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界撷华 | 《中国科学报》刊发魏江文章:以“商学+”解答传统商学院“终极之问”

颠覆,还是被颠覆?

传统商学院管理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商学院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商学院要往哪里去?

未来商学院如何发展?

......


类似这样的“灵魂拷问”,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教授
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自问与思考。
作为一位将“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
融入到个人使命的师者,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
他始终以一种自我批判、
与时俱进的心态,
结合对时代变化与国内外管理教育实践
的敏锐洞察与深度思考,
不断探索商学院“为谁培养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答案。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教授      摄影by卢绍庆


最终他找到了
传统商学院的“症结”所在,
并在梳理商学院存在的理由与发展现状时,
提出了商学院的自我颠覆思路。
比如“商学+”人才培养新范式、
大学中的商学院、平台+项目......
2020年4月7日,
《中国科学报》第7版“视点”
全文刊载了他撰写的文章——
以“商学+”解答传统商学院“终极之问”


《中国科学报》刊载截图


刊载原文

魏江/文


进入21世纪,全球商学院都在深入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三个最基本的问题。


以商学院的MBA教育项目为例。中国MBA教育经历近30年的发展,成绩斐然。但同时,国内对MBA教育的批评从未间断过。


那么,商学院管理教育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在笔者看来,问题不是商学院不努力,也不是社会不需要管理人才,而是商学院还不够努力,商学教育模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传统商学院的未来将向何处去,我们应该自问这样一个问题:颠覆,还是被颠覆。


换言之,究竟我们是等着被非主流商学院颠覆,还是我们自行变革、自我颠覆。





一、商学院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作为传统商学院,我们常常反思以下三个基本问题:商学院为什么存在?商学院要往哪里去?未来商学院如何发展?


这三个基本问题也就是商学院的使命、目标和战略行动。




商学院为什么存在?


首先,我们要直面“商学院为什么存在”的理由。我们应该自问三个子问题:


第一,商学院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当评价商学院的排名时、评价商学院教师的水平时、评价商学院产出的成果时,我们发现第一指标、核心指标就是期刊论文。


我们暂且不去争论“论文至上”是否正确,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商学院把“论文产出”作为第一价值贡献时,自然不会把培养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人才放在第一位。


第二,商学院的核心资源是什么?


笔者做过多次实验,让学生做选择题:如果商学院不提供学历、学位,你们还会花钱来商学院读书吗?他们几乎全部回答“不会”。


由此可见,传统商学院的核心资源是政府授予的提供学历、学位的能力。因此,作为“学位供应商”的传统商学院,自然会把满足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第三,商学院的边界是什么?


当我们直面“传统商学院最关心什么边界”时,毫无例外是“学科边界”。可是,学科边界在由问题驱动且跨学科的现实管理中,却是微不足道的。


问题的症结由此得出,因为从学科利益出发,所以培养学生的课程体系才会被扯得支离破碎,任课教师才会被固化在一个系或学院的边界内。可想而知,这样的制度设计怎么能培养出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人才呢?


只有解决了以上三个子问题,才能理清商学院的使命。


图片来源:Unsplash




商学院往哪里去?


其次,要回答“商学院往哪里去”的问题。这是一个关乎目标与愿景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应该建成什么样的商学院。


当前,国内流行按照西方模式或国内一流大学的模式来办中国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如果我们逆向思考一下,是否可以学习湖畔大学、混沌大学、青藤学堂的创新理念,结合自身实际,办个综合型大学中的独特商学院?


显然,照搬西方模式是行不通的。


若商学院培养的学生缺失理论底蕴和科学素养,单纯以应用技能为导向,试问,如何才能出现中国的管理理论?如何才能培养出中国的管理思想家和领袖型人才?


传统商学院管理教育究竟应该往何处去?有几个基本问题需要明确。


一是要培养优秀的、有独特文化印记的人才;二是要能为中国或者世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三是要做出能解决问题的高水平研究。


商学院要回到现实管理中去,要回到人才培养的初心上去。这是根本性目标。




未来商学院如何发展?


最后,要回答“未来商学院如何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解决如何从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角度,来谋划未来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布局。


商学院要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首要问题是转变商学院管理者和教师的理念和价值观。时移世易,大学教授的职责已经不仅仅是承担授业解惑这些可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工作,更应该是传道,是启迪智慧,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那么,未来商学院究竟应该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商学院项目化运作、商学院教授的激励陷阱、商学院组织的体系僵化等系列问题?


这需要我们思考如何打破科层结构和官僚治理,构建平台化、网络化组织体系;需要我们打破院系和学科之间的篱笆墙,构建开放式、平台型生态体系;需要我们打破专业和课程相互隔离的格局,建立全人化、素质型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对三个基本问题的剖析,我们有理由认为,当下商学院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与实践脱节,也不仅仅是与中国脱节,而是与现实渐行渐远。


我们确实到了该改变的时候。


图片来源:Unsplash





二、“商学+”:人才培养体系新范式





对商学院来说,要回答好上述三个基本问题,就是要认清人才需求趋势,通过改变自己,培养出满足需求的优秀管理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转变培养制度和培养组织,建立新的组织形式。


一是开放型组织边界。商学院不是封闭的组织,而是跨学科边界、跨区域边界、跨国家边界的平台。


面向未来人才发展需求的商学院必将是分布式、交互式、无边界的,招生是开放的,培养过程是开放的,办学主体是开放的,师资选拔是开放的。


二是网络型组织结构。商学院组织体系要采取“平台+项目”的发展模式。商学院内各种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通过整合全社会的力量而集聚。


比如,将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捐赠者、企业等投入资金;由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专家学者参与商学教学,通过不同学科和院系之间相互协同,形成“商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社会学院+人文学院+工程学院+……”的学科共融、共赢共生、协同发展的网络格局。


三是学生主导型学习模式。今天的学生已不再接受知识主导型的学习模式,而是智能启发式的学习模式。


数字时代下,学生获取信息、知识非常便捷,如果再引导他们采用传统象牙塔式学习模式,老师只讲基本概念、基本模型等这类在静态社会中所形成的管理知识,商学院就越来越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为培养领袖型人才和管理科学家而存在的商学教育,必须是以学生为主导,将教师的价值从技能培训师、知识传播者转化为组织者、协同者和网络的中心节点。


四是人机共智型教学模式。靠一本教案吃几年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将被彻底颠覆。教师的职业会迎来革命性变革,包括教师的思维方式、认知理念、教学方式、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培养流程、培养主体等将迎来一系列革命性变化。


虽然,这种变革会遇到传统商学院办学模式的强力抵抗,但只有时代的商学院,没有不变的商学院,传统僵化的商学院将会离我们渐行渐远。

-- 感谢阅读 --

本文转载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ID:zjusom-wechat),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编辑整理/排版:段婷。版权归原出处/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二维码 关注亚欧更多资讯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