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穷人家的孩子一辈子都是穷人,这已成社会发展规律

把科学带回家 中产读本 2018-10-31

来源 | 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

作者 | Helen Pearson 《自然》(Nature)特刊总编。

编译 | 七君


看过著名的纪录片《人生七年》(7up)吗?这部纪录片从1964年开始追踪记录14个7岁英国儿童的人生轨迹。


在这部纪录片里,7岁时上了私立学校的几个来自上层阶级的孩子最终上了牛津大学,成为律师,在56岁时收获了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他们的子女也沿着他们的老路前进。而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在56岁时从事的是修理工、保安一类的工作。


纪录片《人生七年》(7up)


这不禁让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些人的命运具有代表性吗?他们是真实的社会的缩影吗?阶级固化真的如此难以破除吗?


实际上,科学界在这部纪录片拍摄前就已经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而且,他们已经有了不那么动听但却不绝望的答案。


1950年的伦敦街头

@ Haywood Magee


1946年3月6日是一个星期三。那一天,David Ward 出生在伦敦附近的一家犹太医院里。在那一周,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共出生了16 695名婴儿。


在1946年3月的这一周里,一些科学家把这些新生儿都做了记录,并像纪录片《人生七年》那样持续跟踪着他们的人生。这项到目前为止尚未结束的研究是人类历史上历时最久的人类发展研究。这些被研究的对象现在已经70有余,他们是这个地球上被研究得最透彻的人类。


这个系列的纵贯研究叫做英国出生队列研究(National Birth Cohort Study),研究的初衷是为了找到19世纪以来英国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因为对这批40后的研究获得了丰厚的成果,后来英国政府又资助了对出生于1958年、1970年、1990年,以及2000-2001年的新生儿的类似长期跟踪研究。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起起伏伏,但随着一个人的逝去,这些痕迹往往就彻底消失了,有谁的人生是在一群科学家的严密关注下展开的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7万人是“幸运”的。



他们的智商、学历、结婚日期、头发的颜色、DNA、指甲、乳牙,甚至脐带都被记录和保存了下来。他们父母也接受了细致的调查。比如1946年时,所有英国新生儿的母亲被问了这样一些问题:你是不是每天都喝政府配给的1品脱牛奶?当你照顾孩子的时候谁照顾你的丈夫?你在日常服饰还有孩子的衣服上的花费是多少?


这批包含着整整5代英国人的7万人的数据成为了医学、流行病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宝库。这些人的数据产生了超过6000篇学术论文和书籍,并且推动了在妇产、幼教、基础教育、经济学、社会流动性、医疗等方面的政策的制定,其意义可谓深远。


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像英国这样做过类似的研究。可以想像,别的国家的学者一定非常嫉妒英国人的前瞻性和实践力。但可惜的是,除了相关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以外,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些研究。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和这项研究得到的结论有关。


先说结论。这些研究揭露了70年来英国社会的阴暗面——社会的不平等一直存在,阶层的流动缓慢而粘滞。


另外,在整整5代人中都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令人心碎的现象: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更差,也更不可能找到工作,他们的健康问题也更多。


输在起跑线上


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英国童工

@ Jane Bown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出生于1946年的那批孩子的教育问题。


由于1944年,英国通过了《1944教育法令》(1944 Education Act)。该法令的目的是,不论阶级出身按照资质将孩子分成3类,并给予相应的教育培养:最聪明的孩子上文法中学,中等孩子进入现代中学,资质平庸的孩子进入技术中学。


而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进入文法中学学习的主要因素是一个名为 11-plus 的考试,该测试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一视同仁,只看分数而不看阶级。这为检验家庭背景对教育的影响提供了完美的平台。


那么,如果只看天资就可以被录取,阶级的影响真的就消失了吗?


