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共创营·低碳百科”:听李来来博士谈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低碳发展关键路径
“低碳共创营”由 Impact Hub Shanghai 和绿色创业汇联合主办、推出,并获得了汇丰中国和恩派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此项目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危机、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次积极尝试,旨在启动大企业与初创小企业间的链接。2021年首期“低碳共创营”聚焦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食品饮料行业。
“低碳共创营”| 2021食品饮料产业共创计划目前已经进入产业对接阶段。在7月28日的中期辅导(点击文字链接了解详情)中,“低碳共创营”的联合主办方不仅为创业团队准备了关于创新方法学的完整梳理,更是邀请了绿色创业汇首席专家、世界资源研究所前中国首席代表李来来博士,就双碳目标及减排的经济手段做了主题分享,帮助创业者更全面地掌握双碳目标背后的全球宏观视野。
Q
A
低碳共创营
李来来博士
A:如果看现在的整个气候变化趋势,我觉得适应气候变化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大家对“减缓”已经有了很强的意识,但是对“适应”还不是特别关注。像今年郑州的大水,我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会突然下这么大的雨:首先雨量这么大,其次发生在北方。过去的汛期都是在南方开始,即使是1975年河南发大水也是在河南的南边、驻马店,今年却到了河南的北边。这些其实跟科学家对气候变化的研究预测都是相符的:包括降水线北移,降雨的时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有越来越多发的极端天气,而且极端天气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真的应该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了。
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比方说,欧盟在2013年甚至更早就开始自己的适应战略,包括美国,大家都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比较消极的一个国家,也很早就采取了适应战略。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本来就很多,所以像紧急救助、抗灾救灾,这都是“适应”,必须要采取行动,而且要有很多层面,比如战略层面、技术层面,早一点行动就早一点受益。有人想我今天做了预防,明年没有那么大的灾,不是亏了吗?我觉得这些观念都得改变。
其实国内也在做了,我们2010年在宁夏做调研的时候,当时一个村的村民就说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对降雨很敏感。比如那个时候的降雨情况乱七八糟的,有的时候该下的时候不下,要不然就洪涝,恨不得把一年或几年积攒的雨都一下子下下来。对此,他们村里也有一些自己的适应方式。他们在村里头弄了一根线,然后设一个铃铛,像以前的烽火台一样。这个就是预警系统,在气候灾害面前,信息系统其实非常重要的。现在有更好、更先进的技术了,这些都可以尽早实现。另外,决策机制要非常有效。在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要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决策机制来指导和管理救灾、减灾。
A:我觉得减缓气候变化也好、适应也好,技术是能够提供最及时、最有效、最直接的解决方案的,技术创新非常重要。针对技术创新,我觉得第一点,就是要有充分的投入,要让创新者们有创新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市场、氛围、创新的环境,不能禁锢他们。
另外我觉得不要太在意规模。很多时候我们只想支持能够大规模应用的技术,但其实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问题本身的多样性,每一个地区的问题都不一样,所以不能要求一个方案解决所有问题。我觉得要允许多样性,允许小而美,不能全都追求大规模。我觉得现在规模经济这个概念也重新考虑一下:这个“规模”可能是很多小的、不同的东西构成的规模,你得去考虑因地制宜。小而美的解决方案可能暂时缺乏规模和影响力,但是只要能解决一方的问题,我们就应该让它去解决。更多地鼓励小规模和多样性,才能刺激技术不断发展。
A:主要还是前面提到的“减缓”和“适应”两个方向:
就减缓的技术而言,中国现在提出2030、2060的双碳目标本身就很具挑战了,但是如果技术创新也能跟得上的话,我觉得不仅是实现咱们的双碳目标,而且更进一步地跟上全球的2030温室气体达峰、2050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也是很有希望的。
另外就适应来说,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成本低的同时但是韧性又很强,诸如此类需求,我觉得都有待于技术的创新。气候变化、自然现象是一个指数现象,我们日常觉得气候变化没什么影响,但实际上是在不断积累然后一下子就爆发了,就像今年的郑州暴雨。唯一能配比自然界指数现象的就是技术创新。技术的发展没有弯道超车这一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轻易就成功,但我相信创新最成功的国家,他们可能经历的失败也是最多的。
今年“低碳共创营”的入营企业| 都是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技术创新的优秀创业企业,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低碳共创营”联合主办方也将在 Impact Hub Shanghai 的微信视频号上推出“入营企业快问快答”系列,向大家具体介绍创业企业的创新技术,也欢迎感兴趣的伙伴持续关注“低碳共创营”的后续动态。
低碳共创营
联合主办单位
“绿色创业汇”是国内首个绿色创新创业扶持平台,用“辅导加速”+“影响力投资”的模式,帮助早期环保创业者摆脱生存困境,注入“可持续发展基因”,实现“从1到10”的成长。
“绿色创业汇”希望通过支持解决环境问题的创业者,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可持续地成长,在取得商业成就的同时,作出环境与社会贡献,实现“义利并重”!
2003年,“绿色创业汇”的前身“新经济中国项目”诞生,2013年“绿色创业汇”成立,深入辅导企业上百家,足迹遍及全中国。
绿色创业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