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用设计重塑一个城市的灵魂?

2017-09-19 林孑 UniDesignLab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如何用设计重塑一个城市的灵魂:

新教皇科学院提案——伦敦市的再教化

设计者:Benjamin Ferns

毕业院校:巴特莱特建筑学院

所获奖项:Serjeant Awards for Excellence in Drawing 银奖



前言



在这篇推送中要向大家介绍的是2015 年RIBA President's Medals 的获奖作品之一: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s-Re-educating the City of London, 设计者为来自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的 Benjamin Ferns,该作品为他在研究生第二年期间所设计完成。该作品在图纸方面表现杰出,因而荣获RIBA President's Medals 专为图纸表现杰出者设立的奖项:SERJEANT AWARDS FOR EXCELLE-NCE IN DRAWING 的银奖,而设计者在设计方面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首先对RIBA President's Medals 做一个简单的介绍,RIBA President's Medal 被视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建筑教育奖项。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颁发此奖旨在促进建筑领域的发展,发现并奖励具有优秀设计潜能的建筑设计人才同时也增进世界各地的建筑交流。颁奖典礼于每年 12 月在位于伦敦市中心的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总部举行,其包括四类奖项,分别为铜牌(仅限part1 本科生)、银牌(仅限part2 研究生),专为学术论文颁发的论文奖牌以及专为图纸表现杰出者设立的奖项。



设计背景



图:2011年爆发于美国的占领运动


设计背景要追溯到2011 年爆发的占领行动。

2011 年9 月17 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试图占领华尔街,此次示威活动由非营利杂志网站Adbusters 于2011 年7 月发起倡议,并被命名为“占领华尔街”,意在表达对金融制度偏袒权贵和富人的不满,声讨引发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该活动网站上称:“将占领行动维持数月”,“我们共同的特点是占总人口99% 的普罗大众,对于仅占总数1% 的人的贪婪和腐败,我们再也无法忍受。” 席卷全美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不断升级,并迅速蔓延到伦敦。2011 年伦敦时间10 月15 日中午,众多英国民众发起“占领伦敦证交所”活动,打出标语,喊着口号,聚集到伦敦证交所外, 抗议全球经济危机,追究政治家和银行家的责任。


然而, 占领运动并没有给伦敦道德衰败的现状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这个城市原有的内部机制就像一块顽固的巨石, 对外界的骚动毫不理会. 由于长期以来伦敦市一直被贪婪腐败和放纵无度的氛围所笼罩, 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未能使这一现状出现转机, 大部分的市民依旧没有反思自己的生活, 精神层面的迷失需要被纠正, 而另一方面, 基于阶级的隔离主义分子也仍旧活跃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 阻碍着伦敦民主道路的发展。



设计理念



基于这样的城市背景,, 设计者从建筑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合理且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求来打破现有的僵局. 这个方案的核心是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 这个体系将科学研究和信仰追求结合在一起, 一方面在宏观上将整个伦敦的天主教会联系到一起. 另一方面, 也通过这个体系所独有的理念来潜移默化地改变所有市民的的思想观念。



场地简析





教皇科学院将在伦敦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建立这个特别的区域,该区域包含法庭,宗教图书馆,知识小屋,工作室以及宗教礼堂等各类空间,它被设立在一个低矮而又起伏不平的地形之上,这块场地采用了巴洛克式花园的营造方式,和室内空间一起为使用者营造了一个用于探索,获得并分享知识的场所。



教皇科学院



原教皇科学院位于梵蒂冈,于1603 年由伽利略成立,是一个集宗教信仰和科学理念于一身的庄严场所,科学院汇集了各路优秀的科学家,而成为学院议员还有一个前提:是天主教会和东正教的高级圣职人员,他们定期举办会议,讨论与科学有关的各种问题。


图:教皇科学院


图:教皇科学院


教宗约翰• 保罗二世在职期间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 信仰和理性是探索真理的两大必要前提,他将信仰和科学重新定义为汲取知识的一种行为, 旨在强调在获取知识时, 全面理解和思考的过程远比一味地接受未知信息来得更重要.

在信仰和科学之间存在着永恒不变的二元性, 二元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以理性领域和感性领域为例, 理性领域里众多的定律和原理时刻推动着自然科学的发展, 为全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 而在感性领域里也产生了许多文艺大师和文艺流派, 它们也同样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 它们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 形影不离, 信仰和科学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关系.

因此,不同于原科学院,这个拟定落成于伦敦的教皇科学院想要创造一种新的抛开传统宗教和科学理论知识的禁锢的教育体系从而填补市民精神层面上的缺失,同时将信仰和科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理念和设计者的想法也恰恰契合。以此为出发点,Benjamin Ferns 对他的设计展开了探索。



宗教图书馆




图:宗教图书馆


宗教图书馆是整个建筑的核心部分之一,其包含许多阅览室,同时它也为各种手工艺品提供了环境良好的储藏空间。与此同时,错落有致的阶梯将整个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使得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紧靠彼此却又独立地存在成为可能。置身其中的人会感觉到空间的扭曲变形,甚至由此产生错觉,感官参与到对空间的体验之中从而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刺激。



知识小屋


图:知识小屋


图中剖面的正中间酷似鸟类头部的部分即为知识小屋,知识小屋通过阶梯和周围的空间联系在一起,整个剖面看上去仿佛一个陡峭的峡谷,这个人造峡谷完全由石灰华建造而成,设计者通过仅使用一种材料的做法使得空间变得纯粹,从而使人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集中在空间本身上。 假想一下你置身在这个空间之中,通过小屋前形似鸟嘴的低矮入口,进入小屋,而后徘徊在这个神秘的空间之中,穿过一个个正式亦或非正式的会议空间,进入小庭院或是工作室,就仿佛在进行一次有趣的探险。



