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探索“智能教育”建设 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简报 教育信息化100人 2023-12-16



本文大概

2315

读完共需

7

分钟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第50期教育部简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探索“智能教育”建设 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 | 教育部官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学校环境构建、资源供给、教学模式、评价改革、培训体系、治理服务等方面创新发展,通过“新环境”“新资源”“新教学”“新评价”“新培训”“新治理”等“六新”建设,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模式、新技术、新方法,努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01
云网融合,打造学习“新环境”。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构建物联感知智慧校园环境,对传统物理教学空间和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进行改造升级,构筑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环境,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优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总出口带宽达到53Gbps,建成高可靠性的数据中心和稳定、安全、满足需求的数据与应用系统承载体系。
建设智慧教学空间,打造3D全息教室、沉浸式互动教室、远程互动教室等88间智慧教室。
建设智慧实验室,打造“人—物—事”的映射,以信息化推动实验室资源高效共享。
建设智慧育人环境,通过物联云端管理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双创学院、书院等,打造学生自主管理、自助服务、智能分析的育人空间。
  

02
创新供给,建设课程“新资源”。
坚持“全面、丰富、特色、开放、共享”原则,盘活各类数据资源,打造线下线上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推进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累计开设2.23万个网络教学班、2.57万门网络课程,初步建成包含10.22万道题目的教学题库。
加强特色资源建设,打造课程思政案例库,开设虚拟仿真实验课32门,引进多类别优质课程520余门,不断完善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建设“口袋实验室”,集成校内外实验平台,在线开展无缝实验、远程操作异地实验。
联合有关高校建设垂直领域的电子信息类MOOC平台——eMOOC联盟,实现联盟高校间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与学分互认。
通过资源搜索、AI虚拟教师等智能技术支持平台快速建立课程资源,基于语音识别、文字翻译等技术,实现课程多语种翻译,推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慕课平台。
 
 
03
转变模式,探索课堂“新教学”。
探索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模式。
创新智能教育理念,举办本科教育教学节,鼓励开展智能教育示范课程项目研究,成立智能教育产教联盟,打造“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教研相长”的教学模式。
探索“现实教师”和“虚拟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协同教学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人工智能+思政”,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建设西电小规模在线学习平台,利用AI和虚拟仿真技术实现虚拟教师教学,增强在线教学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创新智能教育方法,通过对课程中互动数据的分析,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并提出调整优化建议,提前对学生学业进行预警和干预,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04
用好数据,推行教育“新评价”。
利用智能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全要素横向评价,推动教育评价从“指挥棒”升级为“推动器”,从“检测站”转型为“加油站”。
构建适用于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阶段学生的能力评价模型,本科生能力评价模型基于核心能力素养及“五育”双维度评价体系,研究生能力评价模型涵盖3个大类1000多个能力评价点,建立学生综合性成长电子档案,通过输出“学生画像”和能力证书,为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导和帮助。
改革教师评价方式,构建面向教学型、科研型等不同类型教师评价模型,帮助教师规划成长路径,精准服务教师个人发展。打造学科建设动态监测平台,以实时数据反馈学科发展情况,服务学校科学决策。
推行管理绩效与质量考核评估,建立分类管理考评标准,构建面向各学院和职能部门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单位的工作成效进行过程考核、阶段性总结和预警预判。
  

05
注重能力,实施教师“新培训”。
实行分层分类精准培训,完善教师自主发展机制,构建教学设计师、课程开发者、学习数据分析师、终身学习者、教育研究者咨询师、学习指导者、学习活动组织者、学习咨询师等八大未来教师角色成长体系。
以实践驱动教学组织重构与再造,开设全国高校教师优质示范课观摩班,遴选6门具有西电特色的优质示范课,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探索校内教师培训新模式,推动“AI+教师培训”体系建设,以人工智能支持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通过“九秩大讲堂”等形式,举办新入职教师培训、网络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培训教师4900余人次,实现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全覆盖。
探索开展管理干部信息化专题培训,开设信息化专项课程,提升干部信息化统筹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
  

06
再造流程,实现学校“新治理”。
建立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业务、全流程治理服务体系。
构建分析模型和决策模型,搭建智能决策分析平台,助力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全面梳理师生线上线下各类服务事项和报表清单,进行服务事项的统一管理和流程再造,精简55项管理服务流程。
推动“一网通办”,已累计进驻事项439件,实现跨部门17类服务“一次也不跑”、38类服务“最多跑一次”。
建设全流程科研服务中心,实现各类科研项目全过程、全要素、全周期动态管理。
探索建设智慧组工、智慧统战、智慧工会等党群工作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党群工作深度结合。
建立智慧校园感知层,打造校园“全景驾驶舱”,对学校消防安防、实验室安全、网络服务、后勤管理等进行实时监测、统一调度、提前预警,确保校园安全平稳。

“教育信息化100人”由媒产学研联合发起,聚焦教育信息化、教育新基建、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我们建了一个读者交流群,群内有学界、政界、企业、学校等多领域的朋友,大家想进群的可以添加王老师微信:zhushou3721,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教育部长怀进鹏《人民日报》撰文: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22“拓金计划”启动


推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创新!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公布


智慧教育拓展育人工作新路径


北京海淀已完成近1万间智慧教室改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