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专栏】为什么要走“人生语文”的正道?

2017-05-04 陈继英 深圳师者情怀

编者按

当下我国的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必然影响其对教育教学的判断与实践。深圳市首届教育名家、著名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陈继英提出的“人生语文”教学理念,以其符合人才成长的教育规律,与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相一致,获得了教育专家的普遍赞誉。

当下中外教育的大趋势是从知识传授走向智慧生成, 2016年9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国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这是从人才培养与人生发展的高度综合考量后,以应对时代大趋势而提出来的教育改革方案。这更进一步印证了陈先生十多前提出的“人生语文”教学理念的正确性与前瞻性。

人生语文教学理念不仅仅是针对当下应试教育的现实而言的,更是受深圳这座科技创新之都人才成长的启发而形成的教育思想。语文教学要走“人生语文”的正道,因为这是人才成长和人生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语文教师群体中,还有一些人认为,语文就是语文,就是语言文字,教语文就是教语文学科,有何必要再加一些限制性词语?“人生语文”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美国的语文为什么不提这些?而且“人生语文”,这概念也太大了,仿此还可以提出“环球语文”“宇宙语文”等。对于这些喜欢抬杠和钻牛角尖的人,陈先生并没有在意,他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数真正的语文人会明白语文教学的真正要义。

至于美国的语文课怎样教?陈先生考察后,发现美国的“项目式学习”,与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很紧密,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生成,这不就是人生语文教学理念的教学型态和生态吗? 人生语文,是一种教学理念,不是指语文课程,也不是指语文学科,而指的是语文教学应坚持的教学理念。如果有人真要提出“环球语文”“宇宙语文”的教学理念,我们也不反对,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并能用之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那未必不是好事。(深圳高级中学黄元华 微信hyh7261917)

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必然影响其教育教学的判断与实践。当下中外教育的大趋势是从知识传授走向智慧生成。2016年9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国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即是从人生发展视角考量后应对时代大趋势所做出的教育改革方案。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我10前提出的“人生语文”教学理念的正确性与前瞻性。人生语文教学理念不仅仅是针对当下应试教育的现实而言的,更重要的是受深圳这座科技创新之都人才成长发展的启发。语文教学要走“人生语文”的正道,因为这是人才成长和人生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生语文”教学理念于2005年提出,其核心就是强调语文教学要从促进学生人生发展的视角实施教育教学方略。基本做法是,以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为核心,以读写互动、主动体验和积累为手段,通过读书探究、言意互转,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为学生人生发展奠定语文根基,提升语文素养,发掘人的潜能,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迪和丰富学生的人生智慧,构建学生人生发展的精神家园。①


对此,有人可能要说,语文本来就是为人生的学科,本来就是只有人生才有的学习教育课程,难道还有牛生语文、猪生语文、鸡生语文、狗生语文、猫生语文、狼生语文(当然这只是一种钻牛角尖的逻辑分类)不成?为何还要提出人生语文?其实,这本来就是一种常识,为何还要加以强调?各位同仁只要仔细想想,当下我国的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还有多大比例的教师在为学生人生的长远发展目标來实施教育教学策略呢?教学和评价似乎都在围着考试转,这是不争的事实,大多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行“应试教育”之实。学生为了提高分数而学,何顾人生长远发展?就是考虑人生发展,也要等先上上了大学以后再说;老师为了0.1的平均分,也得拼个死去活来,只要能提高分数,何管学生人生的长远发展?如果应试分数不好,校长不满意、家长不满意,教育局不满意,如此应试教育,对语文学科来说,还有“人生语文”的教育教学吗?当下的教育已出现为政绩而教的“政绩教育”的异化倾向,作为语文人应该有责任“正本清源”吧?


在语文教师群体中,还有一些人认为,语文就是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就是语言形式,就是语文学科,有何必要再加一些限制性词语? “人生语文”在逻辑上就说不通, 美国的语文为什么不提这些?而且提出“人生语文”,这概念也太大了, 由此我可以提出“环球语文”“宇宙语文”等等,对于这些喜欢抬杠和钻牛角尖的人,我们不必在意,也只能置之不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的语文人自会理解语文教学的要义。美国的语文课怎样教? 不知大家知道与否,人家大多是项目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与人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很紧密,这很有利于人的真正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生成。这不就是人生语文教学理念的教学型态和生态吗? 人生语文, 是一种教学理念, 不是指语文课程,也不是指语文学科,而说的是语文教学应坚持的教学理念。如果有人要提出“环球语文”“宇宙语文”的教学理念,我还真想看看他如何论述,如何自圆其说,如何发表于专业期刊。


