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和食物的故事|阿坚:大音希声,大味至真…

睿子 布谷四季
2024-08-30


撰文/睿子

插画/诗琦

音乐/阿坚·水滴琴



坚蹲下来,看着一朵在风中摇曳的小野花轻声赞叹:好美~你看它是有旋律的…


12年前,玩乐队、玩吉他的阿坚,从广州搬来大理。在大理,在他第一次听到古琴声的那一刻,便是他音乐探索乃至人生的分水岭。这之前,他追求速度,技术,自我的表达……这之后,他开始在松的、慢的、静的状态中去探索可以触动生命的音乐。


阿坚说,来大理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生活,才会欣赏一餐一食;才会给餐桌插一束花;才会去到山上,踩着软软的松针,听松涛阵阵;才会遇见一朵野花,认真地蹲下去看它……


阿坚说,做自然音乐,并不是他在做什么,他只是给大自然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和敬意。





会唱歌的蔬菜碗和锅…


阿坚的厨房不大,古朴的白族老式家具、陶罐,风干的、应季的花花草草,为这个空间镀上了一层淡淡的旧日时光。


曾经有一度,阿坚想去精进厨艺,做一个厨师;曾经有一度,他在大理的山水之间,盖房子,种地,开拖拉机,带孩子们做饭、玩音乐。最终,他还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收了回来,全然倾注在自然音乐的探索和制琴上。


不过,厨房仍旧是他的音乐现场,在这里,音乐无处不在。


阿坚说,他很喜欢也很擅长的一道菜是烤杂蔬。于是,我们便跟着他去菜市场买了一堆新鲜的蔬菜回来,分类,清洗,切拌。


然后,厨房音乐会便毫无心理准备地开始了……



剖开洋葱,一环一环,阿坚看到的是loop回旋,噔噔噔噔…噔噔噔噔……


胡萝卜的切面,宛若声波,有起有伏,阿坚立刻给出了节奏:咚次次次次~咚次次次~


“我很喜欢西兰花咬在嘴里那种脆脆的感觉。最喜欢的吃法就是把西兰花煮七分钟,捞出来,加上好的生抽和少许芥末拌拌,就好吃得不得了了,令人特别开心。所以西兰花一定是大调,节奏型也是明快的。蘑菇则不一样,它梦幻可爱,不像是这个星球的植物,所以很适合用电子音乐去表现它的梦幻。”西兰花和蘑菇,在阿坚的手掌上美好安静地接受点评。


切完所有蔬菜,阿坚捧出了一个超大陶碗,顺手敲了几下,居然有悠远清脆的钟声徐徐荡漾开来……所有的蔬菜入碗,加橄榄油,盐,香草碎抓拌,等待分批次进入烤箱。


此时,阿坚又翻箱倒柜地取出两个电饭锅的内胆,盛上水,轻轻敲击、摩擦。瞬间,厨房化身为颂钵音疗空间:“厨房是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我有一个习惯,看到任何一个物体,都想去敲敲它,听听它的音色,未来也许就会用到自己的音乐里。”突然觉得,跟阿坚待在一起,啥啥都是乐器,哪哪都有旋律。



慢的美和可贵…


阿坚的家乡临海,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却是依山而居的舅舅家,每年暑假都去。舅舅家的表哥、表弟、表妹,会带着他去放牛,在小河里游泳抓鱼,渴了就去砍甘蔗吃,“一直记得那样的画面,清澈的小溪哗哗流着,清脆的鸟鸣不绝于耳,农人们在地里耕种劳作……夕阳西下,我们骑着水牛,淌过小河,水牛角大大的弯弯的,夕阳大大的红红的,我们就那样慢慢地慢慢地回家。”



十几年前,当阿坚来到大理,那样的田园牧歌还随处可见,“到了秋天,农人们拿着镰刀在金色的稻田里收割,美得就像画,我时常被感动到流泪。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了慢的美和可贵。”阿坚说,他每次去外地演出结束,总说自己是回大理——这个他乡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故乡。


有一段时间,阿坚住在苍山脚下,他经常会拿个蒲团到山里静坐,“现代人被填得太满,生命没有留白。你看古代的诗人画家,会去赋一首听松诗,画一幅听松图,你会觉得好可爱啊,怎么会有人做这样看似没用的事。他们在抚琴前,也会沐浴更衣焚香。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慢下来的静心过程,待再去抚琴时,心境已经不一样了。琴出来的声音,也不会是仓促的。这样的宁静就会触及心灵。听者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在阿坚看来,无论美食还是音乐,抑或其他艺术形式,其实都是创作者内在状态的呈现,是心的投射。所以,心境是怎样的,它投射出来的世界便是怎样的,作品就会呈现出怎样的状态,无法假装。“就像泡茶,我们用什么水,什么火,什么样的器皿和心境,都会透过这一杯茶水被读到。食物也是,用心做的食物,吃起来就会有种幸福感。”



自然声音的研究者


10年前,阿坚住在苍山脚下的老院子里。某个夏日午后,东边艳阳高照,西边大雨滂沱,洱海上空还挂着大大的彩虹。阿坚坐在屋檐下,看着飘飘洒洒的雨滴,突然就想做一把像雨滴一样的琴。于是,他立刻开始画图制作,闭门造琴,在木工房泡了半个月没出门。他很享受那种持续,深入,不被打断的状态。水滴琴属于竖琴,为了做琴,阿坚的木工手艺,大漆手艺也都在逐年精进。十年磨一琴,第四代水滴琴已在他如做实验一般的精神推动下,日臻完善。


