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中师大刘三女牙:教育元宇宙的根基是人文

刘三女牙 教育信息化100人 2023-12-16



本文大概

3321

读完共需

15

分钟


日,在“元宇宙与未来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部长刘三女牙教授发表了题为《元宇宙中的人文重赋》的精彩演讲。


刘三女牙教授认为:“如果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在元宇宙的促进之下实现深度融合,我们思考教育元宇宙的问题时,必然要回到教育的本源。”


分享 | 刘三女牙
整理 | 教育信息化100人
来源 | “元宇宙与未来教育”学术研讨会

 以下内容据刘三女牙教授的大会发言整理:

从人类生存的环境来看,多元化生存已经成为现实。客观的现实是,人类不仅仅生存和生活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人类空间,不仅仅生存在物理空间,而且还生存在信息空间。也就是说,人其实生存在多元的空间里,在多元的空间里得以发展或延续,这是我们思考教育元宇宙问题最重要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我们希望能够借助信息空间的存在,反哺教育本身的发展,助力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教育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虚拟融合的奇点正在逼近。元宇宙当然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元宇宙已经超越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单一说法。元宇宙带给我们的一个最值得正视的问题是:我们的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特别是信息空间构成的虚拟世界,二者之间的融合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二者在不断靠近。
 
以前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是分割的两个世界,人类无论是在生产生活中,还是在教育学习中,只是把信息技术当做简单的工具。但是现在不同,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教育学习,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在技术的促进下不断地贴近,甚至虚实融合的奇点也正在逐渐逼近。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教育与技术的关系有不同的声音,但事实是教育与技术在不断融合。关于元宇宙,我们首先要看到,它的变化跟以往是不同的。我们以往把信息技术当做工具来使用,思考的维度比较单一,使用的方式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如果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在元宇宙的促进之下实现深度融合,我们思考教育元宇宙的问题时,必然要回到教育的本源。
 

 
教育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
 
在物理时代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回答以上三个问题。而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更多是在回答第三个问题,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那么我们怎样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由于我们以往把信息技术只是当做一个简单的工具使用,而且信息技术对于传统的物理世界和人类世界没有那么强的反作用,所以我们更多的是从技术和操作层面来考虑问题。

但是在元宇宙的助力之下,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深度融合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从这高位的三个基本问题共同思考。
 
想要回答这三个基本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人为什么是人?人之所以称为人,是因为人身上闪耀着人文的光芒。人文一词值得追溯与深究。
 

 
百度百科对人文的解释是,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辞海》里关于文化的解释非常丰满,认为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另外,余秋雨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化课》里对文化有一个定义,余秋雨先生说,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也就是说,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要培养人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要体现我们中华民族集体人格的依附。

那么,中国发展教育元宇宙,怎样让人文的光芒穿透整个元宇宙?切入点在哪里?

第一,元宇宙之于国家:边界与治理
 

 
元宇宙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它是去中心化的,那么在去中心化的世界里,国家应如何治理?我们首先要回答教育的第一个问题,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教育要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培养有利于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
 
元宇宙不是单一的技术,它是我们物理世界中延伸出的虚拟世界。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如何一起培养人,我们在虚拟世界中如何体现国家的边界与国家的治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的创新,这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现在元宇宙的平台、系统,都掌握在企业手上,掌握在资本手中,我们不可能让企业和资本绑架国家的教育,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也是元宇宙为什么要回答这三个基本问题的根本原因。
 
元宇宙给我们感觉像是一个无边的世界,但它一定不是法外之地。从教育的发展来看,它应该被纳入到国家管理的范畴。元宇宙对于技术的要求、构建的要求、运行管理的要求、教育教学系统的要求,都是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上要回答的是如何实现国家治理的问题。
 
第二,元宇宙之与信息空间:一致VS投射?
 

