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物 |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0年第1期

徵文考獻 2021-11-10


目录及摘要


文献天地


4/高安本《大戴礼记》考论……陈晓华

摘要:康熙年间,高安朱轼所刊《大戴礼记》是清代《大戴礼记》的最早刻本,也是被研治者长期忽略的本子。该本是依据南宋韩元吉刻本《大戴礼记》校刊而成,后人谓其出自明代袁氏本抑或程氏本,都无显据,只是推测而已。高安本《大戴礼记》经朱轼校勘并施以句读,因而自成一系,被后世研究《大戴礼记》者,如戴震、孔广森等人所广泛参考,具有重要的版本与校勘价值,实开清代校勘《大戴礼记》之先河。

关键词:朱轼;高安本;大戴礼记


11/上海图书馆藏183(827457)A号敦煌文献定名小考……吴建伟

摘要:上海图书馆藏183(827457)A号敦煌文献是对唐代唯识宗实际创始人窥基《妙法莲华经玄赞》的再疏释,可定名为《妙法莲华经玄赞疏释抄》,其著述时代在窥基之后。

关键词:上海图书馆;敦煌文献;183(827457)A号;妙法莲华经玄赞疏释抄


14/《类说》宋刊残本为曾慥“真本”说辨正……关静

摘要:宋刊残本《类说》是现存最早的《类说》版本,历来受到各家珍视,其为曾慥《类说》“真本”一说流传已久,影响广泛。本文从《类说》“真本”说的由来、献疑等维度辨正,认为宋刊残本当是《类说》在南宋时期的节选本,揭示了《类说》在当时的接受情况,是当之无愧的“文物性善本”,亦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但它不是曾慥的初编本,无从反映所谓《类说》原本的问题。

关键词:曾慥;类说;东轩笔录;仇池笔记;遁斋闲览


26/九卷本《青阳先生文集》版本考辨……徐潇立

摘要:余阙集明清二代屡经刊刻,题名卷数多有不一,其中九卷本为现存最早传本系统,题为《青阳先生文集》,然而诸家书目和研究对其版本的著录多有误判。本文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的五部九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版刻实物比勘与文本分析,揭示出上海图书馆藏本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的原刻、翻刻关系,并论证历来被视为余阙集现存最早版本的正统高诚本当为弘治徐杰本。在重新鉴定九卷本版本的基础上,本文又考察了诸本之相互关系,进而推导出已佚高诚本的基本面貌。

关键词:余阙;青阳先生文集;正统高诚本;弘治徐杰本;正德沈俊本


36/长泽规矩也《太和正音谱》手校本研究……杜雪

摘要: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涵芬楼秘笈》影印艺芸书舍藏本《太和正音谱》一种(双红堂-戏曲-286),上有长泽规矩也手校,是以此本与内阁文库藏明版《太和正音谱》《北雅》校勘的校记。在此集《涵芬楼秘笈》未出版面世前,盐谷温已将内阁文库藏明版《太和正音谱》曲论部分排印出版,并略作校记。与之相比,长泽细致校勘了日本所见三种版本全书,得出了版本考订的初步结论,并坚持搜求其他版本,较早留意到该书流变。长泽亦是较早对戏曲展开版本文献学研究的日本学者。

关键词:长泽规矩也;太和正音谱;版本校勘;学术史


44/《宋元学案》何绍基刻本考述……刘真伦

摘要:清道光年间何绍基所刻《宋元学案》百卷本,是该书初刻定本醉经阁本的修订本。和醉经阁刻本相比,该本增加了370版以上篇幅,增加字数约20万,是《宋元学案》定本中体例最完善、内容最丰富的版本。本文考察此本对醉经阁刻本的增补修订,主要包括体例的完善、结构的调整、内容的增补、史误的纠正与文字的校改。厘清这些问题,此本的修订情况以及文献价值,也就一一呈现了。

关键词:宋元学案;何绍基刻本;醉经阁本;增补修订


54/“百衲本”四题……魏崇武

摘要:本文分析了前人成果中有关百衲本的内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百衲本应是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珍本之残本拼配而成的一种次生性版本晋人董京的相关材料不宜被视作百衲本得名渊源加以征引,最早记载百衲琴的文献是唐李绰《尚书故实》而非宋蔡绦《铁围山丛谈》百衲本创始者乃清初钱曾而非宋荦。最后,本文还提出百衲本属于古籍整理领域的多底本整理成果,多底本整理与无底本整理表面上有相似之处而实际大不相同。

