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校庆 | 历史河金—砥砺前行
历史河金
HBFU
1958年,随着全国性“大跃进”的洪流,学校也不断地收缩。此后的18年间,学校伴随着时代起起伏伏。
其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停办阶段:1959年,国家步入三年困难时期。根据总行指示,保定银行学校停止办学。
恢复阶段:196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报请中央高等教育部,恢复中国人民银行保定银行学校。
文革阶段:1966年6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展开。保定银行学校与全国各类学校一样,开始了长达六年的停课闹革命,进入动荡时期。
时代做洪流,时势造英杰。如此困难的时期,河北金融学院仍没有淹没于时代,消失于史册,而是靠着他的韧性,屹立不倒,再续辉煌!
作为河金学子,我们有责任了解学校历史。快点击历史长卷,一起走进那段岁月。
向下滑动阅览全文
停办阶段 1959~1963年
1959年,国民经济发生困难,国家步入三年困难时期。为扭转国民经济形势,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工作八字方针。1959年4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指示,保定银行学校停止办学。同年8月,学校最后一批毕业生共计300人分配工作。
1959年学生篮球队合影
保定银行学校停办以后,与同时“下马”的河北财政、商业、粮食、供销等干校合并,在保定体育场街建立了河北省财贸干部学校,保定银行学校教职工转入河北省财贸干部学校工作。
1959年保定银行学校全体教师合影
1959年10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文件精神,学校将全部财产移交河北省财贸干部学校管理,并以文件函告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
恢复阶段 1964~1965年
196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报请中央高等教育部,恢复中国人民银行保定银行学校。经中央高等教育部和河北省教育厅通知,批准恢复中国人民银行保定银行学校。学校隶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由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代管。
196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决定,抽调原保定银行学校张爱华、李永跃、李有龄、王济西、李惠贞及省行郑中权、郑钺等人,负责保定银行学校的恢复工作,并委托各地中心支行代学校招生。
恢复后的保定银行学校,校址设在保定市康庄路(原保定日用五金厂厂址),占地面积70亩,招收初中毕业生。学校设有银行会计与银行信贷两个专业,学制三年,办学规模为750人。
当时,上级主管部门没有正式任命学校领导干部,由原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副行长梁毅同志负责学校领导工作。学校也未任命过中层干部,由张爱华同志负责政治处工作,李有龄同志负责教导处工作,李永跃同志负责总务处工作。
当年的复校工作面临重重困难。所谓校舍只有两间厂房和一排平房,专、兼职教师总共不足10人,既无桌椅又无教材。为保证按时开学,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一律吃、住在学校,昼夜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紧张的准备,中国人民银行保定银行学校150名新生于1964年11月21日如期开学上课。
深夜备课
1964年11月5日,保定市建设局通知学校,因康庄路校址属于保定市有害性生产的工业区域以内,同时又属市里近期规划之外,所以不能做建校地点。经与保定市计划委员会协商,学校将康庄路校址交给城建局,保定市把三丰路(南郊)保定砖瓦厂旧址交给学校,供继续办学使用。
1965年9月,学校迁往三丰路新校址,新校址有平房140间。
1965年9月,学校增设农金专业。1966年春,学校将银行会计、银行信贷与农金三个专业合并,统称金融专业。
“文革”阶段 1966~1976年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展开。保定银行学校与全国各类学校一样,开始了长达六年的“停课闹革命”。学校成立了群众性“文革”组织,开展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四大”活动。大批学生走出校门,到北京、韶山、广州、上海等地进行大串连,一些群众组织涌向社会。
“文革”中,学校教学设备损失惨重,校舍成了群众组织之间武斗的场所,200间房屋被破坏殆尽。刚刚建立起来的图书馆所有图书无一幸存。学校封存的理化仪器、玻璃器皿、药品试剂等被扫荡一空。供学生使用的床铺桌椅等物品丢失400余套。更为严重的是学校人事档案也曾一度遗失,直到运动中期才侥幸找回。
“文革”期间,学校师生的生活由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按月拨给教职工工资和学校水电费以及400名学生的助学金。助学金由会计员给学生分发,并由伙管员负责全校集体伙食的粮油供应。
“文革”前入学的1964级、1965级两届在校学生,按入学时规定的学制,应分别于1967年、1968年毕业,但由于“文革”原因未能按期毕业。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合下达通知,原来应于1967年、1968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于1968年、1969年毕业。保定银行学校上述两届毕业生,均由群众组织根据通知精神进行毕业分配,按照工厂、农村各半的原则将毕业生进行派遣。当时学校未发毕业证书,后于1980年与1981年分别为上述两届毕业生补发了毕业证书。
1967年,解放军驻军“支左”军代表进驻学校。
1969年7月,保定市两派群众组织实现大联合。同年11月,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军代表齐忠和任“革委会”主任,梁毅、张爱华任副主任。
196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致函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将学校下放给河北省,人事、经费等开支由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负责管理。
1970年5月,学校建立党支部,张爱华同志任党支部书记。此后,学校在南市区解放军“支左”四支部领导下,开展了“斗批改”、党员重新登记、恢复组织生活等活动。
1970年12月,军代表齐忠和离校。
1972年始,全国大、中专院校恢复招生。当时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并具备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学员。招生录取取消了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具体招生办法是三级(即:生产队、公社、县)推荐、学校录取、地区招生委员会批准。
1972年4月,学校接到上级恢复招生的通知。当年招生248人,新生5月入学。当时,学校共设金融与财政两个专业,学制二年,办学规模为500人。校址仍为原中国人民银行保定银行学校校址(三丰路)。
1972年5月,经河北省革命委员会财金局批准,原“中国人民银行保定银行学校”更名为“河北财金学校”,学校隶属河北省财金局领导。
河北财金学校部分教师合影
1972年恢复招生以后,学校主管部门——河北省财金局依然没有任命学校行政领导干部,学校工作由校党支部负责。
之后,学校校舍再度发生困难。原因是由于1971年保定地、市物资部门分家,保定市物资局在紧靠学校校舍的东、南、西三面修建露天仓库,而北面是铁路道岔,学校被围在中间无法进出。经学校与保定市物资局协商,由物资局在当时的前卫路3号院东侧为学校建100间平房,学校将三丰路校舍移交给物资局。1972年底,100间平房建成,学校校址由三丰路迁往前卫路3号。
1973年,学校增设建设银行专业,学制二年,当年招生。
1974年,由保定锻压机械厂干部、工人组成的“毛泽东思想工人宣传队”一行5人进驻学校,队长王家绪任学校党支部副书记。
1974年河北财金学校财政二班毕业合影
1975年11月11日,中共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委员会通知河北财金学校,成立临时领导小组。由时任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副行长李志民同志任组长,负责酝酿组建学校临时党委。
1975年11月17日,保定市委同意学校组建临时党委。党委书记:梁毅;副书记:张致中、王家绪、车振荣、张爱华。临时党委组建之后,学校工作由临时党委统一领导。
1976年下半年,工宣队撤离学校。
1976年教师下乡李八庄参加义务劳动
图文排版 | 韩娜娜
校对 | 王洗格 张宏娇
责编 | 陈可
策划 | 王黛鑫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出品
大家都在看
3
4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