参观者之行



图:立面图-A


立面图参考了由海因里希• 沃尔夫林所定义的巴洛克风格,它像一幅移动的画卷,允许个人主观空间体验并将拼贴画作为一个充满变化的概念而反对静止而刻板的事物。

在这个立视图中,位于最西边的图书馆由于超出版面边界没有被呈现出来,现在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置身其中的参观者,你需要去学院参加一场讲座,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个巨大的单色空间,这个空间同其他建筑一样立足于城市之中,抬头往建筑内部看,你发现形形色色的人正行走于内部空间不同高度的各个角落,这时候你向右撇发现那场讲座正在位于学院最东边的礼堂举行。你不断地往西走抵达了建筑的入口,紧接着通过台阶你走到了稍高的地面,通过电梯你到达了“知识之门”,紧靠在它东边的是一个学习小屋,这时候你突然想起来自己需要参加的讲座,于是在下楼之前你走到了最高的平台上观望了一下四周的风景,最后往下走去。



通勤之路



图:立面图-B


这条路线开始于建筑体最低端的主入口,通勤者通过入口进入到建筑中心,在渐渐通向建筑上部的过程中,路线开始变得不那么直观清晰,通勤者开始分心,陷入思考,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绕进了”知识之门”,绕进“知识之门”后继续向上到达建筑的最高处,通勤者突然发现眼前出现了一个全新而又独特的城市视角,它不受城市街道紧张的束缚,紧接着路线如瀑布般陡然而下,沿着这条垂直的路线通勤者进入了宗教图书馆,图书馆内一位同事正坐在座位上检查旧版圣经。

整个过程中空间的氛围在不断变化,通勤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起伏。




材料探索




图:建造材料


初级视觉皮质层是人类大脑里负责学习和感知的区域, 它对单色具有偏好. 因此设计者采用黑色的玄武岩作为室内空间的主要材料, 从而很大程度地激发了身处其中的使用者的学习潜力, 与此同时,单色的玄武岩也将教皇长袍上的金色和红色抵消。

而石灰华是经常用于宗教场所中的一种传统且神圣的材料, 曾被用于梵蒂冈门面和巴黎圣心大教堂的建造, 两种材料的搭配使用, 很好地呼应了设计者想要表现宗教信仰与科学教育的结合的意图。



编者小结:



该作品最大的特点在于从剖面出发,塑造了一个复杂而有趣的内部空间,与此同时,这种复杂性又与其所要传达的概念紧密联系,使得这种复杂性显得有条不紊,层次分明。设计者从巴洛克绘画特点和斜角透视中获得灵感,将二者融汇于剖面当中,再以一种拼贴画的形式将各个部分串连并呈现出来,使得整个建筑的剖面犹如一幅巨大的拼贴画,而同时也将整个建筑的理念融入其中。

图:局部效果图

将这个巨大的剖面拆解开来看,每一个小的剖面都精巧多变,富有动感和生命力,这也正是巴洛克绘画特点的集中体现。

巴洛克风格是介于风格主义(Mannerism)与洛可可风格(Rococo)之间的一种风格,开始是为了对罗马天主教堂进行改造的需要而派生出来的。这也正对应了设计者想要突破原有空间理念的初衷,巴洛克风格是17 世纪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源于意大利语barocco,其具有以下特点:无论是建筑、雕塑、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甚至神秘感。而运动则是巴洛克艺术的生命,鲁本斯为巴洛克时风格代表画家,其绘画作品很好地呈现了该风格的特点。而这种风格也正是设计者想要融入到整个空间中的。


图:《佛兰德斯的乡村节日》(Flemish Kermis)鲁本斯

新教皇科学院由众多各不相同的图书空间和教学空间构成,置身于这个空间中,人感到熟悉又陌生,它的神秘感激发其中的人去探寻,无形中他们的活动变得多样化,思想也开始丰富起来,这座城市更多的可能性被激发,沉睡已久的灵魂也将被唤醒。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不会做研究,谈何做设计?

Swarm Intelligence 城市智慧中的灵巧涌现

一个从雕塑形态研究出发的pavilion设计

一个非建筑手法的攀岩馆设计

你好T?F,再见W?F

做建筑之余,我们用画作讲故事

明星建筑师超有病

明星建筑师超有梗

那些知名建筑师的八卦秘闻

那些年被建筑媒体欺骗的我们

元胞自动机: 生命游戏,炼蛊,城市设计和AI

毕业设计竟然被盖了出来?

除了妹岛扎哈,还有哪些建筑女神?

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愉快地讨论设计,看情怀是如何毁掉一座建筑

看了一些建筑,于是我想吐槽

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作品,都会是别人眼中的建筑学

试问哪个建筑师没有个机械梦?

中国建筑教育到底是在走一条什么道路?(修改)

增强现实和空间叙事

试问哪个建筑师没有个机械梦?

插画师的乌托邦幻想设计

再组织还是革新? Reorganize or regenerate?

建筑:对于暴晒我是拒绝的

水上花园还是空中楼阁,一个公众项目的背后

谢谢你们告诉我,女性建筑师的世界是怎样的

一个非建筑手法的攀岩馆设计

人人都爱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解构建筑师里伯斯金的拼贴画艺术

"道"的生成性——算法建筑小谈

启发了库哈斯、屈米、艾森曼的乌托邦创作,你看懂了吗?

位于伦敦神秘的阿凡达实验室 | UCL Bartlett MArch Architecture Desig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