 
人类生存在人类空间、物理空间,以及信息空间,我们现在讨论元宇宙,好像把它作为技术的集大成者,认为它跟信息空间是重叠的。那么到底元宇宙是信息空间发展的某个阶段,还是广阔的信息空间包含元宇宙,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其中,很严肃的一个问题是,技术的可达性,元宇宙要体现技术理性。元宇宙并不是无所不包,并非可以做到所有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现在很多落在纸面上的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一定要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从培养人的角度来看,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元宇宙的技术可达性,体现元宇宙的技术理性。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维度是:元宇宙可以实现什么,不能实现什么,应该怎样服务于教育教学。
 
第三,元宇宙之于教育情境:镜像VS拓展?
 

 
元宇宙到底是镜像还是拓展?
 
有时候,大家说元宇宙是镜像,举个很重要的例子,比如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是指在虚拟世界里构建一个跟物理世界平行的世界,是如同照镜子一般,一一对应。
 
对于教育教学而言,拓展的直观例子是混合式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有些东西放在线下,有些东西放在线上,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把平台作为拓展。
 
我们在讨论教育元宇宙,或者说把元宇宙融入到教育教学时,元宇宙是镜像?还是拓展?亦或是两者兼有?在技术层面可能可以做到兼而有之,但是在我们运行和管理时,它是不一样的。如果元宇宙是镜像,就会自带伦理,天然带有规范和约束;如果元宇宙是拓展,我们就要重建规范。这两者完全不同。
 
第四,元宇宙之于教育主体:化身VS分身?
 

 
教育的主体通常是学习者,元宇宙中的学习者(也就是数字智能体)是教育主体的化身还是分身,还是兼而有之,这也是需要我们严肃考虑的问题。
 
我们在物理世界中有长期形成的伦理、道德、规范、法制、文化等的约束,但是在虚拟的世界中,如果元宇宙之于教育主体是分身,会不会更多地激发恶的一面,而使人把善的一面丢在脑后。
 
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也要考虑:元宇宙中的文化构建是怎样的?元宇宙中的多元文化是去中心化的,无边无界,在这样的情况下元宇宙中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其它国家的文化要如何和谐相处?当将元宇宙运用于教育领域时,这些问题很是严肃,尤其需要关注。
 
第五,元宇宙之于育人:技术VS社交?
 

 
元宇宙对于育人的整个环节都需要关注,而我们现在更多的是从技术角度讨论如何培养人。比如,我们将全过程的数字记录、综合性的评价、资源服务等在技能培训中提供给需要的老师和学生,这些没有问题。但是育人的环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但恰恰现在技术能够发挥很大作用的环节,还是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的环节。
 
怎样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实技术的作用是有不可达性的,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
 
而且,虽然元宇宙里有相应的规则,并且规则不可更改,但是这种规则是否足以支撑人的养成,或者说人的成长,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号。因为这些规则主要是算法理性的,是技术理性的,是基于算法和技术角度的所谓规则,这种规则和我们传统的育人环境规则还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怎样在这种技术和算法的规则里植入我们的人文精神,达成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综合素养培养的育人过程,很好地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三个问题,这是很重要的命题。
 
结语
 
其实我个人觉得,我们以前讨论单纯某个技术与教育结合的时候,有的问题不是特别重要,因为技术更多呈现的是工具性。

但是如果从元宇宙的角度来看,教育元宇宙的根基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元宇宙的根基是人文,我们要高度重视在数字世界中怎样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实现人文重赋。

注:刘三女牙,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部长,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化100人”由媒产学研联合发起,聚焦教育信息化、教育新基建、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我们建了一个读者交流群,群内有学界、政界、企业、学校等多领域的朋友,大家想进群的可以添加王老师微信:zhushou3721,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教育部长怀进鹏:切实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吴岩司长:实施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北师大李芒教授:教师如何认识“元宇宙”?


西南大学刘革平 :元宇宙将成为教育新基建的一个重要领域!


北师大武法提教授:人机协同是实现精准学习干预的路径和方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