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起点只有巴菲特的1%,却与老巴平起平坐30年,还搞乱了半个世界

2018-01-23 创投圈 心客创投圈 心客创投圈


洞悉混乱,你就可能变得富有。

——索罗斯


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

作者:迟玉德


1992年9月16日,索罗斯赚了9.58亿美元。


这笔巨款是从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手里赚的。半个月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押注100亿美元做空英镑,英格兰银行则祭出270亿美元外储予以反击,结果战败,只能眼睁睁看着滚滚财富涌向量子基金。


此役是索罗斯入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但他并没有满足,紧接着,他又做空了意大利和瑞典的货币,并趁乱大割日本的韭菜,再赚10亿美元。


以一人战一国,并且大获全胜,这是华尔街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索罗斯让同行们开了眼,后来他又把同样的戏码轮番上演。


1994年,他做空墨西哥比索,把当时的“全球第九大经济体”墨西哥,揍成了第三世界。


1997年,他做空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韩国、香港等地区货币,引发亚洲金融危机,一时间物价飞涨,股市暴跌,富豪们排着队破产,满眼尽是萧条景象。那之后,就没有“亚洲四小虎”了,“四小龙”则只剩下韩国。


靠以上战绩,索罗斯扬名立万,威震江湖。纵然狙击香港被中国强势还击,最终铩羽而归,各国政界对他依然敬畏三分。



1

你只有一条路,往上走!


亚洲金融危机后,索罗斯经常被人质问:你让那么多人倾家荡产,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索罗斯的回答是自己的一切操作都是合法的,合法赚钱,何痛之有?量子基金的办公室挂着一幅醒目的标语:我生来一贫如洗,但绝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一个人,大体经历过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才会立下如此誓言。索罗斯也是如此。


索罗斯是犹太人,这个身份带给了他最初的伤痛。


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那是大萧条的第二年,经济危机激化了民族矛盾,欧洲兴起了排犹主义。在充满敌意的环境成长,这给索罗斯带来了心灵创伤。


1944年,就连这样的日子也变成奢望,因为德军来了。


德军控制匈牙利后,开始有计划地捕杀犹太人,100万人杀掉40万。


索罗斯逃过此劫全靠父亲未雨绸缪,父亲一早卖了房子,办了假身份证,还弄了11个藏身之处。一家人东躲西藏了一年,终于等来二战结束。


重见天日的索罗斯渴望充满善意和希望的新生活,便于17岁那年前往英国,但英国给了他更深的伤痛。


索罗斯本打算投靠伦敦的一位姑妈,到了后才知道这位姑妈早已移民美国。当时索罗斯囊空如洗,匈牙利近乎破产的家也帮不上他什么忙,为了活下去,他开始打各种临时工,去当餐厅服务员,帮人刷油漆,到农场干农活……


这些工作挣不了几个钱,起初连饭都吃不饱。饥肠辘辘时,他就鼓励自己:“现在你已经跌到谷底了,今后你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往上走!”


1949年,攒到一点钱的索罗斯马上注册成为伦敦经济学院的一名学生,他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入学后,他刻苦学习,两年就读完了本科。


读书时,索罗斯最喜欢哲学,有心以此为业,他还尝试写一本哲学书——《意识的重负》,但写着写着写不下去了,他意识到自己能力尚浅,端不起哲学这碗饭,之后便弃文从商。


索罗斯先干了两年销售,卖手提袋,业绩始终起不来。心灰意冷后,他转行做金融,从见习交易员做起,慢慢赚到一点钱。


金融市场的波动让他兴奋,他觉得哪都是机会,但伦敦金融界论资排辈的气氛又让他窒息,不知何日才能出头。



1956年,索罗斯决定离开让他伤心的英国,去大洋彼岸那个繁荣自由的新世界碰碰运气。


2

抢占新世界


到美国后,索罗斯时来运转。


运气首先来自他的身份。


在伦敦时,他只是一个普通交易员,但到了纽约,他就成为极少数了解欧洲金融市场的专家。虽然他当时懂得并不多,但美国同行比他懂得更少,这就为他提供了一个空白市场。


彼时,各国金融市场基本上是隔绝的,美国人不知道还可以到欧洲市场赚钱。索罗斯让他们看到了这种可能。


1956年,为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英法两国和埃及打了起来。


三国开打前,索罗斯就敏锐地意识到航道不畅必然导致石油价格大涨,于是迅速进入一家从事欧洲证券业务的公司,然后组织伦敦的前同事搜寻相关机会。他把信息刊登到华尔街的行情表上,同时向各家经纪商推销。


这场石油投机持续了一年多,让华尔街的经纪商大赚一笔,他们因此记住了索罗斯,也对国外证券投资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初战告捷的索罗斯迅速扩大根据地,开始广泛深入地研究欧洲金融市场。


彼时,欧洲企业不像美国企业一样透明,光看年报看不透一家公司,索罗斯想到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与欧洲商界的管理层加强交往,自己亲身去体会。


这让索罗斯发现了不少独特的机会,几次胜仗后,他的话在华尔街越来越有分量。


1961年圣诞节前,索罗斯向摩根的负责人推荐一家德国公司,说该公司的股票被严重低估,他希望自己写出报告后摩根能跟投。不料那位负责人告诉他:


还写什么报告,难道我现在不能投?



