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慧文清华产品课笔记

Havid 哈读
2024-09-21

市场体量

对市场体量的估算,是一个重要且难的问题,投入的合理性取决于对市场体量的判断,如果判断对了且尽早投入,就获得了战略先机。对市场体量的误判在商业史上是非常普遍的,比如IBM的总裁小沃森曾经说过也许5台计算机就能满足全世界的需要,另外一个例子,美团曾预估外卖市场应该能达到1000万单/天,当时属于是全行业最激进的估算,但是现在就已经是4千万单/天了,对市场体量的估算需要在经营中反复去校正。


规模效应

决定一个生意能否做大,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规模效应。


传统的规模效应是由成本结构决定的,今天的规模效应是指交易额/客户使用量足够大之后所产生的客户体验优势或成本优势。比如,只要做不到微信同样的规模,你就做不到微信的用户体验,因为规模就是微信体验的本身。


按照规模效应的强弱,讲两种主要的类型

1. 梅特卡夫效应,又称为指数级规模效应网络效应

2. 双边市场效应,又称为平台效应


梅特卡夫效应

梅特卡夫效应是从大量观察中得出的统计学意义上的近似,即网络的价值正比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铁路网,电话网,社交网络(微信/Facebook)是具有这种效应的典型例子,梅特卡夫效应源自网络节点之间的互动,随着节点增加,网络连接数理论上可以按指数级增加。


互联网络的市场价值取决于用户之间互动的活跃程度、互动产生的交易,以及互联网公司从互动和交易中获得的收益,例如广告费或交易佣金。梅特卡夫效应仅描述了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最终决定价值的是用户的互动方式以及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同样是社交网络,熟人社交的连接数会远高于陌生人社交,所以网络的价值差异也很大。


双边市场效应


指的是不同类型用户之间正反馈交互所创造的价值,典型的有淘宝/天猫/外卖/打车,用户/顾客越多,平台上的司机/卖家就越多,反之亦然,这类互联网平台的价值源于供应方和需求方的相互吸引和相互促进。由于互动和交易仅在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进行,供应商与供应商,消费者与消费者,很少有联系,所以双边市场效应弱于梅特卡夫效应。


就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良性循环而言,义乌小商品市场和淘宝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前者的规模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而后者在互联网虚拟空间中有着似乎是无限的潜力。


规模效应的颗粒度

全球型的规模效应:微信、Facebook

全国型的规模效应:淘宝

城市型的规模效应:打车、团购

蜂窝型的规模效应:外卖


城市型、蜂窝型的结构带来的问题是,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都是地面巷战,也就是每一区域的竞争基本上是独立的,这决定了这种生意的发展周期很长。


规模效应的要素

在业务选定的情况下,不同要素(品牌/营销/研发/供应链)的规模效应是不同的,需要在战略、商业模式设计、经营、管理进行取舍。


代理和自营:有规模效应的留在品牌商,把没有规模效应的放给加盟商,单店管理是没有规模效应的,但是品牌和供应链是有规模效应的。


研发、营销通常是具有规模效应的,而管理是反规模效应的。

思考:目前物业公司这种堆人海的模式相比地产公司给的估值极高,合理吗?很怀疑。


STP理论

S=市场细分、T=市场目标、P=市场定位

它是战略营销的核心内容,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最后把产品或服务定位在目标市场中的确定位置上。


即使你最终要做的东西是一个所有人都能用的产品,在一开始做产品的时候也必须做市场划分,选择最锐利的细分市场(ROI最高),我们做市场划分不是为了选定最终的市场,而是在选切入点


找目标市场的时候,要清楚自己在找切入点还是找目标市场空间,不光要关注市场的大小,还要关注规模效应和速度。


定位和用户心智是直接相关的。


Amazon选择图书作为切入点:

1. SKU足够多,无论你在什么城市总有买不到的书

2. 美国的书是非常标准化的

3. 物流仓储上这个品类不怕压不过期不怕摔

4. 早期电商购物很怕买到假货,但盗版书里的知识也是真的

5. 书的客单价不算太高

6. 互联网早期用户大多教育水平比较高,跟买书用户的匹配率很高


美团选择校园市场作为外卖的切入点:

校园市场的速度比较快就能做到一个很可观的订单量,并且通过这个过程建立起初步的组织能力、系统能力以及投资人的信心。 


大需求

所有伟大的需求有以下几个很重要的特征

一是人们会说这是一个伟大的需求但不可能实现

二是人们会说没有这个需求

三是人们会问为什么是现在,之前为什么没人做或没做成


所有伟大的需求一定会被前人在错误的时间用错误的方式尝试过,如果没有,那这就不是个伟大的需求。


真正有效的大需求是非常稀缺的,判断时需要考虑社会的基础设施、财富水平、文化水平、社会思潮等的宏观上的变化带来的需求的变化。


比如,科技和基建的原因导致原来不可实现的需求可实现了,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需求的突破口,在智能手机普及了之后(成本也降下来了),获取用户、外卖员,司机的实时位置信息成为可能,像外卖、打车这些服务才在2010年前后发展了起来,另外像移动支付也直接得益于4G网络的发展。


创新的扩散


在新产品逐渐普及的过程中,用户接受的速度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把用户群按照接受速度划分成了5类。


一个产品不太可能在一开始就尽善尽美(iPhone到了4S才大红),有一部分用户在产品还很糙的时候就愿意用,要优先匹配这部分用户的需求,根据STP选择ROI最高的市场和产品。


在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的过程中能分清扩散的阶段,匹配扩散阶段设计产品会极大的提高ROI,当资金、组织能力、研发能力都上来之后再拓展新的人群,提供更好的产品。


从产品形态来看创新的扩散:

从最开始的个人主页,到主页大巴,到博客,到Facebook和Twitter,到Instagram和抖音,其实每一浪都比前一浪大很多,内容形态越来越丰富,门槛越来越低,用户群体越来越大。这个创新的扩散是通过类似产品形态在不同时代里的迭代,通过代次来实现不同人群的覆盖的。


其它

1. 过去很多强有力的商业模式都是将4P(Price,Product,Place,Promotion)中的某一个P挤压为0而收取另一个P的费用。


2. 中国的to B软件发展得比较慢的原因是中国现在的企业分布是头部很大尾部很多,但腰部企业少,这对于企业软件厂商来说很难找到合适的客户群去做产品化。 


3. 互联网这个行业有一个非常美妙的特征:迭代速度快、迭代成本低。就像生物科研里经常用果蝇做实验,是因为果蝇的繁殖周期短。迭代速度快成本低,意味着可以低成本快速试错,在实践中多次迭代把事情逐渐搞对。


4. 在一个科层制的组织中所有人都会晋升到一个自己不胜任的岗位上去。


5. 时间冗余度影响了消费者对距离的感知。


6. 创新这个事情最深刻的规律就是:创新的机会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


7. 王兴经常说一句话,如果你分析得足够好,那么决策会自己呈现的。如果你要做一个很艰难的决策,那可能是你的分析不够好,你没有选择正确的维度和颗粒度去分析,所以怎么做都很艰难。



推荐阅读

原始讲课文本七万多字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90zqBTT63g0qFxULQd7Kg 

提取码: cbsx 


推荐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哈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