在我们的请求下,阿坚拿起水滴琴,弹奏了一首《春樱成雨》。满城粉色云朵般的春樱,淅淅沥沥的小雨,湿漉漉的空气,淡淡的泥土芬芳……时缓时疾地从他指尖流淌而出。在这一刻,音乐不仅有声音,情绪,还带着色彩、味道和一帧帧画面。当一个艺术形式,能直达心灵的时候,我们便会用所有的感官来和它相遇。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语言和文字都变得苍白。因为它仅仅在那一瞬间,就表达了所有的意思,仅仅在几个最简单的音符中,就容纳了一个无比复杂而宏大的情绪或故事。


这也是阿坚最近几年,会一次次走到都市里,给成人和小朋友带去自然音乐的原因:“大自然会给到我们无穷无尽的启发和慰藉。当听到模拟大自然的声音和真实采集的自然声音时,就会有人不由自主地落泪,大家会用‘久违’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感受。”


阿坚说他在演奏音乐的时候,并不是他在演奏,而是在和自然对话。他也不认为自己做的东西叫音乐,“我更像是在做自然声音的研究和试验,我也不认为自己是个音乐人,而是一个自然声音的研究者。”


除了水滴琴,阿坚在这十年中,也一直在用最传统的方式手工制作古琴,一点一滴,日复一日,由粗钝入精微,由形到神,这个过程更像是一种修行。


此外,他还会信手拈来一般,用到很多来自生活和大自然的乐器:陶罐,煤气罐,竹子,葫芦等等,去承载那些自然的声音和表达……



生命的丰富性和弹性


每年暑假,阿坚都会腾出所有的时间,带着从全国各地来到大理的孩子们,去到大自然中,采集自然的声音,感受自然音乐的美妙。阿坚称这是一件平凡而快乐的事情,“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老师,我一直在玩儿音乐,我也想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孩子知道,音乐是可以玩儿的。我们去到自然里,大山里,有时候感觉并不是我在做什么,我们听着溪流,踩着松针,阵阵松涛拂过,自然就会有些东西豁然开朗。我想让大家知道,我做的东西非常简单,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做。我也特别想和孩子们一起去玩儿,互相陪伴。和小孩子有连接,和那些天真的生命有连接,也会提醒我永远不要失去初衷。”




通过这样一种形式,阿坚也希望被快节奏的生活、学业的重压裹挟着的孩子们,可以重拾感官上的真实体验。没有这种深入的感官体验,就无法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就像食物一样,当我们跟土地,跟种植、跟食材有了更深的连接和体验之后,厨房里的工作不仅会变得快乐,做出的食物也会带着爱和幸福。我做这件事,不仅仅是一个事业,也希望能启发到更多的人,让大家能重新思考生活的本质、生命的本质。生命是可以很多样的,食物也是,音乐也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成为钢琴家,小提琴家?当我们通过这样的音乐体验,可以看到生命的丰富性的时候,某个层面就打开了,就不会再钻到一个死角里。”


近期,阿坚在和朋友们一起制作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音乐,“我们做二十四节气音乐,不仅仅想表达传统文化之美,二十四节气,来自中国的农耕文化,来自四季的变化,恰恰是这样的变化带来了美。一旦我们可以接受变化——食物的变化,声音的变化,生活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我们就能欣赏它,感受它,体验它,心就会变得更有弹性,富有韧度。也会拥有更多维的视角,甚至是欣赏的态度,去面对挫折,挑战和困难。



大音希声,大味至真


谈笑间,一大盘烤蔬菜已经出炉。


“烤”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不仅提升了蔬菜的香气,那种蔬菜天然的甘甜本味也被封锁和强化。因为烤的时候,有次第顺序,所以各式蔬菜也呈现出不同的口感,或粉糯,或清脆,或Q弹,或软烂。这般既简单,又丰富的本然滋味,也是阿坚特别喜欢如此烹制蔬菜的原因,“我常常会被这样清淡,纯真的味道击中,它们带给我无比的开心,满足和幸福。”


在阿坚看来,保持简单和天真是最不容易的事情,也是他一辈子都要去努力的方向,无论是做人,还是做音乐,“中国人骨子里,始终都有对至简、至朴、至真、至诚的追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大味至真。无为的自然之声,自然之味,便是最美。这些年在实践与探索中,时有所感所悟,是心之所向,身之所往,但还在路上……”


能在路上,已在路上,多好。





阿坚的食谱「蔬菜的交响」




食材

土豆,西葫芦,洋葱,胡萝卜,

西兰花,蘑菇,青椒,红椒……


做法

1 将所有蔬菜清洗,或切丁,或切片,或撕朵

2 将蔬菜装入大碗(盆)中

3 加喜马拉雅岩盐、橄榄油、黑胡椒粉、香草碎拌匀

4 烤箱铺烤纸或锡纸,预热至210度

5 按烤熟快慢分批次加入以上蔬菜

待所有蔬菜烤熟出炉,装盘即可





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阿坚的故事以及他关于美食和自然音乐的探索,可扫描下图二维码,加布谷四季|诗琦微信,布谷四季食育群,我们会邀请阿坚在群里和大家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如果还想看布谷四季之

「我和食物的故事」

别忘记

这样就不会跟丢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布谷四季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