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希望我在读大学前看过这本书:《人生设计课》给大学生的四大启示

齐帆齐 齐帆齐 2024-02-21



关注并置顶本公众号,添加

V:qfq1199

备注“公众号”


作者∣柏舟



每逢毕业季,有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就会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至国家,下至街头小巷,都要上前说上几句,而这个话题的主人公,正是被社会寄予殷切希望的一批年轻人——大学生。

自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就成了经常被讨论的话题,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总在突破最高点,年轻学子却站在象牙塔的门口,面露紧张与迷茫神情。

漫漫人生路,真的就要如此毫无章法地步入社会么?——我们如何走出“浪浪山”,如何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当今社会,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么我想,《人生设计课》这本书,也许能够带来一些好建议,为我们莘莘学子点亮一盏明灯。

《人生设计课》是斯坦福大学人生实验室的创始人比尔·博奈特和戴夫·伊万斯所著的一本有关人生设计与规划的成长类书籍,他们开设的人生设计课也是斯坦福大学的热门课程。国内知名生涯规划师、《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老师在前不久也引进了这门课程进入国内,此书的含金量可见一斑。

我也在阅读完《人生设计课》之后恍然大悟,走出了人生低谷期,不再对求职或生活感到惧怕,书中的最重要的精华,我总结成了四大启示,以飨读者,当然书中更多奥妙,需君更进一步去探索了。



做自己的牛顿:识别人生中的重力问题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听见这样的对话:

甲:唉,早知道年轻的时候就考个教师资格证了。

乙:你现在也可以考呀,只要考过普通话,教资多准备准备。

甲:可是我出身在农村,普通话又说得不好,加上教资考试内容这么多,肯定过不了的。

乙:你可以报个班,或者咨询一下其他考过的人呀。

甲:算了吧,教资考试过关率才那么一点,过了还要面试和认证,太复杂了。我要是像你一样的教师家庭就好了,还可以找父母指点指点。

不管是考教师资格证,还是别的证书,我经常会遇见以上对话中的甲同学,此段对话也是我与某个远房亲戚的真实对话,结果可想而知,他没有去考。

对于个人选择我不能妄加评判,但这个案例中,他所面临的问题,是否能解决呢?这就是“重力问题”与“问题”的区别所在——重力问题是已经存在的,不能改变(至少较长时间不能改变)的生活现状。



上方案例中的甲同学就是将“出身”归纳到了问题之中,而将“考试难”归纳到了重力问题。实际上的大型国家级考试不会问你来自何方,我们不能完全认定某场考试的绝对公平性,但如果自身实力足够,结果不会很难看的。

如果担心普通话说得不好,大可以买一本资料书,收集一些音频跟着练习,例如《精准努力》的作者刘媛媛就是这样练好自己的普通话的,她也是来自偏远城镇的姑娘。如果担心考试内容庞杂,可以虚心向前辈请教,刻苦背书和练习,每年也有不少非师范生通过了教资笔试。

我们要搞清楚困扰自己的问题究竟是一个不可解决的重力问题,还是一个有点麻烦但付出努力能解决的问题。

明确如何解决所谓重力问题很重要,《人生设计课》中的态度就是不要纠结于那些无法付诸于行动、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当你深陷于重力问题,就会难以自拔,什么也做不了。面对重力问题的唯一解决途径就是接受它。没错,就是坦然接受。接受也是设计人生的起点,它不代表你希望达到的目的地,而是目前你所在的位置而已。

而回归现实,面对毕业季的人生抉择,我们也要分清生活中的重力问题,倘若你也在为某个证书、某个岗位而努力备考和实习,却担心自己是门外汉而达不到目的地,那么请即刻抛掉这种想法。——尽管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上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远航的准备:制作人生指南针与奥德赛计划

船只如果要远行,必不能缺少指南针与航线图纸,设计自己的人生亦是如此。我们是自己人生这条小船的掌舵人,若无既定的方向与路径,就会迷失在茫茫人海之中。《人生设计课》就看到了这一痛点,提出“人生指南针”与“奥德赛计划”,为你我的人生保驾护航。

人生指南针由“人生观”与“工作观”构成。人生观是你对于世界以及世界如何运行的看法,具有决定意义的价值观和想法,为生活提供“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的依据。

在书中作者提供了一系列问题来引导读者找到自己的人生观,例如“我为什么在这里”、“生活的意义或目的是什么”等宏观话题,一路回答出来,会对自己的人生观有一个大致轮廓印象。

工作观是思考工作对你的意义和目的,工作观解决“工作是什么”的问题,你的工作记录是你心目中对“好工作”的定义,通常包括“为什么工作”、“一个人的经历、成长、成就感和工作有什么关系”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会对你想找一份怎样的工作做一个方向指引。

工作不仅仅为了维持生计,也占据人生大部分时间,所以要慎重考虑,如果能使得自己的工作与他人产生联系,就会获得满足感,更好适应压力与妥协。

奥德赛计划是畅想人生可能性的绝佳路径。时间管理大师纪元老师曾说过,人生是由每个习惯、每个生活片段所组成的。

人是多面性而非扁平的,因此生活也不止一种计划,没有所谓“正确”道路。那么这个计划就好比远航前规划的图纸,你不会一条路走到黑,奥德赛计划也不是单纯的计划一到三,每个奥德赛计划都是第一计划,好比钻石的不同截面。



你可以畅享三种未来五年计划,例如第一种选择是已经在做的事情,第二种选择是想要做的事情,第三种则是不考虑金钱条件,想做的事情和生活。

例如,你找到了一份会计工作,可以规划未来三到五年的晋升渠道或者加薪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能请教前辈沟通,或搜集相关经验帖,考取初级和中级职称;但会计工作只是权宜之计,而你想做一个插画家,探索方法与前者类似,又或者你的野心不止于此——你想环游世界,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在开始环游世界前,是否也想想出发前的准备更好呢?

