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原平历史名人 慧远大师

2017-02-07 张建新 原平文化生活

美感阅读|如意生活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 原平文化生活


佛教净土初祖——慧远

 

在原平历史名人中,有一人不能不提,他就是东晋佛教领袖,汉传佛教第一高僧,净土宗初祖慧远。


慧远(334——416),东晋佛学家。本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原平市沿沟乡茹岳村)人。出身仕宦家庭,父亲博通儒学经典,母亲令狐氏亦生长于知识分子家庭,弟弟慧持后来与慧远一起于本村娄烦寺出家。


13岁时,慧远和弟弟跟随舅父令狐氏先后游学于中原许昌、洛阳一带,钻研儒学经典以致“博综六经”,尤善《周易》、《老子》、《庄子》。游学许洛的经历带给慧远深刻的思想转变,他认识到儒家之道已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和束缚思想的牢笼,于是对儒家政治原则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21岁时,他发愿南下追随豫章名儒范宣子隐居。由于当时北方连年战乱,通往南方的道路被阻塞,使得慧远无法与范宣子结庐江东。


时值佛学界领袖佛图澄的弟子道安在古太行恒山(今河北阜平)一带研究佛学、率众行道,创立了一些佛教寺塔,追随的信徒甚多,道安的声望迅速提高,被称为“弥天释道安”。于是慧远和弟慧持慕名前去拜见道安。


史书记载,慧远见到道安后,他“一面定敬,以为真吾师也,遂抽簪落发”。归宗道安后,慧远以更加积极、刻苦的心态学习佛教理论。他怀抱高远的志向,意欲“以大法为已任”,表现出卓尔不群的气概。看到慧远的表现和进步,道安感叹道:“使道流东国者,其在远乎”,意思是说,佛教在中土广泛传播的使命,要落在慧远的肩膀上了。


从公元354年起,慧远跟随着道安在山西、河北等黄河以北地区讲学弘法。慧远在北方的讲学活动也留下了一些遗迹。今山西省代县境内的白人岩寺曾为慧远早年演教之地,在山腹之间还有传为慧远所居之洞,被称为“慧远洞”。


公元365年,慧远跟随道安到达长江中游的襄阳讲学。道安与教徒四百余人过白马寺期间,因白马寺过于狭小,便另创檀溪寺,当地尊佛富豪都前来赞助,史载檀溪寺“建塔五层,起房四百”,并铸有释迦牟尼佛丈六铜像。道安、慧远师徒在襄阳居住了15年,使襄阳成为了当时中国佛教的中心。


公元379年,慧远遵师命,南下前往江陵(今湖北荆州),探望患病的高僧竺法汰。慧远在江陵度过了短暂的三年,为避开战争纷扰,静心钻研佛经,慧远决意南行,以寻找一处安定之所。途经江西(今九江市)时,他看到庐山峰林清静,足以息心,就决定停留下来。慧远的定居,使庐山从此有了浓郁的宗教色彩和传奇故事。如今,庐山著名的龙泉精舍、东林寺佛影像、般若台、阿育王像,都有许多与慧远有关的传闻,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慧远隐居庐山30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市,专心从事佛教事业,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慧远在庐山最重要的学术活动是成立庐山教团。教团内部,既有其同道,也有其门徒。其中,慧永、慧持是他的重要支持者,道生、法净、法领是其最重要的门徒。据载,慧远在庐山时期,其门下一度“三千余众”,增长相当迅速。庐山教团的成立,使得庐山一度成为东晋研究佛教和宣传佛法的中心,慧远也因此被拥为东晋佛教领袖。



慧远在庐山率众行道,振兴了南方佛教。他深感南方佛典不全,特遣弟子法净、法领等西出流沙,远求众经,取得新经200余部,加以传译。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沙门僧伽提婆南游庐山,慧远请译《毗昙心论》和《三法度论》,并作序提倡,由此开南地毗昙学的端绪。又致书昙摩流支请求补译《十诵律》,使之得以有完备的译本。还遣使往长安迎觉贤禅师到庐山,译出《达摩多罗禅经》,推动禅法在江南的流行。


龟兹国三藏法师,北方佛教领袖鸠摩罗什大师到长安后,慧远遣人致书通侯,并询问佛经疑义数十条,罗什一一回答,成《大乘大义章》。鸠摩罗什译出《大智度论》100卷,慧远以该论文繁义隐,不易研习,删节为20卷,并作序文。道生、慧观等在慧远的影响下,也北行入关向鸠摩罗什请教。由此而加强了南北佛教的交流,推动了般若学中观思想在江南的流传。


慧远在庐山时,有当时不少名士聚集在其周围,如刘遗民、宗炳、雷次宗、谢灵远等。公元402年,慧远与刘遗民等在东林寺共同创立“白莲社”,号召结社念佛,共期往生西方佛国极乐世界。谢灵远是一位著名的山水诗人,信仰佛教,嗜读经书,编撰有《金刚般若经注》,与慧远相交甚密。这些名士追随慧远坐禅、念佛、结社、讲学,赢得“莲社十八高贤”,“莲社高贤百二十三人”等名号。


