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你也属于这7类人,那劝你三思一下别出国了!说不定就后悔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腰线 Author 桑桑姐

作者:桑桑姐
来源:腰线(yaoxian6)

在有些人看来在哪国生活成了“屁股之争”,这让我比较意外。

其实最终喜欢在哪过日子,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非常私人化的选择,拿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对方的人生,那一定是怎么看都不对劲。

那些异地扎根的新北京人新上海人,就是不爱自己的家乡了吗?

那些决定逃离北上广过小日子的人,就一定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吗?

不见得,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也有人问我,自己的或孩子的情况适不适合出国,我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和体会总结了以下几点,说得不完善的地方,请多包涵,理性探讨哈(求生欲满满)。

 ▎女生相对更适合出国
 ▎男生更适合国内发展

说个大家想不到的冷知识,在海外,华裔男孩可能正遭遇着隐形“逆向歧视”。

去年,我在家长群里看到一个签名请愿活动,亚裔男孩的家长们不满藤校和名企录取的时候,对女生的偏爱。

本来亚裔成绩优秀,就在录取配额制中不占优势,亚裔男生又因为性别平等的背景,蛋糕被切得更小。每年都能看到SAT接近满分运动音乐全能的男孩,被藤校集体发拒信的新闻。

在国内申请海外的名校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每年8所藤校在中国录取150人左右,女孩就占了100多。


工作后,女性面临生育和家庭的压力,但是在国外,女性会轻松很多。

很多公司允许在家工作,异地办公,可以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继续职业生涯;
有成熟的daycare机构,如果妈妈必须工作,一两个月的婴儿就可以送去全托;
职场性别歧视相对较少,我好朋友怀孕8个月,挺着肚子通过面试拿到了不错的offer;

MIT的教授为了让女博士安心科研,在实验室里专门给她买了一张婴儿床,让她带着孩子来上班,教授并没有觉得读博期间怀孕会耽误进度,反而说这是“双赢”。


在国内,对职场女性来说,生育就是一道分水岭。

国家9月9日刚刚颁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的权利,消除职场的性别歧视。但是落到企业主头上,可能就是另一本账,女员工的怀孕、产假、哺乳假、三胎计划,如果没有真金白银的补贴或减税奖励,想让老板自己主动去承担这个成本,只能靠个人觉悟。

在女性退守家庭,成为后盾的同时,男性纷纷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事业中,提升自我价值。

当他们成为了领导,也愿意招能加班能干活的男员工,默认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不管明面上承认不承认,男性职场性别红利还是巨大的,在国内发展,没有了逆向歧视,比国外空间更大,能摸到的天花板会更高。

 ▎陶渊明们更适合国外
 ▎野心家们更适合国内

卷与不卷,是两种人生态度,有人就喜欢采菊东篱下,有人就喜欢看尽长安花,没有孰高孰低,各取所需就是很好的一生。

到了国外生活的人,慢慢都变得佛系起来,因为竞争小,社会福利兜底,不用使出全力冲刺,摸摸鱼也能过得不错,很容易自我满足。

比如我的事业心就不如朋友们强烈,佛系更新,偶尔失踪。

我可不可以做得更好?当然可以。像朋友们那样,组建编辑团队,每天开策划会,保持日更频率,把影响力拼到0.1%,但是我也会收获更大的焦虑。

日子久了,更觉成功只是纸上富贵,我们这个行业的顶流们,身败名裂的有,一夜号没的有,进局子的也有,楼起楼塌,也就是瞬息之间。

我没什么成功的野心,10w+和番茄大丰收给我带来的快乐是一样的。

但是也肯定有很多人不满足我这种搬搬砖,种种花的中不溜秋的生活,他们有更高的抱负和理想。

发达国家的蛋糕早已切完了,已经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而发展中国家在以梦幻的速度崛起,国运就是最大的风口,此时不飞,更待何时?

有野心的人,想一览众山小的人,让他天天在后院赏花喝茶,简直比坐牢还难受。

所以先了解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再决定选择何种生活方式。


 ▎理工科更适合出国
 ▎文科生性价比太低

我自己就是文科生,这段你们就当自黑吧。

我只知道北美的情况,重理轻文很严重,STEM的OPT(实习找工作)有36个月,文科的OPT只有12个月。

同样的名校,同样的学费,文理科毕业在起薪上就是天壤之别,赚钱的能力更不是一个档次。

一个学法律的朋友,毕业在大城市只能拿2000多刀的起薪;妮莫的小学老师,不错的学校教育本科毕业,下班了还要去打另一份工,因为小老师一个月的月薪只有2800,根本不够生活。

一个大学的纯文科教授,年薪到手可能不到10万刀。而码农们,毕业起薪就是10-20万刀,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按现在的大厂package,一年都是40-50万刀——还不用996,可以远程办公。


我认识许多文科生(甚至包括生物会计等),读完后找不到工作,都去读了码农培训班,工资瞬间翻三五倍,别说文科生数学差逻辑差,人都是逼出来的,潜力是无限的。

如果家里不是有矿,可以毫无生存压力地搞搞文学和艺术,那还是以就业率选专业吧。

 ▎社交恐惧症更适合出国
 ▎社交牛逼症在国内发展更好

很多人对国外不太了解,总嘲笑海外华人无法融入主流社会,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一定要融入盎格鲁-撒克逊文化,才算“活得成功”?这种刻板印象本身就带有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的自卑感。

