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祝福起床最早的指挥家丨小泽征尔的坚持丨他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丨小泽纪录片汉译丨“太阳升起时,我常常已经读了至少两个小时的总谱或书。”

2016-05-31 逝如整理 西方音乐评论

 “我是世界上起床最早的人之一,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常常已经读了至少两个小时的总谱或书。”——小泽征尔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303xsyggr&width=500&height=375&auto=0
小泽征尔指挥《蝙蝠序曲》(2002年维也纳) 

编者注:最新消息,小泽病情又恶化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坏消息,搜一下“小泽+癌症”会看到各种报道。患病的消息要追溯到在2009年底的一次定期体检中,小泽被诊断出患有早期食道癌。小泽征尔乐观地说:“我现在状态还是非常好。在喝水、吃饭等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患病应该是与他的饮食和常年劳累有关。小泽曾说:“我是日本人,喜欢吃日本饭,喝日本酒,我的思维是日本式的,但我从事的,却是西方古典音乐。我在国外待了太久,还是想念家。”

2011年10月,NHK推出了一个小泽抗癌纪录片:《执着之念:小泽征尔患食道癌的这一年》,我们为大家找到了汉译版本。今天我们为大家特别整理制作了小泽辛勤工作及其与中国的故事,让我们在对小泽这个人的更多了解中,祝福小泽战胜病魔!重返舞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1533x9r2s&width=500&height=375&auto=0
汉译纪录片《执着之念:小泽征尔患食道癌的这一年》

小泽征尔的坚持

在小泽征尔舞动着魔幻动感双手的瞬间,音乐的灵魂已经站在了我们面前。 

  1994年,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回到出生地沈阳,他决定指挥辽宁交响乐团上演《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乐团团长后来回忆说:“第一天,在排练完第四乐章快板后,小泽的脸色骤然沉了下来,紧皱眉头,低沉地自语道:怎么会这样?这样的乐团怎么去演出?忽然,他将指挥棒重重地敲了一下乐谱架后说:从明天起,我们进行个人演奏过关训练。我当即蒙了。这等于在说,每个人需要从基本功训练起。这绝不是大师级指挥家做的事。这时,等候在演练厅的地方官员要与他商量安排接见和宴请事宜,小泽一一谢绝。他说,我这次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送给沈阳市人民一台满意的交响乐,我不想见任何与音乐会无关的人。 

  “此后,每天训练六个钟头。到了第三天下午,小泽实在太疲劳了,他先是蹲在地板上指挥,后来,干脆就跪在地板上指挥,脸上的汗水挥洒在乐谱和地板上,他一次次地纠正第一小提琴手,可还是难以过关。望着大师被汗水浸透了的头发,一脸的疲惫,第一小提琴手心中难受极了,先是流泪、抽泣,后是失声哭了起来:‘大师,对不起,您另选他人吧,我不行。’在场的人都以为大师会发火。不料他却十分平静和悦地说:‘你行,只差一点点。请再来一次。’当她拉完一遍,大师捋起头发:‘谢谢,请再来一次好吗?’就这样,当第一小提琴手过关时,她已经泣不成声。大师大口喘息着接过毛巾笑着说:‘你们都行,谁也没有理由泄气’……” 

  除了天分,小泽拥有更多的是勤奋。日本作曲家武满彻曾经在小泽寓所住过一段时间,目睹了大师的勤奋,他说:“每天清晨四点钟,小泽屋里就亮起了灯,他开始读总谱。真没想到,他是如此用功。”原来,小泽从青年时代就养成晨读的习惯,一直坚持到今天。 

  “我是世界上起床最早的人之一,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常常已经读了至少两个小时的总谱或书。”小泽说。 


第一次来中央音乐学院

小泽征尔与中国


小泽征尔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一直为乐迷和大众传颂。从1978年小泽征尔首次在中国指挥算起到2006年,这位知名的指挥家来华正好10次。这大大超越了任何一位世界级指挥家。然而,他对中国音乐界的意义,远远不能以简单的数字和场次来衡量。 

1979年开始,他与指挥家小泽征尔及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三度合作,演出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乐曲,并灌制了唱片。

  小泽征尔与波士顿交响乐团联合录制过一张唱片,唱片中收录有吴祖强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刘德海演奏琵琶。此外还有刘诗昆演奏的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和苏萨的《星条旗永不落》。这款唱片录制于1979年4月,小泽征尔邀请刘诗昆与刘德海访美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录制。 


