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东师大杨晓哲:课堂中的“大小黑板”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育技术 Author 杨晓哲


本文大概

1108

读完共需

7

分钟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的杨晓哲主任在一篇名为《课堂中的“大小黑板”》的文章中提出了对于“大小黑板”的二十条看法,以下为全文。


作者 | 杨晓哲
来源 | “教育技术”微信公众号


1、在教室里,占据目光交汇的中心,莫过于教室里的黑板。

2、随着时代的发展,黑板也在变化之中。从结合了电视机、实物投影仪,到显示屏、交互白板、触摸屏,都在不断改变黑板本身。
 
3、这个改变并不小。绝大多数的教师,早已变成了从书写板书到使用PPT相互结合。
 
4、尽管PPT在动态生成性上存在些许局限,客观来说,PPT都是教师预设做好的,在课堂中按照一定时间次序播放。
 
5、PPT所带来的知识可视化,多样化的丰富媒体再现,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为课堂教学辅助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6、比起粉笔黑板,屏幕黑板带来的可视化效果,其作用毋庸置疑。更进一步,PPT所带来的共享与交流价值,在长期范围来看依旧不容小觑。
 
7、没有PPT不会上课,是一种反向的调侃。但有了别人的PPT,可以借鉴到不少上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教学设计。早已成为了大家的便利。
 
8、这一变化并未停止。
 
9、可触控的屏幕,加之于丰富的交互方式支持,让以PPT和板书形式为主的屏幕发生了新的转变。
 
10、在课堂中,教师不仅可以随时使用可触屏幕进行板书。而且可叠加在一定文字与画面上的板书显得更具灵活性。
 
11、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并能够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动态生成学习资源。其他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
 
12、教师可以用多种窗口调用的方式,无论是穿插地演示影像,模拟实验,进行倒计时,随机选择学生,展示学生之前的学习成果与学习反馈等。
 
13、教室内的大黑板被重新定义了,是一个可交互,更丰富,动态生成的“大黑板”。
 
14、不仅如此,如果学生小组或学生个人有智能终端设备,在软件的支撑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也将更及时、更多样、更深入、更可持续。
 
15、教师可以发起选择或投票,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能够迅速地看到学生们的反馈,动态地推进课堂教学与组织。
 
16、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使用自己的智能设备,使用自己的“小黑板”,参与到课堂中的共享文档编辑,互相批注信息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之中。
 
17、有别于课堂中师生对话交流。课堂中学生们采用技术整合的方式,参与的学科课程学习之中。
 
18、“大小黑板”仍在被不断重新理解与定义,促进学生学习参与的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评价的课堂,促进学生投入协作的课堂。
 
19、所有的线下也都可以是线上,线上线下的高度融合,将没有边界。教育观念的转变、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学习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

20、大黑板:丰富的资源呈现,可交互的工具,便捷的数据平台。小黑板: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生生协作。


从2021年初,开启的AI+OMO课堂实验学校项目已探索半年有余 (项目官网:http://omo.aiclassroom.net )。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实践。近期的两节公开课,带给本文不少启发。


感兴趣的老师们可以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直播通道进行回看),观看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的张雪老师、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汪晶老师的两节课堂实录。


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张雪老师课堂实录: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汪晶老师课堂实录:


注:杨晓哲,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执行主任,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


“教育信息化100人”由媒产学研联合发起,聚焦“教育信息化”“教育新基建”“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我们正在寻找 “中国教育信息化100人”,希望被采访或者对教育科技感兴趣,可以添加我们微信:jiao2101708013,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北师大余胜泉:智能时代未来学校课程变革


报告 | 联合国教科文:未来30年的教育


华东师大祝智庭:教育数字化创变的实践逻辑与发展机遇(PPT)


北师大黄荣怀:借势在线教育浪潮 深化教育教学变革(PPT)


北京大学汪琼: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整校教学质量提升计划(PPT)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