那是索罗斯第一次体会到成功。


到美国短短五年就建立起如此影响力,索罗斯感觉自己走对路了:不跟旧世界的强者争抢,去抢占新世界。


后来他把这种传统发扬光大,率先进军法国、日本、意大利、墨西哥、东南亚等地市场,而且总是比同行早6~18个月布局。


这让他成为了美国国外证券业务的领头羊。


3

盛衰之道,财富之源


入行早并不必然带来竞争优势,索罗斯后来得以笑傲江湖,更得益于他的投资哲学。


前文提到,索罗斯大学时就迷上了哲学,毕业后还写了半本哲学书——《意识的重负》,虽然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弃文从商,但哲学还是融入了他的血液。


索罗斯蒸蒸日上的1961年,新任总统肯尼迪突然调整了金融政策,禁止美国投资者购买国外证券。这个巨变让索罗斯不得不再做改变,此后,他一方面转做国内证券业务,一方面接着写《意识的重负》,希望出版。


两年里,索罗斯把业余时间都用在写作上,并因此形成一套完整思想。


由于种种原因,这本书未能出版,但这套思想却被索罗斯应用到金融市场,发展出一套让他笑傲江湖的葵花宝典。这套宝典有一个很哲学化的名字——反身性理论


反身性是索罗斯对认知与现实互动关系的总结,简单讲,就是两者之间是双向反馈关系。


举个例子,中国现在的房价是高还是低呢?


有人认为高了,有人认为低了,双方都有一大堆理由,这些理由是不是符合基本面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之差会形成一种流行偏见,这种流行偏见会推动人们套现或进场,之后形成一个新的房价。新的房价反过来又会影响认知,新的认知形成新的流行偏见,偏见再影响房价。这个过程就叫双向反馈,又称反身性。


反身性的核心理念是认知不是简单地反映现实,它也会影响现实,具体到金融市场就是,决定价格的不是基本面,而是参与者的预期。并且,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没有什么理性,它经常受到群体情绪的冲击忽上忽下,不可能用一种数学模型进行预测。


不过,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金融市场却存在一种由反身性形成的基本模型。索罗斯将这种基本模型称为“盛衰序列”。


模型分为六大阶段:


一、初始阶段:出现了一种投资产品,多空双方不相上下,没有明显的趋势;


二、自我强化阶段:跟风者出现,多头的认识开始自我强化,看多成为流行偏见;


三、考验阶段:流行偏见越来越偏离实际情况,空头的批评越来越猛烈,其他参与者观望,多头如坐针毡。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阶段,如果挺不过去,价格会掉头向下,回归基本面,如果挺了过去,则进入——


四、加速阶段:被打脸的空头理屈词穷,多头像任志强一样“口含天宪”,其预测备受膜拜,其他参与者则疯狂跟风;


五、高潮阶段:价格与基本面的鸿沟越拉越大,空头再次投入战斗,多头的理论广受质疑,跟风者开始减少,市场陷入重重疑虑;


六、衰落阶段:出现卖空趋势,价格下跌,空头的认知自我强化,价格加速下跌,比之前的加速上涨还要快,市场迅速崩盘。


到这时,多头才发现自己错得多么离谱。


这个盛衰模型在金融市场时常见到,比如2015年的A股,其实在政坛也能见到,比如《虎啸龙吟》中曹爽集团的兴亡。


▲曹爽就是一个政坛泡沫,外强中干,死于膨胀。


索罗斯指出,盛衰序列并不是时时都有,也不是每个盛衰序列都能走完六个阶段。他的取胜法则则是:去发现那些进入加速阶段的盛衰序列,在市场的大起大落中赚个盆满钵满。


4

攻守道


理论有了,但管用吗?


这需要验证。60年代后半叶,索罗斯迎来一个验证自己理论的机会。


1967年到1968年,美国股市迎来一波大牛市,股民人数从2000万激增到3000万,“人民资本主义”的言论甚嚣尘上。但1969年之后,这波行情又掉头向下,以崩盘收场,其大起大落的过程一如索罗斯的描述。


这两年,索罗斯在一家证券经纪公司工作,先跟风后卖空,替公司赚了不少钱,建立了理论自信。


有了这个基础后,索罗斯不再满足于给别人打工,于1969年创立双鹰基金,后来更名量子基金。


量子基金创立时规模很小,只有600万美元,其中包括索罗斯自己的25万美元。


而此前巴菲特基金的规模已超过1亿美元,其中包括巴菲特自己的2500万美元。


可以说,当时的量子基金只是个小不点。


一个小不点是怎么做大的呢?