关键词:百衲本;宋荦;钱曾;多底本


文史新探


64/《玉函山房辑佚书》之《子夏易传》《丁氏易传》《韩氏易传》考辨……杨柳青

摘要: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录的《子夏易传》《丁氏易传》《韩氏易传》内容几乎相同,《子夏易传》作者归属问题和三传相似文本价值问题历来存有争议。古今学界多以为《子夏易传》作者为汉韩婴,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出土文献认可子夏的著作权不宜被轻易剥夺。本文重点对马氏所辑三传文本作比勘辨析,发现《韩氏易传》除包含《子夏易传》佚文外又有重要增补。三传的关系应是《子夏易传》传至汉代被丁宽、韩婴等人继承,二人有所增益后形成各自的定本。马国翰将《韩氏易传》单列为一传尚可,然《丁氏易传》与《子夏易传》近乎一致,全部照搬有徒充卷帙之嫌。

关键词:玉函山房辑佚书;子夏易传;丁氏易传;韩氏易传


72/郑玄《周易注》源自马融《周易传》考……陈居渊

摘要:郑玄的易学渊源,仅仅见于《后汉书》的简要记载,而且语焉不详。由于郑玄本人的著作中,未见有对乃师马融研究易学成果奉为经典而加以引证和描述的记载,因此引起后来学人对郑玄易学的师承颇多微辞。文章通过对传世的郑玄《周易注》与马融《周易传》的“同字同义”“同字异义”“异字同义”“异字异义”等作比较与考证,认为《后汉书》所记载郑玄的易学渊源是可信的。而古代学人对马融易学的诟病与人品的质疑,是造成现代学人对郑玄易学渊源判断偏差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郑玄;马融;周易注;周易传


81/论司马相如对司马迁思想的影响……徐刚

摘要:《史记》不烦词费,全文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诸多赋奏,表明司马迁对司马相如的推崇。考察司马相如的作品和行事,可以发现司马迁跟他在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上都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司马迁对司马相如的推崇绝不仅仅是因为司马相如作为辞章家的成就,更是因为他们在政治思想上接近的缘故。无论是史学、政治还是文学,司马迁应该是受到了司马相如的极大影响。

关键词:司马迁;司马相如;史记;封禅;改正朔;辞赋


89/“吴中四才子”名目再探——以徐祯卿为中心……高虹飞

摘要:据《明史》记载,徐祯卿年少时,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号“吴中四才子”。通过考察明人为唐、祝、文、徐四人所作行略、墓志、传记、像赞等材料,可知当时并无“吴中四才子”定名。这一名目为钱谦益《列朝诗集》所创造,后为《明史》等沿用。钱谦益的根本目的,在于宣扬吴中派优于复古派的文学主张。民间流传的“江南四大才子”故事,主人公为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周文宾。徐祯卿未被写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吴中经历不为民间所熟知,故事色彩也不够充分。周文宾并不是指仇英或沈周,而应是作者虚构的文学形象。

关键词:吴中四才子;徐祯卿;列朝诗集;江南四大才子


97/曹元弼日记系年考辨……李科

摘要:现存曹元弼日记包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王欣夫先生抱蜀庐辑钞本和苏州博物馆所藏稿本,二者在内容上并不重复。合两处所藏日记观之,内容起自光绪二十一年(1895),讫癸巳年(1953),除光绪二十六年至三十年、三十三年、1912年、1913年、1915至1936年、1947年日记未见以外,基本上覆盖了曹元弼自光绪二十一年殿试后至1953年逝世前的重要人生阶段。可以说是研究曹元弼生平学术和考订曹元弼及其友朋书札的重要参考资料。但是王欣夫先生所辑钞本,因其得曹元弼原稿即颇为凌乱,辑录誊清时亦未详考,故在内容和所系时间上多有错乱。为了充分发掘曹元弼日记的价值,兹对王欣夫先生辑钞本中存在时间和内容错乱的情况,一一加以考订。

