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史书单这么多,这份最硬核

赵冬梅 硬核读书会 2021-05-02

历史学在当下的境遇,有些尴尬,有些矛盾。一方面,历史因为它的“故事性”吸引了无数人的喜爱。从十多年前爆火的“百家讲坛”,到近期因为讲历史而变得有名的博主,通过他们,人们会觉得历史是有趣的、平易近人的、近似于“唠嗑”的一门学问。另一方面,在历史课本中,历史呈现的是严肃、严谨、一丝不苟的面貌,对很多人来说,它是最枯燥乏味的一门功课。毕竟,需要记忆的精确的年代、复杂的官制、拗口的人名……都可以成为人们享受历史乐趣的阻碍。可历史学,或者说历史研究,并不只是关于那些人们爱听的帝王将相、权臣谋士的故事,也不只是考卷里那些让你茫然的选择题和简答题。如果把学术和大众作为两端,其实有许多著作已经达到了平衡——只是因为它们看起来过于“专业“而让人望而却步。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冬梅教授,曾经是《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她所著的《大宋之变,1063-1086》《司马光和他的时代》受到许多读者的欢迎。在新近出版的《法度与人心》里,收录了一份赵冬梅教授的“私藏“书单,如果你是中国历史爱好者,一定不要错过这一份有趣、专业且严谨的历史书单。
✎作者 | 赵冬梅
✎摘编 | 程迟



读书人挟问题向他人的研究寻求答案,在阅读中实现与其他研究者的知识和思想交流,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看法,形诸笔端,就是我所说的读书笔记。

如果说“作论文”的要义是与史料直接对话,那么,读书笔记的要义则是广泛求教于他人。


毫无疑问,读书笔记一定带有读书人的主观性。主观性是任何写作都无法避开的,因为是人在写。

我把《法度与人心》当作“我的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诚实分享所见,期待平等讨论,和更多的读书人一起探寻有关过去的真理。我始终相信,一本好书,应该启发而不是终结思考。
 
《法度与人心》脚注部分提供了文内引文出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缘溪行”,说不定会误入哪个桃源新世界。当然,脚注中所提到的论文和著作只是我所读过的很小的一部分。为方便外行读者继续深入,我也提供了一个“私房推荐书目”。

我提供的这个书目,其特点是“私房”,且无意声称任何权威性。该书目的选取,力图覆盖所有断代,以便读者自行补给,建立自己的通史观;但不求面面俱到,只选我读过的“好的历史著作”。其标准,可以参照杨奎松先生的说法:“一是要有充分的史料支撑和出处清晰的引证;二是对历史的复杂性及各个方面要有充分的同情与理解;三是要能够给今人以启发和深入思考的空间。”

我参考了张帆、叶炜、党宝海三位同事给历史初学者的书目,并根据所筛选书目的特点,对部分书籍做了简单介绍。对三位学者的慷慨,我不胜感激。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


李开元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如作者所声明的,“这本书,不是一本常规的历史著作,而是一本大胆的历史推理作品”。作者主张“历史是基于史料对往事的推想”,“有一分材料说十分话”。“推想”二字,以及“说十分话”的主张,我都不敢苟同,怕给后来者错误的引导。当然,像李老师这样受过良好学术训练、功底扎实的成熟学者,“推想”一下,多说几分话,文字又写得漂亮,我则乐见。“谁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始皇有始皇后吗?”这样的问题,问一问,想一想,蛛丝马迹,雪泥鸿爪,颇为有趣。

顺便推荐李老师的《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年版。这是一本“规范内”的著作。


《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

邢义田
中华书局,2011

此书为作者的秦汉史论文集。书中围绕皇帝的内容,包括三篇综论:《中国皇帝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秦汉皇帝与“圣人”》《从比较观点谈谈秦汉与罗马帝国的“皇帝”》,以及《汉武帝在马邑之役中的角色》《母权·外戚·儒生——王莽篡汉的几点解释》《东汉光武帝与封禅》三篇具体研究。作者自述:“秦汉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体制如何出现?又如何运作?是我长久关注的主要课题。”而这本书有关社会的内容,则颇为生动有趣。


