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拖延症?效率低?试试番茄工作法吧

天使鱼 天使鱼
2024-09-05

时隔多次尝试使用著名的“25+5”番茄工作法,发现和“整理闪电战”结合使用,效率非常高。

整理闪电战以前分享过:每天用5分钟,来一场“整理闪电战”本篇番茄工作法。


最早接触番茄工作法,是刚开始学习自我管理的2014年,读了《番茄工作法图解》:

短时间地尝试过,但没有坚持多久,感觉“25分钟专注工作+5分钟休息”的模式过于死板。

可能也是因为那时候工作效率比较低,觉得25分钟太短了,干不了什么事。我不想在自己写的正起劲时停下,或者让计时结束的铃声打断我的思路。

后来,我一直用的是“变形番茄法”:通过在日程本写下开始时间、或按下计时APP的开始键,提醒自己的大脑进入专注状态。工作告一段落或感觉累了,就停下来休息。

不过也是有弊端的:

一是全靠自觉,虽然我的自控力还好,但缺乏倒计时的紧迫,也就没能把“专注红利”充分利用起来,所以效率视个人状态时高时低。

二是时间把控不好,持续四五十分钟是常有的事情。长时间伏案写作,导致过度疲劳,继而影响接下来的效率。


6月和成长专栏的读者共读《认知觉醒》,看到作者周岭最初对番茄工作法也是拒绝的,但尝试过后发现番茄工作法很好用。

正好@娜娜 在群里聊起《番茄工作法》,我就把《番茄工作法图解》找出来重读,同时读微信读书上的《番茄工作法》。

印象里,我一直认为番茄工作法的要义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即为自己立下界限,既然我在做这个报表、或者在写这篇文章,那么,即使收到微信新消息的提示音,也不能去看。也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保持极度专注。

但在重读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之前未领会的地方。其中之一,是在“25+5”的5分钟里如何休息。

对于休息,我之前比较随意,这次留意到书上说的做法:不做需要大量脑力的事情。

要避免:和同事讨论工作相关事宜、写重要邮件、打紧急的电话,也不要想着上个番茄时间里的内容。因为这些活动会阻碍和破坏大脑的整合过程。

大脑需要时间来巩固记忆、识别模式、做出结论。5分钟的休息,是为了让大脑有机会吸收在上一个番茄钟的所见所闻,从而让我们在下一个番茄时间里发挥更出色。

所以,最重要的是让大脑切换到“脱机状态”,从而在出其不意的时候为我们提供新思路和新见解。

周岭在书中写到,番茄工作法符合了学霸模式的所有特征: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循环往复。

好吧,何不再试一下?于是我也试着用起了番茄工作法,然后,最大的体会居然是:


使用番茄工作法之后,还让我感觉一天的时间变多了。因为改变了时间粒度,发现一天里面可以安排好多个25分钟的番茄钟:

· 3个番茄钟,够我写一篇专栏文章了。

· 1个番茄钟的阅读,可以暂时满足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了。

· ……


番茄工作法,对于治疗拖延也很有效。

就像我之前说的:面对困难时,没有灵感时,做就是了,别找那么多借口。

现在的新版本则是:直接按下番茄钟的开始键,做个25分钟再说!而且,只是25分钟呐,不算久吧?于是,大脑乖乖听从了哄骗,轻松愉快地开始了……


番茄工作法还可以减少内耗、缓解焦虑

对于我这类有多种爱好的人来说,经常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

比如,我要写专栏文章、想更新公众号、想画画、还想研究一下某个行业……

嗯,每个任务先分配一个番茄钟,开工吧!

再比如,同样是写文章,阅读感想、自我管理、育儿心得……经常纠结要写哪一个,然后内耗半天什么都没写成。

现在就简单了,每个主题先分配一个番茄钟,写吧!

有的写一写,表达欲得到满足就放下了;有的主题越写越来劲,那就再加个番茄钟继续写。


家有小娃,以前我会溜出去,在咖啡店或奶茶店获得不受打扰的一个小时,哪怕来回路上用去了四五十分钟。

但现在,趁着小娃在一楼看动画片或奶奶带出去玩的功夫,来上一个25分钟的番茄钟,就可以出不少活儿了。


总之,“番茄工作法+整理闪电战”,简直是独立工作者的两大利器,一静一动,劳逸结合,效率无敌。

如果你有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一定要尝试一下。若白天工作非常繁忙,需要大量的交流,很难保证25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可以尝试从晚上或周末开始。

相信我,那种专注、沉浸的状态,是很美妙的体验……


你的地盘有什么?

手帐|我的多本并行笔记体系

聊聊阅读:如何坚持、怎样才能读得快

笔记软件探索 | flomo

草籽集:我的书单汇总

如何快速有效地整理手机照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天使鱼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