关键词:曹元弼;王欣夫;复礼堂日记


文化广角


108/关于“谶纬”义界与性质的再检讨……张学谦

摘要:“谶”的本义是预言,西汉晚期以后,一般只有假托天意或圣贤之言、事关国家或帝王历运兴衰的预言书才能称作谶书。就东汉图谶而言,河洛谶假托上天和九圣,七经谶假托孔子。谶书与数术占验之书的区别在于其中有大量不经过占候得出的预言,随意性很大,本身往往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河洛谶出于方士之手,本身属于数术之学。而七经谶则是东汉初年校定图谶的成果,目的是牵合河洛谶与经义。“纬”名的兴起则迟至东汉晚期。

关键词:谶纬;图谶;谶书;数术


113/《山海经》东传日本考……张西艳

摘要:《山海经》中不仅有关于日本的最早记录,而且很早就传入日本。《风土记》与《山海经》的诸多相似表明,《风土记》的编纂者看过《山海经》并以《山海经》为参考文献。平城京遗址出土了含有疑似“山海经”字样的木简,下之西遗址出土了绘有《山海经》内容的绘画板,“中山神社”之名据说起源于《中山经》,这一系列线索表明,《山海经》在奈良时代或者更早时期就传入日本。

关键词:山海经;风土记;奈良时代;木简


122/宋人视域中的唐五代食肉风尚——基于笔记为核心的考察……张剑光

摘要:宋人笔记中,有许多资料记录了唐五代食肉风尚,这些可以弥补唐五代资料的不足。从宋人的具体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五代人对肉类食品比较喜爱。社会的上层食用肉类比较普遍,普通百姓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也是会食用的。从肉食种类来说,猪肉最为普遍,南方和北方都喜欢食用。羊肉、牛肉和驴肉、狗肉也是人们食用的大宗产品,南北方虽然喜爱的程度有异,但食用还是比较普遍的。鸡、鸭、鹅等家禽由于家庭养殖普遍,市场销售旺盛,从城市到农村食用较多。由于自然环境比较优越,野生的动物、飞禽也是唐五代人喜食的肉类。唐五代之所以出现喜爱食肉风尚,主要与畜产养殖的发展和农村副业经济的勃兴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宋代笔记;唐五代;食肉风尚;猪肉;家禽养殖


134/徐乃昌藏本《龟兹刘平国刻石》文献价值考论……韩续

摘要:徐乃昌旧藏清光绪拓本《龟兹刘平国刻石》属于刻石之第一期拓本。拓本天头处存有刘富曾过录的施补华《刘平国碑跋》,过录本题跋同诸种刊本题跋在文本内容方面存有较大差异。拓本地头处存有蔡源清过录的刘贵曾对此刻石的研究,其内容为据四分术推算刻石中“八月朔日”为“甲戌”的详细过程。此外还有陈大镛的一则题记。拓本中所见诸跋皆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同时,拓本也可为徐乃昌与刘富曾、蔡源清、陈大镛的交游研究提供新证。

关键词:徐乃昌;龟兹刘平国刻石;施补华;刘富曾;刘贵曾


读书丛札


141/安大简《诗经·关雎》“要翟”说……杜泽逊

摘要: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简《诗经》存简九十三支,为《国风》五十七篇(含残篇),内有《关雎》,其中“窈窕淑女”之“窈窕”作“要翟”。“要翟”有各种训释,其实乃连绵词,义为姣好之貌。古书中与“要翟”音近义同的连绵词相当多,训释时不应拘泥于字形。

关键词:安大简;诗经;关雎;要翟;连绵词


143/《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订补(下)……陈鸿森

摘要:生卒年岁,于文史考订所关者甚巨,顾史传往往阙焉不载,读者常茫不知其人时世。自钱大昕创《疑年录》之书,其后增补、赓续者多家,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最后出,遂集诸家之大成。顾其书清人部分缺略者多,读者憾焉。江庆柏教授近编《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一书,所收多达二万五千人,视姜书不啻倍蓰过之,诚治清学者涉津之筏,案头必不可少之书也。惟《年表》所载人物既多,间有违失,固所难免;亦有原缺人物生年、卒年,今尚可钩稽考证者。兹条录八十事,订讹补阙,庶于读是书者稍有涓埃之益。

关键词: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江庆柏;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清代学术


补白:

《黄麞歌》名实考述(彭志)(35)

元代“柳贸”其人考误(王建勇)(43)


160/英文要目



相关资讯:

刊物|《中国典籍与文化》2019年第4期


(编辑:西子  排版:大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