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点击上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关注我们
目 录
摘 要
[摘要]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复制,更不是对西方现代观念体系的迁移,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探索,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问题为导向,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取得百年探索的成就。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学术使命,秉持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
中国之理
党的百年奋斗中与时俱进推动工业化的
道路选择与经验启示
张 辉 闫强明 吴 尚
[摘要]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远景指引,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特殊国情,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工业化优先特别是重工业超前发展、继而注重农轻重协调并举、进而实现工业化超常规加速发展并最终转向开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独特道路。这种工业发展路径,打破了一般意义上先行国家成功工业化的产业梯度升级规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稳定性、工业体系完备性和空间布局均衡性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广大发展中经济体提供了成功工业化的新模式和新思路。通过梳理分析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演进逻辑和经验得失,本文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在实践中求突破的工业化政策是中国成功工业化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党的领导;问题导向;转型发展[作者简介]张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闫强明(通讯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如何避免陷入域内过度竞争窘境、推进实质性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中国管理学界为典型案例开展过程研究,从多方主体间主动或受动的促进与制约关系出发,构建一个体现时空多维性、复杂性的学术生态系统模型,从“关系—过程论”角度剖析学术域内过度竞争的成因及解决之道。基于中国管理学界历时性演化的过程分析显示,学术生态系统具有产生自发秩序的自组织特性,正、负关系交织使得整个系统能够在当下借助负反馈机制实现稳定性,而未来又可通过前置要素由隐而显的复现过程克服潜存的锁定而实现螺旋式发展。将深蕴整体观、动态观和辩证观的中国传统过程哲学思维用于阐释学术域内过度竞争产生与消解的过程及态势,揭示系统在要素互动中产生内在动力的过程机制,可以为复杂动态现象研究注入中国智慧,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关键词]管理哲学;学术生态;演化;过程哲学;历时性研究
[作者简介]王凤彬,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哲学与组织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安百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刘露露(通讯作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李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
3
社科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2007—2019年27万条微观土地交易数据,分析了中国工业用地出让结构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基于分省份分行业的用地特征分析发现,2015年以后地区之间用地结构趋同度显著下降,而用地专业化程度上升;各省份之间用地结构的地理空间相关性较低,而经济空间相关性较高,表明经济水平相近省份之间的用地结构显著相关;土地价格差异的计算表明,由经济因素驱动的工业用地“内卷”现象仍然存在。本研究有利于甄别地区之间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的改善空间,对优化工业用地空间配置,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建设国内统一要素市场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工业用地;土地价格;行业结构;价格差异[作者简介]杨继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有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黄阳华(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行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
企业内部薪酬差距
王燕梅 贺 梅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薪酬差距;赢家通吃;租金分享;风险补偿
[作者简介]王燕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贺梅(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法治社会的内涵及其构造
彭小龙