答案是令人痛心的。相关研究显示,即使和中产阶级以及上层阶级的孩子一样聪慧,来自工人阶级的儿童更不可能通过11 plus考试。这个现象被称为“天资的浪费”,并且被写入所有英国教师的必读书目——《家庭与学校》(The Home and the School )中。


《家庭与学校》(The Home and the School )


再如,2012年,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人类发展和政策教授 Ingrid Schoon 和同事调查了出生于1989/90年的近1万人(the Longitudinal Study of Young People in England )和出生于1970年的近1.3万人(British Cohort Study)在18岁时的就业和受教育情况。


结果发现,来自最贫困家庭的孩子在18岁时更可能处于三无状态——没有工作、没有上学、也没有在接受培训。



在社会流动性方面,这些研究得到的结论也是血淋淋的。从5代人的数据来看,英国社会的阶层流动性正在变得越来越低。


和1958年出生的那代人相比,70年出生的人的收入和父母收入的相关性更高。这说明社会流动性变低了,一个人的经济状况愈发取决于他的父母,改变一个人的阶层变得更难了。


参与和领导这些研究超过30年的伦敦大学学院公共卫生学教授 Michael Wadsworth 表示,“总而言之,你成年时的经济和受教育状况受到你的家庭背景的强烈影响。”



贫穷和肥胖



在研究开始的40年代,战争刚刚结束,英国的食物供应还是配给制,那时几乎找不到肥胖的孩子。但是到了80年代,随着经济的腾飞,许多人可以开车去餐厅吃饭,而人口中胖子的比例也随之激增。


这些研究的数据显示,肥胖的儿童更有可能长成肥胖的成年人。在千禧年左右出生的肥胖或体重超标人群中,23%的人在3岁时就已经肥胖了。


虽然不同阶级的人都随着社会发展而变胖,但是贫困人口的肥胖速度却超过了其他阶层。出生在社会经济状况优良的家庭的孩子罹患心脏病的可能性也更低,也更不容易肥胖。


而肥胖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就业面,尤其是女孩。2005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上的对70年出生的16 567个婴儿的纵贯研究发现,从小到大(10-30岁)一直肥胖的女孩更不可能找到高收入的工作。



依然有希望


从这5代英国的数据来看,生于贫困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消极的影响,贫困限制了一个人在社会阶梯上能爬多高。但令人宽慰的是,每一代“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中都有飞出鸡窝变为凤凰的案例。


那么,这些孩子是如何摆脱贫困的魔咒的呢?


这些研究也提供了一些解答。父母在孩子的幼年给他们更多的关注,以及父母的某些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抵消一部分贫困的影响。


先来看看幼年教育。


2006年,一项叫做 Bucking the Trend (逆势而行)的报告研究了那些出生在1970年、来自家庭贫困家庭,但是后来获得了很高的教育水平并摆脱贫困的“凤凰男女”。这项研究的结论是,父母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的教育投入对孩子摆脱贫困来说最为关键。


什么是对孩子的教育投入?


多和孩子说话、多倾听孩子、关注孩子的行为、对孩子表现出爱意的家长养育出的子女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在校成绩,成年后在工作上也更可能取得成功。在5岁时父母给自己读书、在10岁时自己的教育被父母关注的孩子在30岁时更不可能陷入贫困。



另外一个能够反制贫困的因素就是父母的“三观”,父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儿女日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2012年时,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NIESR)的首席宏观经济学科学家 Angus Armstrong 对1958年出生的那些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进行了调查。该研究发现,相较于家庭收入,父母是否相信“世界是公正的”这个指标能更好地预测孩子的在校成绩。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相信世界是正义的,相信一个人通过努力能够取得成功,那么他们的孩子就更可能摆脱贫困的桎梏,提高自己的阶级。


1947年的婴儿态的 Ward (上)以及1976年时的 Ward 和2个孩子(下)

@ David Ward


现在,被追踪的参与者中已经有13%的人死去。不管这些人生前过得是好是坏,他们的一生都已经载入科学的史册。生于1946年的 Ward 说,“我把这些研究叫做另一种传记。在科学记录里的是另一个版本的你。”


值得欣慰的是,不管这7万人的人生最终证明了阶级固化还是提供了反例,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获得了永生。这7万人和他们的研究者已经成就了一次伟大的社会实验。


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转载请联系 kids@huanqiukexue.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线索爆料:fuchao@17getfun.com

—  热 文 点 击  —

点击蓝字即可查看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