其实,我提出人生语文教学理念,其针对性之一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我们作为专业的语文人都知道,考试训练是低技术含量的工匠活,而且反复低级的应试训练,严重败坏了学生研究和读书的志趣,严重葬送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何况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精神涵养、情感情操、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等等这些“内功”是无法在语文考试的“显性成绩”中得以量化的,而这些“隐性成绩”则是人生发展的更为重要的因素,也应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著名学者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退休后曾到南京师大附中做过一个实验,为学生讲授“鲁迅作品选修”课,他说,开始听课的学生很多,后来就越来越少了,最后始终坚持下来的,大约在20名至30名之间,钱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从我的“屡败屡战”看当今教育》,他用这样的话来概括他在中学实验的失败原因:“……钱教授,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我们宁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来听你的课——这位学生一语道破了当下中国中学教育的实情:应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内容。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仅教育者(校长、老师)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而且也成了学生、家长的自觉要求,应试教育的巨大的网笼罩着中学校园,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一切不能为应试服务的教育无立足之地。越是城市里的重点中学,越是如此。我的教育理想再一次落空了。“②钱先生教育实验的失败,说明了什么?他不能说明钱教授没有水平,他只能说明我国的教育出现严重异化。


 “人生语文”教学理念是一个常识,但这个教育教学常识却被广大的语文课堂教学所忽略,或被挤到了无人理睬的边缘,当一个理应做好的常识被当下的教育教学和社会挤压到无人理睬的时候,还不该提出“人生语文”教育教学的理念吗?还不应该呼吁要走人生语文的正道吗?


为此,我们的语文人有责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一点挽救性工作,提出人生语文教学理念,也算是尽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更何况语文教育教学的天性就本该是“人生语文”之教育教学呢?因为这样的教学,是从语文教育的终点思考,是考虑学生为什么学语文,是考虑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具体实施教学改革是从关注语文能力的起点出发,并追寻朴素本色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是语文教学达成高效课堂的基准。


当然,还有老师问“人生语文”的理念在新课标已有体现,为何还要提倡“人生语文”的教学理念呢?

我这样认为,新课标提出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总的定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们的一些知名学者的意见,就众说纷纭了,从而使广大语文教师无所适从。例如,你问语文教学要培养什么能力时,有的学者会告诉你应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审美能力;有的学者会告诉你要教会学生积累,逐步提升语文素养;有的学者会说要培养语文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基本文体的写作;有的还会告诉你只要学会读与写就可以了;有些作家还会说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让中学生学会创作等等。但你若再问,这些能力应怎样培养时,他们或者说只要认真读书就可以了,或者说只要养成勤于观察和写日记的习惯就可以了,或者说只要培养学生喜爱语文课就可以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你再问,很多学生他就不喜欢读书、就不注意积累,就不愿意写日记,你说怎么办呢?他们大都会告诉你,那就看你们语文老师的本事了,我原来如何如何。但事实上,现在的学生不是那些“学者”和“作家”自身,你教的学生不是经过选拔的大学生,你语文教师还是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说到底,我们语文教师要有自己课堂教学的理念和实施教育教学的具体方法。其实,我们只要从人生发展的角度考察,语文教学教什么,怎样教,语文教师作为专业人士自然就会看清问题的实质。


另外,自2001年以来,有语文教师提出“本体语文”、“青春语文”、“诗意语文”、“绿色语文”“快乐语文”等教学理念,这是语文教育教学进步的表现,但语文教学是为学生人生发展奠基的工作,是为学生人生发展提升语文素养和思想精神境界的工作,我认为用“人生语文”来概括我们的语文教学理念,更为恰当,也更能反映语文教育教学的本质。


语文学科内容,纷纭复杂,浩瀚无边,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能认清并抓住其本质,必然会陷入茫然之中。例如,有老师在语文课上结合课文内容讲了讲哲学的人生境界,有的讲了历史人物的奋斗精神,有的讲了政治经济学的概念,这些偶然的穿插可以不可以?如果只从语文的本体概念出发,只强调语文要学语言和研究语言的话,这就是“泛语文”了,如果这样的话,这不就把语文教学“窄化”了吗?需知,语文学科的教化作用,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无法替代的。如果仅仅局限于语文的工具性,学生的人生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生智慧的丰富,都将受到局限,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人生发展,就连思维认识能力提升都难以做好,其思想和作文水平的提升必会少慢差废,更何况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作家的奋斗史,作家的境界,作品中的真善美假恶丑,都是学生认识人生与社会的凭借之本,“文学即是人学”恐怕没人怀疑,但若在语文这块包含大量文学作品的教育教学中舍弃“人生”因素,岂不舍本逐末?岂不与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吗?