《秦汉魏晋史探微》

田余庆 著
中华书局,2011-6

此书为作者的秦汉魏晋政治史论文集。作者聚焦于重大转折、重要人物和主要政治势力,主要议题有《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论轮台诏》《李严兴废与诸葛用人》《孙吴建国的道路——论孙吴政权的江东化》《北府兵始末》《论东晋门阀政治》等。胜义纷呈,精彩连连。

比如《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一文,深刻揭示了秦末历史的复杂性——武装反秦势力以楚为最,故陈涉首义,必以“张楚”为号。“张楚”引发诸侯竞起,战国之势重现,“帝业回归于王业”,又有倒车之虞。如何“再造帝业”,化秦为汉,遂成新的历史课题。通常被一带而过的秦汉之际由此展现出“历史关头”的真实意义。马王堆帛书、《史记》和《汉书》对“张楚”地位的不同处理,仕秦的楚公子昌平君、昌文君的易帜反秦,在田先生笔下,豁然得显。前辈史家的钩沉索隐之力、烛微察远之功,令人赞叹。


《<春秋>与"汉道":
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陈苏镇 著
中华书局,2011

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的两汉政治史,线索清晰,观点明确,内容翔实。这本书的主题是围绕两汉时期巩固帝业所展开的理论探索和政治实践。

战国以至秦末,东西发展不平衡,秦的核心区域——关中占据政治、军事优势,关东占据文化优势。汉初“承秦”,“再建帝业”,同时承认差异,清静无为,“东西异制”。

武帝尊儒更化,采纳《春秋公羊传》的“以德化民”说,援儒入法,以关东文化改造关中制度,开启了文化整合的伟大事业,东西文化对立和冲突得到缓解,“文化上的战国局面宣告结束”。这一过程被武帝的开拓战争所打断,“承秦而来的军国主义体制和法制传统”更适合战争的需要,因而抬头。

宣帝以后,朝廷政策重心重归内政,《春秋榖梁传》之学大盛,主张“以礼为治”,出现托古改制运动。其后,以《左氏春秋》为核心的古文学兴起,壮大了改制运动的理论基础。王莽托古改制,遭遇惨败,证明“以礼为治”之路不通。东汉定都洛阳,跳出西汉格局,进一步摆脱军国主义体制和法治传统束缚,公羊家“以德化民”的主张悄然占据主导地位,最终形成一套以“太平”为理想、以“礼法”为手段的教化理论。

书名中的“汉道”指汉朝治国、治天下之道,《春秋》是儒家经典中的经典,亦是“汉道”的重要理论依据。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唐长孺  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这本书所讲述的,是魏晋至唐五代这七百多年间社会经济(人口分布、土地占有、商品经济、赋役制度)、阶级结构(士族门阀、科举官僚)、武装力量的补充方式(士家制、府兵制、募兵制)和学术思想(玄学、经学)的变化,最核心的观点是“唐朝的南朝化”——东晋南北分裂,各自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南方直接继承汉末魏晋传统,北方受到少数民族影响,走上了一条特殊道路:“从更长的历史视野来看,唐代的变化和对东晋南朝的衔接,即唐代的南朝化倾向,绝非偶然,乃是封建社会合乎规律的必然发展。”

“封建制的实质就是地主作为土地所有者对佃农进行地租剥削,和地主对佃农具有一定的人身占有关系,这些就构成了封建社会的主要形态特征。”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黄永年 著
上海书店,2004

这本书讲述的是北齐至中唐(截至宪宗朝)时期的政治史。按照作者所认同的历史分期理论,此期为“从封建领主制至地主制的转型期”,“此后唐、宋两朝可以说是进入了成熟的封建地主制社会”。

“此种封建地主制社会在世界上似为我国所独有”,宋代的文明成就是“封建地主制”的产物。具体而言,唐代政治史是该书主体,北齐是唐代在发展方向上的前驱。

作者以“中央权力争夺”和“如何对付周边的少数民族”作为唐代政治史的两条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对重要事件、人物和制度做了梳理和解释,对包括陈寅恪等前辈学者在内的不同说法做了辨析。作者所持之“对有学问的人是既尊重而又不迷信”的态度,值得学习。