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实操引导和潜在考量来补充计划。总之奥德赛计划确实一个不错的、可行性较高的人生规划,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传统俗语也印证了奥德赛计划的合理性,大家不妨一试。

走出求职误区:工作机会比工作更重要

常人找工作的标准流程可能是:在互联网浏览招聘信息、阅读要求、投递简历、等待面试。

然而这一标准流程却是导致简历石沉大海的根因。《人生设计课》中的数据表明,标准模式的失败这么高,是因为采用这样的方式的人都错误的认为合适自己的工作就在那里等着他。



事实上,网络上的职位描述也未必就是人事经理所写,其岗位描述可能知识某个员工的特征,而不是入职技能。书中也提到不少解决措施,但更吸引人的观点,就是“你寻找的是工作机会,而不是工作”。

因为在真正步入职场前,很少有人能理解该岗位的“工作性质”。

重新定义后,你将考虑的是处理求职信和简历,以及通过面试的办法,这样能使你的心态放平,不再纠结是否接受这份尚且不了解的工作,以充满好奇的探索欲进入公司,对这份工作进行评估,看看这里能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我们仍以会计岗位为例,你也许是对财务一窍不通的小白,那么你能做的,可以是去会计培训机构咨询如何入门,尝试会计实操课,老师也可能帮助你制作简历,梳理财务问题,在面试过程中,相当于一个财务团队辅导你进入岗位。

入职之后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是再好不过的,社会经验也同样重要,可能头几年辛苦,那是你进步的象征。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日后不从事会计岗位,你也收获了财务技能与理财思维,于个人生活而言,也是不错的历练。

如果只关注工作本身且不了解工作岗位,你需要假装充满激情,那样会很疲倦。好奇心也是人生设计最需要的心态,在找工作或者面临人生选择时,不妨问问自己:“在这份工作/任务中,我能发现二成以上的乐趣么?”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大胆尝试吧!

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短期的趋利性,毕竟寒窗苦读十二载,归来仍有重重困难,不关注最重要的薪资,或许不是大多数的心态。但也希望在关注工作性质与利得时,能够将目光分到人生的潜在精彩中来。

轻舟已过万重山:失败不可避免,但可以免疫



经常会有人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的确如此,因为不少人会害怕失败,害怕毫无收获。

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自然也没有避免失败的预防针。但我们可以对失败一定程度上免疫,从而不害怕在人生岔路口的选择结果如何了。

《人生设计课》中给出的方法便是“快速失败”。听上去有些无稽之谈,但琢磨起来大有门道。积极采取行动,敢于试错是人生设计的必修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失败的价值在于消除麻烦,积累经验,为下次的尝试做铺垫,而不是一味地感到挫败感和颓废。然后我们可以将失败的类型分类,分析究竟是能力缺乏还是粗心大意,若是前者,那么虚心向他人学习,夯实基础,若是后者,保持注意力集中,摒除杂念。

每年考研都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刚刚落下帷幕不久的2023届考研更是一路艰辛,与疫情共舞。然而录取率却只能满足三成学生,那么落榜的大多数,就一定没有努力么?也并非如此,但转念一想,既然已经尝试过,就后悔了。

选择东山再起或另辟蹊径,都是最好的前方。

当我们意识到人生一直在前进,变化一直存在时,面对挑战便可以冷静对待。若将人生看成无限的游戏,或是一场沉浸式剧本杀,而每一次选择至少能开启一条有趣的剧情,面对失败是否会减轻些许心理负担?



在小红书中有名的学习博主“致91岁的双胞胎”也提出过“剧本杀视角的人生”观点: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因为之前的“自己”精心选择了这一剧本,可能开局没有多大起色,但其中一定有什么地方吸引了“我”,从而放弃了相对顺畅的剧本,来体验这一场”人生”游戏。

如果遇到挫折,相信“我”在积累经验,一场精彩演出,不就是因为情节的跌宕起伏与主人翁的成败得失么?如果成功,相信必定是经验包中的材料得到合成升级,促成了“我”的进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人生不是看待结果如何,更是注重过程。失败并不可怕,人无完人,山外有山,从失败中成长,人生将设计得更加精彩。完美无缺的人生不是人生设计的最终目的,接受人生的不如意,承认人生中有瑕疵,正是这些坎坷让生活更有价值。

古典老师在为《人生设计课》作推荐序中问道,“你的人生是工艺品,还是艺术品?”在人生前期,做工程会有阶段性收获,而在中后期,做设计会活得更加独特,人生设计适合决心转换人生方向的人,也适合准备走出象牙塔、或已经在社会洪流中寻找新方向的人。



的确,不管答案如何,人生设计都应该被了解,毕竟我们自己的人生,就该是我们自己设计。如果在读大学前就知道这本书,想必不会对未来感到太多迷茫,至少明确问题,心中有方向。

那么以《人生设计课》的作者的话作为结尾吧:“精心设计的美好人生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你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不虚度此生。”

希望你我都能得到启示,设计出美丽人生!

柏舟:齐帆齐商学院成员

 事事分成败,唯成长不可逆 

 投资自我永远是最明智的事 




详情可联系 齐帆齐商学院运营官 微信

七七:qfq-n7

齐帆齐本人微信:qfq1199

 文 l 柏舟

封面 l 网图侵删

图 l 网图侵删

校对 l 将军

本期编辑 l 柠七


  往期好文推荐


关于如何看待复利这词?


点击下方卡片,查看更多好文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和点个“  ”哦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多希望我在读大学前看过这本书:《人生设计课》给大学生的四大启示

齐帆齐 齐帆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