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更新
01
一个播客
平常都是听歌,这次换了个花样,尝试了一下播客,发现效果还不错,放松的同时还能获取一点有用的信息,至于能不能坚持,且行且看吧,我尝试过但都中断过的习惯包括但不限于:
更让人脸颊发烫的是,这个公众号还写过两篇文章讲怎么养成好的习惯,只能说,我养成了尝试养成好习惯的习惯。。
说回昨晚的播客,采访的嘉宾是百姓网的创始人王建硕,主题是Web3。不熟悉技术圈的人看到这个词可能会一脸懵,其实我刚开始听到也是一头雾水,不过IT行业最擅长的就是发明概念和重复造轮子,由于概念实在过多,以至于命名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浸染久了倒也见怪不怪。只不过,不好的命名,通常意味着不清晰的内涵和过广的外延,很可能是搞这件事的人自己也没有想清楚是什么。
实际上,Web3跟我们熟悉但同样未经定义的Web2之间的关系就是雷锋和雷锋塔的关系,那就是说:没有关系。
按照王建硕的观点:
Web3 是全球一张大表,以及基于这个表的应用。
这里的大表指的就是区块链,是一种技术,而像比特币/NFT/以太坊是基于这种技术的一个应用,这些应用是一个又一个的浪潮,是浪就必然有泡沫,有人驭浪而行,有人被它吞噬。抛开所有炒作的成分,我基于好奇心,想知道的是:区块链这个技术本身的实质是多少?有什么作用?是否有未来?关注的是海平面的高低。
关于区块链,如果你有技术背景,推荐B站的一个研究生课程:《区块链技术与应用》,作者是北京大学的肖臻老师,这是直接通过第一性原理来了解这项技术。看完之后,其它的都不用看了,你会发现新闻媒体上那种用类比的说法或者“几分钟带你了解xx”很多其实都是误解,而完全不懂的人想像力最为无边。。
但如果你完全没有技术背景,我确实很难向你准确描述区块链是什么。在昨天的播客中,王建硕对Blockchain(区块链)给出了一个定义:
我刚开始听到说法,觉得有点表面,仔细一琢磨,发现这个说法浅显而深刻,适合转述给小白级读者。他的意思是区块链让我们第一次具备了一种能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张统一的大表,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往表上添加一行信息,而一旦写入就再也不可能更改了。
很多人一开始的直觉,不能修改是一种限制,其实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我们在微信钱包,银行账户,股票账户里面的数字其实是由某个机构或者国家担保的,理论上,要改也只不过是一次简单的擦掉重写而已,你只不过是相信腾讯不会改,国家不会没收而已嘛,而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是通过数学的方法来保证的,你对于1+1=2的信心应该比对天朝强?
不过,大概你跟我一样不关心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事,进一步就会问:
so what ?
对于底层新技术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它解决的不是你现在感知到的需求,或者说,不是以你我能想象的方式解决现在的需求。
我们以互联网这个现在已知影响深远的技术来尝试作个展开。
在互联网之前,已经存在了各种局部的网络,Inter-net(互联网)的Net指的就是这些网络,那Inter指的是这些网络的连接,互联网的本意是:关于网络的网络。互联网这种技术的出现,让我们第一次具备了一种能力:将一个字节的信息以光速和近乎零成本传到世界另外一个角落。在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时候,你根本意识不到或者想象不到你在互联网上面有什么需求。
答案是:在浏览器和网页这种应用被发明之前,互联网其实没有什么太大作用,至少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如此。
回到区块链技术,目前最主流的应用无非是加密电子货币,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用,而将来是否会有“浏览器”这种级别的应用出现,答案同样是没有人知道。
只是,从本质上来讲,区块链提供的一字节信息写进去就不可能改的能力和互联网提供的一字节信息快速低成本的传遍全球的能力,都是一种底层的根本能力,从规律上来讲,越是底层的能力,应用的场景越多,而且我们不能从现在的需求中去找,因为人类的底层技术能力,比如蒸汽、火、电、核能,从来不是由应用场景驱动,大多数就是偶然的发现,然后为它寻找各种应用的场景,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
我不知道,并且我认为这个问题最难的是,其实我们只有知道了它的广泛应用才能知道它是底层技术?Anyway,我确实没觉得有多激动人心。我一直提醒自己的是:听不到音乐的人,以为跳舞的人疯了。我尝试听听看,就这样。
02
两本书籍
八月份工作较忙,加上月初带家人去云南“随遇而安”式旅游了8天,看书的时间不多,只有两本推荐的,只是提一下,有兴趣的自己搜索一下,看看适不适合自己。
《走出戈壁 - 我的中美故事》单伟建
《小米创业思考》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