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庆祝建党百年专题 | 秦宣: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分期的多维解读 ——以党的文献为依据

秦宣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2-04-25

点击上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Profile/

「秦 宣」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已经奋斗了百年。一百年来,中共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苦难走向辉煌,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对党的百年历史进行客观描述,需要从不同学科、不同维度去进行。

01

从史学维度看,中共百年史可解读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战争与革命年代,是以“革命型的政党”出现在政治舞台的,自成立之日起,就“担当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肩负着动员、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艰巨任务。从1921年成立到新中国诞生的28年间,“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标示。

关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段历史,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将这段历史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革命”“建设”“改革”经常被用来描述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主要工作。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将我们党的历史分为“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作为时间范畴,“革命、建设、改革”分别表述中共百年史前后相继的三个历史时期;第二,作为实践范畴,“革命、建设、改革”又具有共时性特征,三者交织在一起,辩证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进程中;第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还必须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把革命、建设、改革统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02

从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维度看,中共百年史可以划分为使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历史时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时起,就确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就肩负起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此后,明确将中共百年史划分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站起来”以何时为标志?这段历史的下线是何时?相应地,“富起来”的历史起点为何时?从党的文献和领导人的讲话看,“站起来”的时间下线有三个,因而“富起来”的历史起点也有三个:一是以一个全新的民族国家的诞生为标志,“站起来”的时间下线和“富起来”的历史起点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是以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为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则为“站起来”的时间下线、“富起来”的历史起点;三是以“站住了”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始为标志,则“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始是“站起来”的时间下线和“富起来”的历史起点。

第二,“富起来”和“强起来”两个时间段的分界线在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进入“强起来”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新发展阶段,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到21世纪中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

第三,如何认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关系,把握其中的历史逻辑?“站”“富”“强”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站起来”是“富起来”“强起来”的前提,“富起来”“强起来”是“站起来”的保障。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03

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维度看,中共百年史可划分为二、三、四等不同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奠基立业,立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百年来,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也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中共百年史也可以解读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或者解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史。

从党的文献看,中共百年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可从不同视角进行解读:

第一,如果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成熟这个维度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标志,中共百年史可分为前半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后半程(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两个历史时期,只是后半程刚刚开始,远没有结束。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二,如果把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共党史当作中国共产党探索建立社会主义的第一个阶段,而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共党史以进入新时代为界划分两个阶段,则中共百年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同样,如果把改革开放前的中共党史以新中国成立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而把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看作是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阶段,那么,中共百年史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三,如果把改革开放之前的57年和改革开放之后的43年分别划分为两个阶段,前者以新中国的成立为分界线、后者以进入新时代为分界线,则中共百年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04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维度看,中共百年的理论创新史可划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个历史阶段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维度解读中共党史,必将面对以下问题:

第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经历了哪些阶段?产生了哪些理论成果?从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看,以党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六大、十八大为分界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先后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底有几次历史性飞跃?从党的文献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如何看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只是这次飞跃还没有结束,这一思想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目前还在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进程中。

总之,中共百年史可以作不同维度、不同学科的解读。党的文献中关于中共党史的历史分期是多维度的,因而分期也不一样。如何对中共党史进行阶段性划分,这是我们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成就和经验必须正视的问题,也是需要认真进行学术研究的问题。 


注:原文刊发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全文约15000字,以上内容为文章节选,仅代表作者本人学术观点。如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平台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迎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主编:刘伟

国内统一刊号:CN11-1476/C


版权所有

如需转发,请联系授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链接我刊网站下载PDF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