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专栏】钱梦龙:《大语文课件精选》序

2017-04-07 钱梦龙 深圳师者情怀

编者按

2005年5月,张国生老师所在的河北省邢台市举办"大语文与钱梦龙老师教育思想研讨会“,张老师出面请钱梦龙先生讲学并上示范课。钱老上了《雁》,张老师也上了《斑羚飞渡》,钱老全程听了张老师的课,并大加赞赏。后来张老师的《语文多媒体课件精选》和《大语文课件》出版,钱老欣然答应作序,于是他写下这篇精彩的序言。

情怀君久仰钱老大名,但从未谋面。今日通过文字领略先生风采,品读其文,如见其人,确实是盛名之下无虚士,令人拍案叫绝。虽然只是一篇序言,先生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文风和冷静的笔触娓娓道来,回答了许多人们至今仍模糊不清的问题 ,如:多媒体运用与文本体验之间的主宾之问;语文教学应有何侧重之问;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之问。每有疑问,必定切中时弊,独出机杼,如空谷足音,引人深思。本文虽文不过千言,却妙语连珠,处处充满哲思,堪称字字珠玑,令人读之忘俗,如:“痴”其实正是大智的表现——因为“痴”就是对信念的执着,就是对生命的彻悟,唯大痴者才能悟得追求过程中的真“味”。又如对圣徒精神的阐释,只有抛却功名之心,利禄之念,以信念的执着保持着信奉的虔诚,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正是圣徒的气质。教育是一件“苦”的事情,教育领域的苦行僧很苦,却也不苦。苦的是身体、是躯壳,磨砺的是意志、是信念。身体终究会朽坏,唯有意志才能长流。教育终究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此外先生对后来者的激赏与提携也体现了其宏阔的胸襟与热心助人的情怀。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奋斗在教育事业上的同仁,教育路上,咱们相携共勉。

(深圳高级中学黄元华微信hyh7261917、杨丹瑜)


国生总说是我的弟子,其实,他从未受业于我,只是看过我的文章、课例,并多次听我的公开课。他也曾邀请我出席他们学校主办的“钱梦龙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研讨会”,我的教学理念可能给了他一些影响,如此而已。“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张孝纯先生才是他的恩师,也是我的挚友兼诗友。对他们师生二人主张和践行的“大语文教育”思想,我一向是深为叹服并大力鼓吹的。因此国生出版《大语文课件精选》,要我写序,我当然乐于从命。


这套《大语文课件精选》没能全部看完,只看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已让我由衷钦佩,并产生了不少感想。


感想之一


这套课件立意之高远,非一般的课件可比。国生多次说过,从事“大语文教育”,从事这套课件的开发,目的是“占领语文教学的制高点,交给学生一张21世纪的通行证”。从课件中所体现的前瞻性的观念来看,从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强烈的感情、以及现代社会特有的学习方式(如“网络大课堂”)来看,国生的话确非徒托空言。同时,他的教学设计大多不落俗套,蕴涵着一种高雅的韵味。也正因为这种高远和高雅,国内多家远程教育机构,包括北大附中网校、北师大远程教育网、语文报社的中华语文网、诺亚舟学习机公司等,都十分青睐这套课件,纷纷与他合作。


感想之二


课件所设计的语文训练,不但扎实,且饶有趣味。我注意到,课件特别注重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在语文训练被普遍忽视、学生语文能力每况愈下的今天,这套课件针对时弊,有着明显的“纠偏”作用。例如《变色龙》一课,他改编成小品剧本,并利用学生爱看小品和想当明星的心理,在课堂上“导演”,不但读、写、听、说都训练得十分到位,而且学生学得兴味盎然。再如现在老师们普遍不注重朗读训练,大概是因为中考和高考都不考。但国生老师十分重视,而且把朗读和字、词、句的训练紧密结合,既提高了朗读能力,培养了语感,又加深了对语句的理解。再如写作训练,这套课件特别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使他们有一种情动于中、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而且充分发挥电脑和网络的优势,为写作训练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平台,学生学得扎实而有趣。这套课件还特别注意引导同学们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同学们的创造精神,这不用我多说,大家看看他的《藤野先生》、《孔乙己》、《生物入侵者》等课件便知。


