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李克东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

李克东 教育信息化100人 2023-12-16


本文大概

3765

读完共需

15

分钟


摘要:本文讨论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和目标,并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探讨了几种实现的策略,以及分别在多媒体课堂环境、校园网络环境、因特网环境和网站开发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注:李克东教授的另一篇相关理论文章可点击阅读《深度 | 李克东教授: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作者 | 李克东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继承了传统的学科教学的优势,同时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0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指导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

1.学与教的活动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信息化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学与教的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使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这里包括三层意思:

(1)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即教师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学习资源。

(2)充分利用全球性的,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如将数字外理的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生创作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中。

(3)将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实现知识重构


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0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学习空间变得无界限了。教育信息化还为人们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终身学习就是要求学习者能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实现学习目标。要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培养目标。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为终身学习带来了机遇,但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把终身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才能够理解信息所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培养学生形成所有这些必备技能和素养的有效途径。

有学者认为信息素养是指“能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我们认为,信息素养应包含这三个最基本的要点:

(1)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这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呈现交流的技能,需要通过对学习者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与应用实践训练来培养。

(2)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

在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所有阶段,批判性地处理信息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特征。对信息的检索策略,对所要利用的信息源、对所获得的信息内容都能进行逐一地评估。在接受信息之前,会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信息陈述的准确性,能够识别信息推理中的逻辑矛盾或谬误,识别信息中有根据或无根据的论断,确定论点的充分性。这些素养的形成不仅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技能训练来培养,还要通过加强科学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来培养。

(3)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这是指信息使用者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具有良好的与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推动社会进步,并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些素养的形成也不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技能训练就能形成的,而是要通过加强思想情操教育来培养。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师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的。因此,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1)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2)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

(3)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4)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03

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宗旨是要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因此,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组织模式和策略研究十分重要。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

(1)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

(2)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

(3)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

(4)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1)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自然、社会、文化等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2)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

(3)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4)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5)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思想观点,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6)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

(7)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3.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进行课程学习的三种基本方式:

(1)L-about IT方式,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目前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课程知识,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结合信息检索课程内容,把检索语文、数学资料作为学生练习就属于此类。

(2)L-from IT方式,即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辅助工具。在这种方式中,最常用的模式是“情境-探究”模式。该模式中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教学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可用表一描述。

表1

(3)L-with IT方式,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工具和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

4.根据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应用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是通过社会调查、确定主题、分组合作、收集资料、完成作品、评价作品、意义建构等环节完成课程学习。其教学过程可用图2表示。

图2

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可用表二描述。

表2

(2)“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因特网环境下,不同地区的多所学校,各自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围绕同一主题,建立小组网页,交流意见,进行评比。其学习方式可用图3表示。
图3

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可用表三描述。

表3

(3)“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因特网环境下,对某一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学习,并要求学生构建“专题学习网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可用表四描述:

表4

这类整合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类学习模式要求学生构建的“专题学习网站”通常包含如下基本内容:

(1)展示与学习专题相关的结构化的知识,把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动态资料等进行知识结构化重组;

(2)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扩展性的学习素材资源进行收集管理,包括学习工具(字典、辞典、读音、仿真实验)和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

(3)根据学习专题,构建网上协商讨论,答疑指导和远程讨论区域;

(4)收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和总结性考查的评测资料,让学习者能进行网上自我学习评价。

注:李克东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广东省高等教育电化教育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

《教育信息化100人》是由产学研媒联合发起的智库型媒体,关注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我们要“让优质的信息和知识更快被看见” !

备注职务+姓名,加入交流群


联系我们

焦晓娣:主笔&内容老师 微信号:jiaox1008

张沉浮:主编&总负责人 微信号:chenfu3721



教育部长怀进鹏: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用好数字化红利
西南大学刘革平教授:元宇宙作用于教育的机理

华东师大顾小清教授:智慧教育与教师素养

深度 | 李克东教授: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深度 | 何克抗教授: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