东晋安帝元兴(402——404)年间,太尉桓玄(大司马恒温之子)致书慧远,劝请他罢道从政,被慧远严词拒绝。恒玄又制出一条教令,命令沙门(僧人)一律对王者礼敬。对此,慧远撰写了《沙门不敬王者论》,陈述所以不拜之意,引发了中国佛教历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恒玄最后只得作罢。


慧远经常聚徒讲学、不断从事著述。据《高僧传·释慧远传》载,慧远的著作,后人集为10卷50余篇,但大都散失。现存富有佛教哲学思想的论文有《沙门不敬王者论》、《明报应论》和《三报论》、还有《大智论钞序》等序文。此外有书信、铭、赞、记、诗等,主要收载在《出三藏记集》、《弘明泉》和《广弘明集》中。特别是其所著《法性论》,在当时东土大乘般若学经典缺乏的时期,是一部探讨空性的巨著。鸠摩罗什大师读到《法性论》时,大加赞叹:“边方未见大经,便暗与理合,岂不妙哉!”


慧远对佛教最深远的影响,是他对弥陀净土法门的推广。净土宗是中国佛教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净土宗的修行方式非常简单,念阿弥陀佛。慧远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先对三世因果报应论系统化的佛教学者。他认为有施必有报,有感必有应,故现在所得,无论祸福,皆为报应。慧远依据净土佛典“三经一论”(《啊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往生论》,首倡口诵“阿弥陀佛”四字真经的持名念佛修行理论,成为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最为普及的一种修行方法,也成为中国佛教各宗派学人通用的礼敬语和信众的口头禅,堪称世界佛教发展史上一个伟大创举。因此,他被后世推为净土宗初祖。如今,净土宗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信徒最多的第一大佛教宗派。即使在其他宗派的佛寺,净土念佛法门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行方式。


慧远还是中国佛教音乐的创始人之一。早在1600多年前,慧远即开创了以“唱导”为舟楫广弘佛法的全新途经。当时,慧远创造出的倡导这一新的佛教讲唱体制,采用多种民间说唱方式,使倡导音乐与净土教义结合起来,有力地促成了佛教仪轨音乐的完善。据《高僧传·唱导篇论》载:“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也。……庐山释慧远,道业贞华,风才秀发。每至斋集,辄自升高座,躬为导首,先明三世因果,却辩一斋大意。后代传受,遂成永则”。


藉茶入禅,禅荣一味。据载,庐山云雾茶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经慧远改造为家生茶。慧远常以自种、自制的禅茶款待上宾,话茶吟诗,叙事谈经,以至通宵达旦,首次将品茗论道变成一种接引学众的方便法门,开启了中国禅茶文化的先河。其后370余年,陆羽所撰《茶经》方印行于世。



慧远佛学思想的精髓,在于开创性地把中国传统哲学与外来佛教哲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拉开了中国文化三教合流总格局的帷幕。东晋以前,中国的思想文化呈儒、释、道“三江并流”之态,自慧远佛教哲学思想体系建立并广为传布,始成“三江合流”之势。慧远主张“内外之道,可合而明”,他认为佛教、道教与儒学并行不悖,潜相影响,互为补充,体现了儒佛道融合的思想倾向,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渊源之一。


慧远的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胡适在游学庐山后评价道:“慧远的东林寺代表佛教中国化和中国佛教化的大趋势”。的确,慧远所构造的佛教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慧远是佛教中国化的主力推动者和中国佛教化的开启者,实为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第一座巅峰,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影响了东晋南北朝数百年间的各派佛学理论,对中国儒佛道三教关系,乃至民间宗教观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慧远在世时就为中外佛教徒所推崇,唐宋以后,声望更远播日本和朝鲜半岛,成为国际佛教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张建新,网名岁月有痕,1971年生,祖籍河北阳原,现居山西原平。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晨光文艺社”和“云中文苑”微信平台主编,红门书院写作营成员。著有散文随笔集《岁月有痕》(北岳文艺出版社)。现供职于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公司党委宣传部。





往期精彩回顾

【特别推荐】文学大家慧远公

【王保国】高堂在上

【王怡红】风雨如晦伉俪情

【晋文化】《走近陶寺》

【苏小菜】根 繁

阅读是件奢华的事情

【王保国】家祭无忘告乃翁

【皇甫向法】猫狗四十年






◎ 本平台属于公益平台,致力于地方文化和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

◎ 我们会不定期推送读者作品集锦,热忱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踊跃投稿

◎ 投稿需原创首发作品,投稿附带相关图片,注明是否原创首发,如果不是首发,请  注明在哪儿发表过。如平台录用会在三天内通知

◎ 投稿邮箱:3325270738@qq.com (欢迎原创投稿);

◎总体策划:黄蓉

◎责任编辑:小米 小草  云舒

◎特约校对:春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