国生特别注重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我看过别人的不少“多媒体”课,也“欣赏”过不少课件,虽然也有些制作得好的,在教学中发挥了“辅助”的作用,但也确有不少课件只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甚至喧宾夺主,用多媒体内容冲击、弱化,甚至取代对文本的感知和阅读,那样的语文课“观赏性”倒是很强,遗憾的是那已经不再是语文课,而是多媒体展示课,是图片、音乐欣赏课!我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定位,应是文本的辅助和陪衬,对文本的阅读起强化的作用——是配角而不是主角。多媒体之用,贵在与文本阅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反,喧宾夺主,华而不实,是运用多媒体之大忌。国生主张搞语文教学数字化的人应先打好一个基础:知道“语文”是什么,语文课该干什么,先在不用多媒体的情况下把语文课上得扎实和有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多媒体手段,使之更加精彩。我认为这是很有见地的。


我之所以欣赏国生的多媒体课件,因为他的多媒体课件完全贯彻了他的主张。他曾说过,语文教学是一只虎,而多媒体则是为虎添翼。虎与翼相比,重要的不是翼,而是虎。虎即使没有翼,也不失为兽中之王,添翼之后就更厉害;如果是一只鼠,添翼又如何?蝙蝠而已,非禽非兽,不伦不类!从这套课件来看,国生实现了“为虎添翼”的目的。


2005年在河北邢台,我听过他上《斑羚飞渡》一课,并观赏了这课的课件,尽管该课件在这套“精选”中并非特别出色者,但已能看出国生在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上的深厚功力。我不禁想,能做国生的学生,实在是一种幸运!即使不能直接当他的学生,但能借助他的课件间接地当他的学生,也是幸运的。据说由于各远程教育机构对这套课件的使用和推广,从中受益的学生已达数百万,这当然是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成果,但同时也证明了这套课件受到普遍欢迎的事实。


感想之三


国生为这项工程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之巨大超乎我的想象。为了开发这套课件,国生老师付出了10年的时间,还付出十几万元的个人投资。10年之中,每天工作12至18小时,为此损害了身体,以致心脏先后安装了5个支架。为了开发课件,他不仅读万卷书,还效法司马迁行万里路——凡是课文涉及的名胜古迹,他都一一亲历,以取得第一手资料,产生设计灵感。他还拍万张片——我们在课件中看到的他亲自拍摄的大量图片,就是他“行万里路”的见证。国生老师在为这套课件所写的“跋”——《几乎是用生命换来了你》中感叹:“我没有计算过完成这套作品究竟需要多大的投入,然后换来多大的产出。更没有考虑过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制作一个《边城》(还花一千多元跑到湖南凤凰考察和拍片子),究竟合算不合算。我在某种程度上好像是一个出家人,早已抛却功名之心,利禄之念,处在一座深山古刹中,以信念的执着保持着信奉的虔诚。但看到佛寺道观也有‘功德箱’收取信众的捐助,我甚至觉得他们还不如我更具备圣徒精神和圣徒气质。”旨哉斯言!正是这种“圣徒精神”、“圣徒气质”,才使国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语文课件第一人”!


看了这套课件,我特别感慨于国生之“痴”。国生写文章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痴人”(《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12期),悲叹只有“痴人”才会这样不计成本的投入。其实,聊斋里那位洞明世事的老先生早就说过:“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聊斋志异•阿宝》)。正是因为“痴”,才能成就一番常人难以成就的事业。如果不“痴”,岂肯大投入?又何能有大产出?更何能成为“课件第一人”?我想在此劝慰和勉励国生老师,也劝慰和勉励其他“性痴”的人:不必为“痴”而悲,“痴”其实正是大智的表现——因为“痴”就是对信念的执着,就是对生命的彻悟,“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唯大痴者才能悟得追求过程中的真“味”。愿我们的语文教坛上多一些像国生这样的“痴人”!


(作者自负文责。未经授权,他人不得转载)


作者简介:钱梦龙,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生于1931年2月,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人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现任上海市民办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兼任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曾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特约编审。 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成绩显著。著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

 转 发 是 一 种 美 德  

长按此二维码 识别关注本号 

分享更多美文

依托单位

深圳黄元华名师工作室


有意合作者请联系“情怀君家园”园长

黄元华主编

微信:hyh7261917,QQ:2603126632

投稿请发至邮箱:2603126632@qq.com


“情怀君家园”宣言

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感动。

总有一些事让人不忍放弃,相携坚持,

总有一群人胸怀理想,心忧天下。

精诚合作,互助共进。

天下兴亡,你我责任。

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感恩有您,情怀永存!


恭候朋友们尽快长按上面的二维码识别关注本号,并惠赐大作!有您相伴的日子,情怀君倍感温暖,步履更加坚实,意志更加坚定,胸怀更加博大,目光更加高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