PERC相当。爱康科技则在叠片焊接技术上下功夫,使用切片后叠片方案,消除组件内部电池间隙,最大化组件受光面积,组件转化效率较常规多主栅产品再提升1%,通过ECA导电胶柔性连接,降低内应力,提升组件可靠性,进而提升组件增益。足见,行业内很多企业都行动了起来,已经在为异质结规模化应用而做准备。另外,众所周知异质结电池之所以价格还降不下来,没办法与P-PERC电池现有价格相媲美,很大的原因在于相关设备国产化率低,成本高。此前我们跟行业内知名专家交流过,他们认为PECVD国产化是HJT设备降本的主要推动力,其价值量在整条生产线中的占比约 50%-60%。目前梅耶博格与应用材料两家企业所生产的PECVD在成膜质量、设备产能等主要指标方面各具优势,但设备价格相对较高,折算到GW产能价格超过5亿元。而目前国产设备也正在努力取得产能、性能、价格之间的平衡。据国际能源网了解,钧石能源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CVD、PVD等核心生产设备技术,主要设备PECVD、PVD、印刷机等还可兼容166mm、18xmm、210mm尺寸硅片,适应各种国产化关键材料,并可在未来进行技术升级,为异质结电池GW级产业化提供适用于多代异质结电池的通用制造平台。预计国产PECVD设备有望在达到单台150-250MW产能的基础上将价格水平降低至3亿元/GW以下,进而有望将整条生产线的设备投资降低至5亿元/GW以下。预计至2025年,异质结(HIT)电池成本有望从1.06元/W下降至0.57元/W。综合各环节测算,未来通过异质结(HIT)电池产业化规模提升、技术进步推动材料耗量下降及关键材料及设备的国产化等途径,异质结(HIT)电池成本将实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019年,异质结(HIT)电池成本约为1.06元/W,其中非硅成本0.59 元/W。预计至2022年,异质结(HIT)与PERC地面电站度电成本基本持平,当异质结(HIT)电池成本降至0.72 元/W,异质结(HIT)组件价格降至1.56 元 /W(含税)时,异质结(HIT)电站LCOE可降至0.281元/KWh,与PERC电站持平,从而具备落地经济性。虽然异质结(HIT)前景光明,但最先吃“螃蟹”的企业确实需要较强的魄力,先得前期蛰伏,尔后才能薄发。异质结在等待一个“出击”时机2020年5月底,工信部发布征求《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0年本)》的意见,较2018年版本提升了对现有、新建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的产品技术、生产指标等要求,对光伏企业电池片、组件转化效率提出明确要求,其中现有产能多晶、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9%、22.5%;新建产能多晶、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20%、23%。对新建单晶电池片项目要求效率不低于23%,意味着普通PERC 技术路线即将面临淘汰,未来至少需要采用PERC+以上的技术路线。
1、2019年度22项中国好光伏品牌大奖正式揭晓!
2、大咖云集,82家企业获奖!2018第三 届“中国好光伏”品牌年度盛典在北京圆满落幕!
3、2017中国好光伏品牌年度盛典于北京圆满落下帷幕!(见获奖名单)
4、2016年中国光伏圈最后一场大聚会:58家企业获取12大类、总计86个奖项,里面是否有你?(附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