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刻| 贵州民大师生热议2020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
聚焦两会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接之年,还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之年,今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意义深远。
贵州民族大学全校上下对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反响热烈,师生们纷纷表示,对“两会”胜利召开热切关注,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倍感振奋,对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欢欣鼓舞,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期待。
民大师生
热议政府报告
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强调:“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落实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作为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为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工作方向,为扶贫干部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应该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团结村支两委结合即将开展的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刘红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相比2019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二字出现的次数不降反升,达到了39次,比“改革”二字还多了10次。这充分体现了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的理念。报告还提出,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 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层面,今年继续强调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这旨在不断强化各方面继续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由于疫情影响到了大量就业人口包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对于政府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稳定现有的就业存量。因此报告提出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而作为高校来说,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加大对困难毕业生就业支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就业。
覃元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政府工作报告中,27次提及“人民”二字。无论报告中提及的是在疫情期间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级政府节源“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亦或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提出“ 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人民中心”立场。人民中心理论,既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还是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基础。一直以来,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人民立场一直伴随着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余建斌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的不确定性,我国对全年经济增速不设具体目标,但是我们要集中精力要抓好“六稳”“六保”,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销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应对时代挑战提供了根本遵循、擘画了光明前景。
在防控疫进入常态化的阶段,大学生就业环境更加严峻复杂。此次两会,我们大学生最关注的就是就业问题。“危”也伴随着“机”,一批新兴产业开始孕育,新的职业进入大学生视野,机遇转瞬即逝,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机遇。另外,国家也在各个领域加大力度扶持就业。比如今年研究生扩招等,也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就业压力。我们也要主动思考,互联网时代,一切皆有可能,直播带货、AI技术、现代农业等,都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机遇。生活在伟大时代,都有共享人生发展的机会,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把握好自己时代的发展机遇。
刘运洋
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2016级今年受疫情影响,就业变得更加困难。但两会期间的“六稳”跟“六保”,总理39次提到“就业”,这给我们应届毕业生打了一针强心剂。所以,我时刻清楚,只有务实稳进,把握每一次机遇,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够应对未来的风险与挑战。
黎来屏
传媒学院2016级报告指出,今年继续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我作为847万高校毕业生中的一员,就业问题是我比较关注的。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每人每户,《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我认为这些措施非常有利于毕业生就业,扩大毕业生就业机会,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好好珍惜政府和社会给予的平台和机会,促进自我就业,努力在每个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贡献自己。
往期精彩:
●聚青春之力 行担当之责| 我校青年志愿者为“复学”暖心护航!
来源:校新闻中心
编辑:潘小露
审校:马 托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贵州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gzmuwx@163.com
点个在看,让更多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