《北魏平城时代》


李凭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该书主要讲的是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前,以平城为政治中心的北魏政治史。是一部创见迭出的精心结撰之作,以丰富的文献和考古资料,结合实地考察获取的大量第一手资料,描述了拓跋鲜卑的汉化过程。


《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


方诚峰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这本书就宋哲宗、宋徽宗两朝政治进行研究,围绕“士大夫政治”主题,探寻政治理想在政治实践中逐渐异化的过程。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美]刘子健 著,赵冬梅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这本书揭示了南宋异于北宋的特殊性,以及南宋在后世中国的延续性,试图从文化视角解释中国未曾走向现代的原因。


《宋代城市研究》


包伟民 著
中华书局,2014

这是一本让宋代城市研究超越《东京梦华录》的作品。书中更加真实地展示了宋代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挑战与应对。书名虽略显平庸,但内容扎实,富于创见。


《苏轼十讲》


朱刚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19

到目前为止,了解苏轼最好的书,即为《苏轼十讲》。学历史的人看文学史研究,最尴尬的是看不到历史。该书既有历史场景的人物与事件,又有相关作品的分析,内容充实而好看。


《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

罗宗强 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这本书分为七章,主要包括《皇权之不受制约与谏臣之传统心态》《思想家之拯世情怀》《徘徊于入仕与世俗之间的士人》《改革者之拯世情怀》《心学另类之人生悲剧》《自我回归之适意与迷惘》《末世拯救者希望之失落》。各章选取代表性士人,做个案分析,比如,“谏臣”章讲述韩邦奇、杨爵、杨继盛、沈炼的故事,“入仕与世俗之间”说文徵明、唐寅、祝枝山,“改革者”说高拱、张居正。失去制约的皇权傲慢专制,肆意践踏士人尊严,构成时代的底色;谏臣、思想家、改革者仍然保留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然而世道已变,终归是一场空。

这本书故事生动,分析鞭辟入里,“史家常以一种极崇敬之心情,论晚明士人之气节。……末世气象,意气易于发泄,士之内心,亦往往易于显露。气节之士固有之,而宵小之徒亦所在多有……且人数之多,足可令人惊心,而叹有士之无耻如是!此一时段实为了解士人传统性格优点与弱点之最佳研究样本”。末世拯世者“对于其时之政局并无深入之了解,亦缺乏政治运作之能力,因之他们之种种努力,并无切实之收效。而且由于他们持道德理想以衡量一切,往往也就混同道德之是非与事理之是非,并无助于问题之正确解决。……毕竟是书生!……”


《蒙元制度与政治文化》


姚大力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这本书也是论文集,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论蒙元王朝的皇权》一篇,揭示蒙古人主奴关系对华夏政治伦理的影响,充满了思想的创造力。后来的很多有关帝制时期君臣关系变迁的论述,都多多少少地受到这一篇的影响,包括这本书。


《明清易代史独见》


陈生玺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此书为作者的论文集。内容聚焦明清易代前后的东北战局、清兵入关、蒙清关系、陈圆圆本事、李岩存没、李自成下落、毛文龙之死、剃发令等问题,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新见迭出,正如作者所言:“书中偶与前贤所见相同者并非苟同,而大异者亦非矜奇立异,均为笔者经过一番苦心研究所得之独立见解。”


《中国食辣史》


曹雨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这是一部历史社会学科普著作。作者以翔实的材料揭示了自明后期以至当下,辣椒在中国人味觉世界里攻城略地的过程。小册子,大文章,文字生动有趣,观点鲜明动人。

本文摘选自《法度与人心》

外篇:“帝制时期中国史”私房推荐书目 

摘录时有删节)

作者 赵冬梅

中信出版集团,2021-1



往 期 回 顾

戳封面即可阅读



更多优秀书单及读书好礼
请关注【硬核读书会】公众号

点【分享】,一键转发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