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来,光伏行业关于182mm与210mm的尺寸博弈,甚嚣尘上,唇枪舌战无休止。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在看到行业进步的同时,也在深刻思考,上游硅片端的混乱局面,必然会给下游的发展带来困扰,这是行业内大家想看到的吗?另外一个层面,暂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轮接一轮的“书面战争”带来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并且很多人还在在问:究竟是210mm的未来还是182mm的天下?我们认为,能赢得市场认可、为行业创造更大价值,才是方向,才是真正掌握了发展筹码!光伏产业链技术创新的车轮滚滚向前,182mm必然会终结这混乱光伏时局给行业带来的困扰。
硅片尺寸混乱的局面下,行业内充斥着的各种观点,的确真假难辨,我们多次与行业权威专家、产业研究员以及企业实践者们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组件尺寸并不是越大越好。为什么这么说?现在可以做到600W,那么接下来还可以出现700W、800W,甚至1000W的组件,然而,这样的思路和这样的组件,匹配实际项目真的能发挥出“奇特功效”吗?
组件创新应以降低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为目的,在生命周期发电量相当的情况下,主要考虑大组件能否降低光伏组件成本或者降低光伏电站BOS成本。光伏市场上有着“求大”观点,也有倡导“组件功率越大,电站效益越高”的声音,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带着疑问,我们向行多位业专家求解,他们认为,组件效率与光伏电站BOS成本之间存在直接的相关性,但是组件功率与BOS成本的相关性需要结合具体的设计方案来分析。具体对比182mm与210mm组件:两者针对大型平地电站均可以做大支架;电气设备上由于210组件对应新的组串式逆变器并需要搭配6mm?电缆,并不带来节省;安装成本方面,即便在平地,1.1m宽度,2.5m?面积基本达到两人便利安装的极限,210的60片电池组件组件1.3m的宽度和2.8m?的尺寸将给组件安装带来障碍。回到组件效率,210组件将由于效率略低在BOS成本上处于劣势。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210(半片)组件由于电流过高会导致内部损耗高,组件效率比常规组件低约0.2%,会导致成本上升1分/W。210mm的55片电池组件由于长跨接焊带的存在又使组件效率降低约0.2%,反而会使成本进一步上升。而210mm的60片电池组件由于组件宽度达到1.3m,为了保障组件载荷能力边框成本将有非常明显的上升,组件成本可能需要提高3分/W以上,为了控制组件成本则需要牺牲组件载荷能力。综合考虑成本这个问题,210mm组件的成本高于182mm组件。
过大的组件一方面并不带来组件成本降低,另一方面还会给组件的运输、人工安装、系统端的设备匹配带来障碍,对度电成本有害无利。为避免组件运输过程中破损,组件均竖放包装在木箱中,两个木箱垒放的高度接近40英尺高柜的高度,组件宽度1.13m时仅剩余10cm的叉车装卸余量。60片电池的210组件宽度1.3m,声称解决其运输问题的包装方案组件需平放在木箱中,这样运输破损率必然明显提升。于系统端设备匹配问题而言,210mm的可靠性风险明显较高。210双面组件需要30A接线盒,因18A(短路电流)×1.3(双面组件系数)×1.25(旁路二极管系数)=29.25A。目前30A接线盒并不成熟,接线盒厂家考虑用双二极管并联实现30A,相比主流组件的接线盒单二极管设计可靠性风险明显增加(二极管用量增加,且两个二极管难以做到完全一致)。“书面战争”毫无意义,日渐成熟的光伏行业,需要标准化、价值型的组件产品,很多企业已经从最初的静静观望,转变为了迅捷行动。通过方方面面的技术分析与市场观察,我们认为,万事皆有尺度,“适度”最好,“为大而大、越大越好”绝非组件发展的上策。
根据此前行业媒体的统计,182mm阵营的企业们,隆基股份扩产12GW、晶澳科技扩产14GW、晶科扩产10GW,仅这三家企业扩产规模就达到了38GW;然而,210mm阵营的组件企业们,计划扩产规模仅13GW,包括中环股份5GW、东方日升3GW、天合光能5GW。除此之外,182mm阵营的企业,每家储备产能都在10GW以上,最少的也是10GW,210mm阵营的企业,扩产规模最多的企业才5GW。到明年,光伏市场上182mm的组件规模将是210mm组件的3倍。按照我们的了解,多家龙头企业对182mm组件产品的产能规划已经逐步提速,行业内下线182mm组件产品的消息,陆续会越来越多。是那无休无止的“书面战争”更有说服力,还是已经真正亮出的“行动力”更让人信服?市场自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