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万才|最爱集前抗战诗 —读辛元珠《得句斋吟稿》
最爱集前抗战诗
——读辛元珠《得句斋吟稿》
郑万才
案头放着高志发兄寄来的辛元珠先生《得句斋吟稿》已久,由于凡事太多,断断续续地阅读,每到佳处,就用笔勾画一下。读完了辛元珠先生的《得句斋吟稿》,总想写点什么,却一直没有动笔。趁着这个周末的闲暇,就说说读后感吧。
辛元珠先生是一个地道的两栖诗人,其诗词中新、旧韵作品都有相当的部分。两栖诗人,是“双轨制”下出现的,是诗词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不是偶然的。
辛元珠先生的诗词集《得句斋吟稿》,是继其《斧凿集》之后的又一本诗词集。集中所涉的内容可谓方方面面。然而,笔者最喜欢的是其吟咏抗战及怀古的作品,尤其是诗中的那种豪情壮志,体现出了无畏惧的战斗精神,让诗倍舔骨力。诗能得气势,自然就有了骨格,读来就与众不同。辛元珠先生吟咏抗战的作品好,正因为有了这种骨格,胜之于势。如《点赞沙家浜(新韵)》:
浜乡脚步叩长河,一曲中华好汉歌。
十万芦荻埋怒火,三千鱼水溺狂倭。
魂凝人气帆牵橹,血沃蛙声稻挽荷。
品味艰辛寻绮梦,春来茶馆后生多。这首“点赞沙家浜”的七律,是诗人到沙家浜所写的一首咏史抒情诗。章法的安排,颇为讲究。首联通过一个“叩”字,引出“一曲中华好汉歌”。颔联承此“歌”,怀史,得势。颈联从“史”往“今”上过渡,见文采而不失大气。尾联可谓不妙而妙,堪为大妙。“春来茶馆后生多”,是此诗点睛之笔。全诗刚中带柔,吞吐得当,有时代特色,收束处平淡最有意境,颇为耐人寻味。
又如《岚棒山遗址》:
残址遗营松柏间,抗联兵马去犹还。
万千战迹万千骨,一座巍巍岚棒山。此诗妙在结句。真堪得势、得味。正如一棒似山横立,立在诗的后面,无魔能撼。
再如《拜谒宝清珍宝岛烈士陵园》:
淡雾晴云翠柏环,长眠英烈倚青山。
无声独胜有声处,战炮身旁卧睡莲。诗以见而起,见而怀,情景相生,入理入趣。尤其转句“无声”、“有声”之胜,分别以结句“战炮”、“睡莲”来对应,思来妙极。真堪含蓄耐品,最有意思。
辛元珠先生的抗战诗,有篇亦有句,有情亦有景,常于刚中带柔,处理得颇为成功。其中优秀的还有不少。如《为依安县鳌龙沟抗联遗址题》:“战地葱茏接翠微,鳌龙失水缚将回。风尘多少英雄事,一寸民心一寸碑。”《为姚雪垠先生百年诞辰书画展题》:“叩访前车问废兴,此心未向甲申平。清斋淡月孤窗雨,笔下重生李自成。”《甲午风云祭(新韵)》:“甲午悲风动地来,丧权奇耻那拉开。三千火线肝魂裂,一代王朝气数衰。靖海经年呼砥柱,回天何日扫阴霾?扬眉抗战援朝后,提振声威撼九垓。”《写给韦拔群先烈》:“公堪拔萃九州群,农运潮头赤子心。唤醒贫民听主义,点燃星火铸枪林。一旗指处威名远,百战归来笑貌亲。多少生前身后愿,碑旁松柏寄情深。”
等,都堪吟堪诵,能圈能点,是为优秀者。
当然,《得句斋吟稿》中,不仅仅只有抗战方面的作品好,可以说各个题材的都有不少优秀作品可圈可点。如《三亚海边拾萃(之二)》:“天海苍茫日欲归,风波暗动浪追随。潮花漫过游人脚,争向沙滩洗落晖。”想像奇特,诗中似有所指。《依兰五国城怀古》:“羞哉国主做囚徒,终日笳声蹀躞呼。垢面中原心已死,蓬头土井泪先枯。家袭龙位难袭本,势转勃儿又转朱。千载兴亡人去后,依兰大地稻连蔬。”第三联最佳,见理趣。《感赋我国第一台大马力拖拉机红旗80号》:“一自灵山出铁牛,红旗飘举艳阳秋。初兴国祚声威振,未负春华汗水流。纸上蓝图云计算,机前愿景月邀游。如今神话成真话,万事皆登百尺楼。”“云计算”等词入诗,有时代特色,为诗加分。《登鹳雀楼有怀(新韵)》:“白日落犹升,黄河曲向东。楼高层有限,心静目无穷。莫使登临意,虚成更上功。人行循物理,先后各从容。”“楼高”一联,入理,也入禅,是妙处。《兴安红豆》:“莹润红娇枝叶间,几分酸涩几分甜。回头说与右臣晓,采撷相思不独南。”名句“红豆生南国”,是此诗切入点。
总之,读辛元珠先生《得句斋吟稿》,笔者最喜欢的,是其抗战怀古方面的诗,以及诗中的那种气。特拈出。
2017年4月1日稿
(作者系中华诗词论坛前学术部副部长。现中国诗词协会副会长,狼社社长,《诗论大观》主编。曾参编《当代诗词三百首》,任副主编,主编《当代中华诗词精选》等。)
丁翠华、衡巨芝、曾鸣、林锦杰、王耀华、宋轼霖、闵希侯、尹碧静、王洗尘、梁青华、杨海波、文中华、张承训、宋锡慧、楚成、杨冰、陈水冰、于建奎、梅凤云、傅占魁、伏滚、罗金华、王述评、王培森、张桂珍、牛永维、石海天、高寒、王少刚、吴文彦、李军、王景珍、王春艳、张小红、张秀娟、王学美、吴 戌、张春义、王惠玲、殷国利、蒋淑玉、邵红霞、田素东、高海生、姚泉名、何 力、韩秀松、孔繁宇、刘能英、武立胜、朱礼刚、李传领、石艳萍、罗 芳、代古成、江彩平、王献力、刘敬娟、张耀斌。其他诗词:孤狼五绝、孤狼酒诗。
敬请关注《诗论大观》
公众号:shilundaguan
投稿:44348553@qq.com
主编:狂野孤狼(郑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