索罗斯的办法是不做巴菲特等从事的共同基金,而做对冲基金


市场上绝大部分基金是共同基金,这种基金主要买股票,低买高卖,与散户没有什么不同。这种交易模式限制了收益,大盘很少会成倍增长,即便大涨,没有规模也赚不了多少钱。


对冲基金则不然,对冲基金最重要的交易对象是衍生品,如期货、期权、远期、掉期,这些衍生品采用保证金交易,不像买股票一样必须全款,这就为参与者提供了杠杆,一块钱可以干好几块钱的事。


比如你看多一支股票,你可以缴纳部分保证金,向银行融资买进,这就是买空,如果你看跌一支股票,你也可以缴纳部分保证金,借来股票先卖掉,价格下跌后再买回来归还,这就是卖空


当然,买空卖空的对象不限于股票,还包股指、货币、大宗商品等。


总之,对冲基金的交易对象更加广泛,机会更多,还可以用杠杆赚取几倍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对冲基金经理可以抽成,一般抽一笔盈利的20%,这是共同基金经理所没有的。


收益高,但风险也大,一旦押错,亏损起来也是加杠杆的。这是一种刀口舔血的游戏,需要参与者大智大勇。


索罗斯有大勇,做空英镑时,他押下100亿美元空头,这是量子基金当时总资产的1.5倍!



但如果只有大勇,索罗斯恐怕早就像很多对冲基金经理一样,死于某次误判。他之所以屹立不倒,越做越大,还在于他有大智。


索罗斯把量子基金做了非常稳健的配置:60%购买个股,不加杠杆;20%购买国债和存款;剩下的20%才购买衍生品,加杠杆。


这个配置中,用于进攻的只有20%的资产,用这20%的资产能撬动甚至超过总资产的交易,前面的个股和货币类资产,则为这笔大买卖提供灵活的补给。


为保障基金不会元气大伤,索罗斯设了一个20%的止损线,一旦触线,马上退出,绝不会有任何犹豫。他一生只犯过一次规,那一次亏到26%。


经过以上规划,量子基金已经很保守了。这么保守的布局,后来是怎么做大的呢?


答案在于索罗斯的进攻策略。


每次投资前,索罗斯都先分析一通天下大势、基本面和流行偏见,之后给出一个预判,再用小笔投资进行试探,摸一下市场的情绪,如果得手就加码,再得手再加码,一旦失手,损失20%以前观望或加码,超过20%立刻清仓。


这是一种实验式的操作,索罗斯不把自己的预测当真理,而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不过他也有一步到位的时候,比如做空英镑那一次。


索罗斯把这个案子交给助手做,助手原计划投资30亿~40亿美元,这个规模已经不小了,是量子基金当时资产的一半。索罗斯说不行,必须重仓至100亿美元,因为助手、他,以及其他国际炒家一致认为英镑必跌。


当时,英国经济低迷,必须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德国则经济过热,必须提高利率压制通胀,但这两国货币汇率挂钩,这就给索罗斯提供了机会:德国的高利率让英国无法降低利率,因为英国一旦降低利率,资金就流向德国,而英国不降低利率,经济又会恶化,从而加大英镑贬值的压力。也就是说,无论英国降不降利率,英国经济和英镑都面临巨大的压力。


索罗斯看准了英国会扛不住。


他对助手说,“这就像瓮中捉鳖。只要瓮在那里,你就尽管上前捉鳖。”结果他们从这次行动及后续交易中狂赚20亿美元,彼时,中国的外汇储备还不到200亿美元。


索罗斯一直教导团队:在投资过程中错与对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在正确的时候赚了多少,在错误的时候赔了多少。


Photo by FJR

通过这种有赔有赚,防止大赔,争取狂赚的手法,索罗斯从一个无名之辈成长为搅动世界的金融大鳄。


5

投票机和称重器


60年代到90年代,量子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2%,一位投资者如果在1969年投资1000美元,到2000年他能拿到400万美元。这三十年,只有巴菲特能与索罗斯竞争。


但索罗斯走了一条与巴菲特截然相反的道路,巴菲特喜欢长期投资,索罗斯则热衷短线投机,巴菲特喜欢做多,索罗斯则热衷做空,而他们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说:“股市短期看是投票机,而长期来看是称重器。”


这一句话,把索罗斯和巴菲特的成功都讲清楚了。



两条投资路线,哪一条值得我们学习呢?