[摘要]法治社会是我国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法治范畴。既有研究往往在将法治扩展至社会的意义上来理解该范畴,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向,却容易导致法治社会的虚化、泛化和空心化。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社会不仅在事实上参与法治诸要素的构造,而且是决定法治理想及其实现的内在变量,法治社会因而是一个涉及什么样的社会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构成法治的规范性范畴,由此可以说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为何必须“一体建设”,以及该范畴的独特内涵、构造及其基础地位。法治社会将以往法治理论缺失的社会拉回法治框架,对于回应社会变革及其挑战、创新法治一般理论、构建中国法治话语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社会治理;法治理论
[作者简介]彭小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北约新战略概念及其对欧洲的多重含义
房乐宪 曹佳鲁
[摘要]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安全局势不断恶化。在此背景下,北约于2022年6月发布《北约2022战略概念》。新战略概念与此前版战略概念相比,既有继承也有调整。北约出台新战略概念主要基于对俄罗斯威胁认知上升、美国持有的“新冷战”思维、北约盟国对集体安全的依赖及对中国影响力提升的戒备。新战略概念在重申北约宗旨、原则、核心任务和价值观基础上,全新评估其面临的战略环境,试图通过继续扩员、扩充军事力量和升级威慑战略的方式,对其认定的威胁和挑战形成战略优势。北约新战略概念对欧洲安全观、欧洲战略自主、欧洲安全秩序及欧洲的大国外交都有重要影响,对此加强研究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北约;新战略概念;欧盟对外关系;俄乌冲突
[作者简介]房乐宪,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教授;曹佳鲁,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诗人的生成与自我经典化
——作者生成论视域下的但丁
刁克利
[摘要]但丁一生为爱痴狂,也追求成为经典诗人。其创作是以爱之名塑造自己作为诗人的自我生成和自我经典化的过程。从《新生》到《神曲》,他不断提升恋人的形象,赋予贝雅特丽齐丰富的寓意和象征。他亦化身为恋人、语言与哲学研究者、迷茫者、朝圣者、见证者、辩护者、宣判者、圣徒、预言家等多重形象。诗人对恋人完美形象的刻画和对自己的经典化过程相辅相成。其实现机制主要是通过现实诉求,反映时代风云;探索诗学诗论,扩大思想容量;重塑空间和移位变形,完善诗歌艺术。《神曲》完成了对恋人完美形象的塑造,也确立了自己作为经典诗人的地位。
[关键词]但丁;《新生》;《神曲》;作者生成论;自我经典化[作者简介]刁克利,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宫体诗的遗产:虚拟京洛与情感塑形
蔡丹君
[摘要]在历史上饱受批判的宫体诗,是链接汉乐府与初唐歌行的不可忽视的一环。宫体诗抽离了汉乐府讲述城邑平民生活与家庭伦理的叙事内核,虚拟历史时空线索,将琐碎的物象、事类叠加在一起,建构出一种概念化的城市图景。城市街衢之间的游侠、倡妓等形象鲜明的特定人群获得凸显,并替代了汉乐府中作为主角的城市底层平民。同时,宫体诗人又提炼出类型化的世俗情感,或关于历史、人生沉浮的咏叹,或关于游子思妇的缠绵等等,将之作为城市图景的空隙之间隐伏的抒情笔墨。这些被塑形过的情感类型,最终凝结为初唐诗人所理解的“古意”。总之,从汉乐府、宫体诗到初唐歌行,中古诗歌文本内部的语言艺术发展过程,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关键词]宫体诗;古意;虚拟
[作者简介]蔡丹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从徙民初县到免臣迁居:
秦移民强国战略的构建
——以战国兼并战争时期为中心
于天宇
[关键词]兼并战争;移民政策;徙民初县;出其人;免臣迁居
[作者简介]于天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现代社会道德建构的视角转换
甘绍平
[摘要]霍布斯通过契约论开启了一种现代社会道德建构从单一行为主体向多重行为主体的视角转换。单一主体的视角是纯粹从行为主体本身的立场、态度、信念出发,而多重主体的视角则要求行为主体不仅是基于自身的道德素质、道德情感与道德智慧,而且还要精准地把对方或他方的立场、态度纳入自身的道德权衡之中,全面地探究自己践行道德要求时所需要的主体间的交互作用这样一种前提条件。多重主体视角的特点:一是认知到并处理好道德与利益之间的重要关系,并将人的启蒙了的利益需求视为道德论证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二是通过建构一种渗透道德意涵的结构伦理,通过制度来塑造所有行为主体未来行为的确定性与可预期性,使得道德要求即便是在囚徒悖论的严酷结构下也有赢得践行的可能。
[关键词]霍布斯;契约论;道德;利益;结构伦理
[作者简介]甘绍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马克思人的依赖性思想及其意义
刘志洪 杨熙贤
[摘要]“人的依赖关系”具体指的是人对人的统治与从属关系,即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和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从属。于第一大社会形态而言,它是在以自然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原始共同体解体后出现的新型政治性关系。原始社会不存在这种统治从属关系,从而不属于第一大社会形态。第二大社会形态同样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依赖性,展现为经济依赖关系和间接的强制劳动。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中,人的依赖性与物的依赖性相互表现和转化。人对物的依赖表现为人对人的依赖,人对人的依赖则直接地映现物的性质。物的依赖性是更为本质的规定性,构成人的依赖性之基础。第一大社会形态人的依赖关系是政治的、固定的,第二大社会形态人的依赖关系是经济的、不固定的。它虽同样存在根本的历史局限性,但呈现出一定的历史进步性,更有益于人的发展。[关键词]马克思;人的依赖性;人的依赖关系;三大社会形态
[作者简介]刘志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杨熙贤,复旦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欢迎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主编:林尚立
国内统一刊号:CN11-1476/C
版权所有
如需转发,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