其实北美已经把曾经的“熔炉文化”,改为了“沙拉碗文化”和“马赛克文化”,因为它最终发现做不到完全的融合和统一,只能五色杂陈,多元并存,美美与共

(从大熔炉到马赛克的转变)

性格比较独的人,在国外生活会更自在,你有真本事能吃上热乎饭就好了,没有人在乎你怎么怪,结不结婚,生不生娃,喜欢男的还是女的,对亲戚热不热情,也不求你融入什么集体。

像我这种轻微社恐患者,从前能独立完成的项目,就不想麻烦别人,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多次被批评没有团队意识,后来干自由职业了,才真的松了一口气——总算不用大家一起手挽手去上厕所了。

而擅长沟通、喜欢社交的人,在国内的事业发展,是很大的加分项。

主动开拓关系,维护广泛的人脉,愿意参加各种聚会,会讲PPT和写邮件,和内敛沉静的大多数人相比,很容易在单位里脱颖而出,平步青云。

无论你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能够做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
 
 ▎国外是老弱病残的天堂
 ▎中流砥柱们的天花板

小孩老人和特殊人群真的很适合生活在国外,对弱势群体太太太友善了(当然也都是纳税人的钱支撑的)。

但是正在事业发展高峰期的中流砥柱们,可能就没那么美好了,毕竟许多中年人心中还是有升官发财的梦想,除了生活舒适,还想实现社会价值。

作为少数族裔,从小缺少“领导力”的激励,又不像印度人那样热衷抱团互相提携,华裔中年人的职场天花板,是客观存在的

我身边有不少精英人士选择回国,因为国内给出的优厚引进条件,是这边给不了的。

人往高处走,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利弊,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底层出国的红利高
 ▎中产家庭需要谨慎权衡

我之前在一个群里,群里基本都是一线城市的中产,里面有位做移民生意的先生,整天发表一些类似“出国扫厕所也好”“牺牲一代人,幸福三代人”的言论。

我觉得过于极端了,把国外描述成天堂纯属大忽悠,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什么家庭最适合出国呢?

私以为是底层,阶级跃升的可能性几乎是100%。

中国人真的太吃苦耐劳了,第一代白手起家,第二代开始,一定可以进入中产阶级,甚至是精英阶级。


但是对中产家庭来说,出国之后依然是中产,改命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对子女未来期望特别高的家庭,或者是在一线城市已经掌握资源人脉的家庭,收益率可能还不如在国内享受红利。

我在油管关注了一个开长途货车的博主,他是厦门大学毕业的,早年来美,找不到工作就干了这行。我还认识一个90年代因访学机会黑下来的名校副教授,现在还在企业当职员。

虽然他们也过得很好,但是我还是会俗气地瞎想,如果当年选择了另一条路,他们会不会创造更高的成就呢?

 ▎动手能力强的人适合出国
 ▎喜欢便捷的人适合国内

我带孩子回国过暑假的时候,她最期待的事就是点外卖、过早和跳广场舞,到处是活色生香的烟火气。

国内的生活太方便了,无论是看病、外卖、保洁、维修、网购、办事……都是分分钟的事。

国外的人力成本太高了,预约太漫长了,以至于把一个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都逼成了手艺人。

如果你上小红书看看海外华人的生活,自己做木工,自己浇水泥,自己盖房子,自己装修的,比比皆是,各个神通广大。

我老公以前是自理能力为0的人,现在自己能切割木头铺木地板,躺在水槽下换水管,我一个南方姑娘,现在被逼成了白案师傅,北方的戗面馒头、大懒龙、春饼、花卷样样能来。

每天一边工作,一边还发着面包。


没办法,生活会把你雕刻成它想要的样子。

天生手残的同志,对办事效率有要求的同志,还是慎重考虑,这里一切都要自力更生,一个客服电话能打俩小时,预约个B超要一个月,你能不能忍?

所以在哪生活,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还是取决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想过怎样的人生。


还有很多想说的,但本文篇幅太长了,其余留着下次再分享吧,最后讲个种花的彩蛋吧。

我新买了一盆大球菊,放在车库门口迎接秋天的到来——家家户户都放此处。但奇怪的是,我的球菊发型一天比一天凌乱,逐渐爱因斯坦化。

观察了一下,我家车库门口朝北,而秋菊喜阳,没有足够的阳光,自然会枝条徒长不开花,我把它挪到全日照的露台上,三天之内,各色花朵渐次开放,煞是好看。

我还有一棵无尽夏绣球,栽在后院,一过中午就开始蔫头耷脑的,花球没几天就容易变成棕色的抹布。这是因为我们这里夏天阳光太毒,本身喜欢斑驳树影的无尽夏,根本承受不了阳光的热烈,挖出来换到树荫下种,绣球的精气神马上回来了。

这说明了什么?在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呈现最美的状态。

树犹如此,人类为什么还吵个不停?


作者简介:桑桑姐,笔尖锋利,内心柔软,在正确与有趣之间,选择后者。个人公众号:腰线(yaoxian6)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在文首标明:来源“北美留学实验室”

-END-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