国人都说应该学巴菲特,媒体上充斥着巴菲特的名言,最著名的就是那句“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可是很少有人问一句:这个“很长的坡”的起点在哪里?


媒体很少报道,1968年,巴菲特眼见全民炒股的狂潮无以为继,断然清盘。那个“很长的坡”在崩盘之后才开始,如果巴菲特当时没有清盘,也就没有后来的“价值投资”传奇。



换句话说,在一个满是泡沫的年代,连巴菲特也不会坚持长期投资,而是跟索罗斯一样,先与泡沫共舞,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6

撒钱改变世界


索罗斯虽然赚到滔天富贵,再也不用担心“死时仍旧贫困潦倒”,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从创立量子基金开始,他就不断面临这样的质问:


“你怎么能赌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呢?”


“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你难道对自己国家的经济没有信心吗?”


“你怎么能这样,别人已经很不幸了,你还趁火打劫?”


亚洲金融危机后,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更是控诉道“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来的经济体系,就被这个有很多钱的白痴一下子搞垮了”,泰国民众则嚷嚷着要把索罗斯关进名声在外的泰国监狱。


“我在别人眼中就像一个‘罪犯’。”这一点,索罗斯自己早就知道。


但他不承认自己是罪犯。


1994年,他在一次探讨“对冲基金是不是金融市场的头号恶棍”的国会听证会上说,市场大起大落是跟风行为导致的,追涨杀跌造成了市场崩溃,而在跟风方面,共同基金才是罪魁祸首,哪一次泡沫不是共同基金吹大的?共同基金主力追涨,占金融体系比例很小的对冲基金只是搭个便车,顺便刺破泡沫,到底谁的罪过更大?


“我从未制造危机,只是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索罗斯总结。



这番充满理性光辉的言论说服了监管者,那之后,他们再也不对对冲基金喊打喊杀了。

虽然让监管者无话可说,但索罗斯的内心并不好过。


创业头十年,他以ALL IN的状态做量子基金,每周工作80个小时,没法老婆孩子热炕头,天天小心翼翼的,生怕做错事情。


换来了什么呢?


1978年妻子离开了他,1980年创业合伙人罗杰斯离开了他,1981年投资人因为他犯了一次大错撤走了一半投资。


还有整个社会的唾弃和谩骂。


那段时间,索罗斯发出了张朝阳式的感慨: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


怎么摆脱痛苦呢?


思来想去,索罗斯想出一个办法:撒钱改变世界。


索罗斯的哲学观来自哲学家卡尔·波普,成就他的“反身性理论”就源自波普的思想,波普把人类社会分为开放社会和封闭社会,指出开放社会优于封闭社会。


索罗斯很认同这个理论,觉得自己就是从封闭社会走来,在开放社会改变命运的,他希望把更多的封闭社会改造成开放社会。


80年代开始,索罗斯在自己的老家东欧撒钱,资助反体制精英以及文教事业。90年代苏联解体后,他又砸1亿美元资助前苏联科学家,防止他们落入利比亚、伊拉克等独裁政权手中。


当然,这些行动都以“慈善”的名义进行,有媒体将之形容为“一个人的马歇尔计划”


2000年以后,索罗斯觉得美国也出问题了,正在从开放社会滑向封闭社会,他说小布什讲“你要么站在我们这一边,要么站在恐怖分子的一边”的口气,很像希特勒。


因此,他不能让小布什再当总统了。


2003年,索罗斯豪掷2700万美元,广招天下反布什力量,建立阻止小布什连任的统一战线。他高调宣称,这是自己对于世界的最大贡献。


这次做空行动失败了,小布什2004年成功连任。


后来,很多人奚落索罗斯,说瞧把你能耐的!


但索罗斯满不在乎:2003年,他赚了7.5亿美元,2700万美元就是个零花钱。再说了,这次做空真的失败了吗,2008年共和党难道不是一败涂地?


到2008年,索罗斯已经撒了超过50亿美元,成为全世界捐款最多的人之一。每撒出一笔钱,他的心情就好一些,抑郁症也没了,而且感觉自己特别伟大。


但外界对于他的印象却始终没什么好转。


2017年9月,超过10万名美国人联名上书特朗普,指责索罗斯一直故意煽动动乱,对整个民主党和大部分联邦政府的发展产生了不健康和不正当的影响,要求白宫立即宣布索罗斯为“恐怖分子”,并没收其全部个人财产。



Thinker 语录:

经常有人说:创业是一种修行。能够把创业当成修行固然重要,但我想强调的是:不要转山去修行。转山是心里有念,低头行走,但创业绝非如此,创业要有明确的目标,一直狂野向上攀登。所以某种程度上讲,创业不是修行。

——海泉基金创始人胡海泉



Forwarded from Official Account

华商韬略
华商韬略
Lear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