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齐帆齐微刊:阳明心学的现代价值

齐帆齐 齐帆齐 2024-02-21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阳明心学的评价非常高。笔者对阳明心学很有兴趣,看了一些书,想从三个方面谈点学习体会。

生活经历颇似传奇。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曾筑室故乡阳明洞天,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他出生于文化世家,从小聪明绝伦,天真内秀,饱览经史子集。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28岁的他得中二甲进士。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阳明35岁,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逮系诏狱,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出狱之后,遂赴贬所,但刘瑾派人尾随其后,意欲伺机加害。阳明设置投江自尽假象,迷惑阉党。经过曲折历险,终于在正德三年(1508)春到达龙场贬所。龙场属于南疆蛮荒之地,蛇虺成堆,瘴疠流行,生活环境极其艰苦,还因贬官受到地方官的百般刁难与凌辱。面对种种困境,阳明坚强自持,常常思考:“圣人处此,当有何道?”一天深夜,他突然大彻大悟《大学》的“格物致知”,不禁欢呼雀跃:“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明阳全集》卷33)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著名的“龙场悟道”。这句话的大意是:我才知道潜能充分实现的人就是圣人,圣人有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方法和过程。我的心性之中具备一切成为圣人的潜能或圣性,所以我如果到外在的事物中去寻求成圣的条件和理则,那就是彻底搞错了方向。龙场悟道标志阳明心学的诞生,为他日后强调“心即理”进而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奠定了基础。正德五年(1510)春,阳明贬谪期满,从此开始了一生靖难平乱、建功立功的辉煌之途。此后,他因治理庐陵,征剿南赣,平定朱宸濠之乱等军功,被封为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嘉靖元年到五年,是阳明集中讲学时期,四方负笈来学之士盛况空前。随后又出征广西,平定思恩、田州之乱。嘉靖七年积劳成疾,病情加重;同年十一月病入膏盲,弥留之际,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八个字,遂长逝于军旅途中。时公元1529年1月9日,享年58岁。阳明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卒后38年即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追赠新建候,谥“文成”。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是曾国藩、梁启超、毛泽东等人的案头书,其中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堪称心学之经典。

创立心学传播天下。

阳明初习程朱理学,后转陆九渊心学并加以发展,通过龙场悟道,创立了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阳明心学从明代传诸现代,从中国远播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欧美等许多国家,对后世影响巨大。阳明心学蕴含着“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至上智慧,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

心即理—心的本性就是天理。理的主宰处即心,心的条理处即理。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天下无心外之事,无心外之理”,“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 《传习录》,以下引语不注出处均语自此书)。人心是根本的问题,是产生善于恶的源头。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心体(思想或主体意识)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最佳的行为准则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心体明即是道明。此是为学头脑处。”这是阳明心学的基本观点。

知行合一——知和行是不能分离的,知行关系是辩证的统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有知方有行,有行便有知。”“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人的认知和实践密不可分,只有做到两者统一,才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谈不实之病,一切困难也会迎刃而解。但知行的本体只有一个,那就是良知良能,而知行的功夫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致良知。

致良知——致是体认、扩充、践行的意思。良知是一种不虑而知的天赋道德观念,或者说是一种与生俱来、人皆有之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是内在于人又超越万物的思想本原。阳明写了《咏良知》诗送给门人:“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良知便是天理,天理就是仁义礼智、忠孝悌信等五伦百行的道德规范。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如果不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遵循并践行本然的良知,就不难获得内心的安宁。因此每个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性。致良知把人的主观精神提高到空前高度,是阳明心学的核心部分。

心学意义广泛深远。

首先是高扬了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这是阳明心学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主体意识的参与,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无法进行。阳明之所以能在龙场悟道并在后来创立自己的心学体系,学术渊源来自陆九渊。但如果没有百死千难的生活经历、浴火重生的生命体验,就没有后来的王阳明,也不会有风靡天下、传播中外的阳明心学。可见人格完美和自我实现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责任,因为你是金矿,必须成为金子。这就是以人为本,改造社会,就能不断推进社会进步的真谛。日本的社会进步就是得力于阳明心学。日本在1911年就圆满召开了国际阳明学学术会议。阳明学就是阳明心学,心学对日本的影响至今还依然存在。今年春天新冠肆虐,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

其次是突出了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知和行都离不开人的本心。知不仅仅是求知问学之知,更是对本心的认知;行不仅仅是外在的道德践行,更是在心上做为善去恶的功夫。反过来,一个人会在心上做为善去恶的功夫,自然可以处处体认本心。孙中山先生在“知行合一”思想的基础上,领悟出了“知难行易”的思想,大力宣传“先要知,要找到一条最适合中国人走的路,再去行”,开启了救国救亡的实践之路。当前,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我们必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这个时候,王阳明科学务实、辩证统一的知行合一的思维方法仍然值得借鉴。

第三是确立了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本体意识。良知是统一主观与客观的认识主体,既是知是知非的知识心,又是知善知恶的道德心,但主要是指道德心。当今社会,有些地方存在道德滑坡、唯利是图、良知被障蔽的非人性化现象,因此,大力提倡致良知、行良知,启发人们的道德自觉,彰显人人自具的道德良知,确立人的良知意识,提高文化自信,对净化社会风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阳明心学,促进世界文化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是催生了共产党人的心学。共产党人的心学,继承和发扬了阳明心学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又具有鲜明的党性原则,大致可从三方面把握:一是学好传统文化,汲取精神力量。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砥砺品性的根源,党员干部能从中汲取营养,学习和掌握各种思想精华,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二是增强政治意识,勇于自我革命。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本质特征。每名党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组织观念和道德修养,保证肌体不变质,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三是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每名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敢担当敢作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学院讲话时提出:“我很景仰龙场悟道的王阳明先生,要把文化变成一种内生的源泉动力,作为我们的营养,象古代圣贤那样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展望未来,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描绘的那样——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现在报名即可提前听课学习,解疑答惑!并有书籍赠送。享受早鸟价,额满为止!)助理微信:冰:qlb0108   闻:jsp1441  齐帆齐本人微信:qfq1155


21年年度基础营,进阶营火热招募中……详情请点击文章链接:写作是发展副业的最好方式

相关文章了解请点击:点击加我微信
我写作是为了被“看见”
写作营让我实现文字变现
小白作者完成30万字到成为签约作家
从小白到成为签约作家赚稿费,我的写作路成长心得
为什么说写作即是生活?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和点个在看哦

听说优秀的人都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齐帆齐微刊:阳明心学的现代价值

齐帆齐 齐帆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