其实,提出“人生语文”教学理念是有其理论依据的。


理论依据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意思: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③。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历史。离开了人的需要,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都将不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学生的本质需要是求发展,语文教育理应满足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中国21世纪议程》第6章“教育与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明确指出:“提高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④毫无疑问,语文教育自然要按照人的发展需求,为学生人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这是“人生语文”教学理念的重要理论依据。


从哲学意义上说,语文与社会、人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语文来源于社会和人生,是社会和人生的反映;另一方面语文又反作用于社会和人生,对社会和人生有着重要作用。作为交际工具的语文,它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起着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作用;作为文化载体的语文,它使传统文化得以流传,使现代文化得以传播。明确了这一点,关注社会和人生就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人生语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引导学生关注、干预社会,实现自我人生的发展和完善,引导学生学会现代人所需要的本领——阅读和基础写作,从而“知人论世”。


“人生语文”的教学理念与新课标关注学生人生发展的精神也是一致的。我国教育部制定的新课标,其核心就是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⑤ 。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新课标在第一部分“前言”中这样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⑥ 高中(实验)课标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标,都特别强调学生的人生发展,特别强调现代社会需要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故此,人生语文教学理念的提出与国家课标精神高度统一,是新课标精神的在具体教学中的实施与表现。


“人生语文”提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受深圳人才成长启发而形成的教育思想。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的发展看,语文教育更应着眼于人生发展。深圳发展这样快,得益于中央解放思想的政策和充分释放人的潜能的思想。从1992年开始,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每年都在以40%以上的速度成长,从业人员也从最初的2万骤增至几百万人,如此迅猛发展的关键就是能够为人才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人生得以良好发展。这些人才追求独立的思想,不迷信权威,不依附权贵,不追求升官,有的甚至敢于突破体制的限制。而这些人又都有良好的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有想象力和创新力,作为为人生为社会的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有责任从人才学的战略高度考虑学生素质培养的问题,这样才与人才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大家知道,深圳的高端人才马化腾、王石、侯以贵、任正非、马志民、黄宏生、王世桢、马蔚华、马明哲等,他们的成功人生凭的是什么?是凭应试和学习语言形式而成功的吗?我作为生活于深圳的一名语文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启发——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人生发展着想,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大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其实,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李政道、杨振宁等伟人与科学家,就连鲁迅、矛盾、王蒙等这些作家以及叶圣陶、吕叔湘等语文教育家也没有一个只是凭借应试和学习语言形式而成功的。我也相信;人才的成长,绝不是语文课一科所能完成的,但是,语文课要吸收人才学的观点,围绕育人的目标和人的核心素养设计教育教学内容、程序与方略,在培养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同时,在学语言形式的同时,还要挖掘语文中人的精神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其精神境界,启迪和丰富其人生智慧。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育应该走人生语文”教育的正道,因为这种教育的根本在于着眼人生发展的基础,通过读写互动、言意互转发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核心素养,培育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善于学习的人,培养具有独立精神、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人。这样的语文教育,才能为学生人生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才是语文教学应走的正道。


参考文献:

① 陈继英《人生语文与构建生本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

② 原载《同舟共进》2007年第9期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④ 中国国务院《中国21世纪议程》1994年7月;

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⑥教育部义务教育新课标:语文(2011年版)


63 27346 63 17293 0 0 7628 0 0:00:03 0:00:02 0:00:01 7628(作者自负文责。未经授权,他人不得转载)


作者简介:陈继英,河北省献县人,深圳市首届教育名家,著名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正教授级),深圳市教育局“人生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组长,曾担任广东省高中语文教学水平评估及示范高中评估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地方骨干教师培训讲师团”专家,深圳教师继续教育主讲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主讲专家。曾获河北省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实验教师称号以及深圳市继续教育优秀授课教师称号,中华语文2012年度'最人物'。

他是“人生语文”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构建者,被有关教育专家评论为“思维核心,读写互动”作文教学体系代表人物。他曾主持“新思维作文教学体系研究”,“人生语文教学艺术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课题研究,发表教研文章200多篇,出版学术性专著《语文教学的战略思维与艺术>>《新课程新思维新高考作文教程》《中学生写作思维指南》多部,主编或参编《课堂教学新坐标》等书二十多册。应邀讲学在各地讲学200多场次,广受各地专家和广大教师好评和追捧。教育部主管的《教育文摘报》曾以头版人物专题报道其教改经验与事迹,《语文学习》《语文月刊》等期刊及一些综合报刊也曾以专题人物对其教改事迹和经验进行报道和推介。

 转 发 是 一 种 美 德  

长按此二维码 识别关注本号 

分享更多美文

依托单位

深圳黄元华名师工作室


有意合作者请联系“情怀君家园”园长

黄元华主编

微信:hyh7261917,QQ:2603126632

投稿请发至邮箱:2603126632@qq.com


“情怀君家园”宣言

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感动。

总有一些事让人不忍放弃,相携坚持,

总有一群人胸怀理想,心忧天下。

精诚合作,互助共进。

天下兴亡,你我责任。

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感恩有您,情怀永存!


恭候朋友们尽快长按上面的二维码识别关注本号,并惠赐大作!有您相伴的日子,情怀君倍感温暖,步履更加坚实,意志更加坚定,胸怀更加博大,目光更加高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