小泽征尔与吴祖强(右)、指挥家韩中杰(左)的合影。

  当时中美刚刚建交,虽然由之前1973年的尤金・奥曼迪和费城管弦乐团访华做铺垫,仍然需要一场庆典音乐会。小泽征尔向美国政府主动请缨,1978年6月带领波士顿交响乐团到访中国。访华期间,小泽征尔听到了姜建华演奏的《二泉映月》,感动地流泪。大师掉泪究竟是缘于伤感还是激动,抑或是对中国元素的亲切,无可推测。但这一场景确实流传了下来,并得到了韩中杰等前辈目击者的证实。小泽征尔非常欣赏姜建华的演出,还将他带到美国巡演,可以说掀起了第一股二胡的国际风潮。

  如果说《二泉映月》尚属民乐,那小泽征尔对于吴祖强的《草原小姐妹》的推广可谓不遗余力。他1978与1979年两次访华均指挥了此曲,还在美国与刘德海录制此曲。作曲家吴祖强回忆道:“我和小泽征尔结识是因为访问中请他听了中央乐团排练我的弦乐合奏《二泉映月》及《草原小姐妹》,他听后十分激动,随即提出希望再次来华指挥中央乐团演出这两部作品。这一想法在他1978年5月第二次访问北京时顺利实现,也令人惊讶地反映出他对中国音乐风格和内涵的深刻理解与敏捷反应。” 

  1980年夏天,波士顿交响乐团再度邀请了刘德海、刘诗昆以及姜建华和中央乐团指挥家韩中杰赴美国坦格伍德夏令营,除了保留曲目,还演出了吴祖强为刘德海改编的琵琶与管弦乐队协奏曲《春江花月夜》,以及为姜建华改编的二胡与管弦乐队《江河水》。 


  也许无从得知小泽征尔对推广中国音乐而作的努力是否被整个世界所认同,但有一点不可否认。1981年当柏林爱乐乐团与卡拉扬向中国元老指挥家黄贻钧发出邀请时,黄老先生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三场音乐会中曲目亦包括刘德海演奏的《草原小姐妹》。这是《草原小姐妹》第二次响彻世界级音乐殿堂,被世界级乐团所演奏。从这点出发,《草原小姐妹》已经拥有了和维也纳爱乐乐团、阿巴多及费城管弦乐团、奥曼迪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一样的国际地位。 


1981年黄贻钧(左二)赴西柏林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举行了三场音乐会。

  除了在80年代早期将一批中国演奏家带向世界舞台之外,小泽征尔将培养中国音乐家视为责无旁贷的使命。在指挥方面,中国指挥家邵恩、陈佐湟、胡咏言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小泽征尔的指导,拜他所赐。在其他乐器方面,他与罗斯特罗波维奇在2000年9月访华,开办了一系列大师班,包括指挥和大提琴。大提琴家赵静也是小泽征尔“伯乐识马”所为。 


赵静出生于北京,5岁开始学习大提琴,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学习时被日本大提琴家Ryosuke Horl发掘,随机邀请并安排她到日本深造。1996年,赵静获得了东京音乐学院颁给外国学生的特殊奖学金并被录取为其附属高中的学生。1999年,在指挥家小泽征尔的帮助下,赵静前往德国卡拉扬艺术学校深造并得到艺术大师波维奇、马友友单独授课的机会。赵静先后师从于宋涛、乔治·浮士德、Ryosuke Horl、马里奥.布鲁内罗,2002年进入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大学后,师从著名大提琴家大卫.格林嘎斯教授。

  著名乐评家刘雪枫对小泽征尔的技术境界和对中国的贡献曾评价说:“小泽确实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做了大量事情,特别是交响乐团建设、音乐学院师生培养、中外音乐交流牵线搭桥等方面,事必躬亲,无微不至。尽管后来他在艺术上止步不前,既无法使可塑性极强的维也纳爱乐呈现小泽之声,又不能将日本的乐团脱胎换骨,但他还是因为多次训练中国的青年乐团卓有成效,而继续无损点石成金的音乐魔导师称号。” 

小泽征尔丨坚持并战胜自己


  今天,在《环球》上看到这篇介绍小泽征尔的文章,为这位着名的指挥家的对艺术的那种执着追求深深感动,便和女儿一起品读。也许人们都以为小泽征尔这一生的音乐成就来自于幸运和天赋,可是他说:“我是世界上起床最早的人之一,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常常已经读了至少两个小时的总谱或书。”

  每年8月到9月,日本山岳之都长野县松本市便充满艺术气息,因为亚洲最重要的古典音乐盛事斋藤纪念音乐节在此举办。

  每一年,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会云集这里,将歌剧、交响乐献给小泽征尔已逝的恩师、日本着名音乐家斋藤秀雄,献给热爱音乐的人们。

  这个节日,正是小泽征尔为纪念恩师的成就而发起的。而今年的斋藤松本音乐节更值得纪念,因为它的发起者、78岁的小泽征尔在隐退一年多后,又回到了它的怀抱。


斋藤秀雄是20世纪日本杰出的音乐教育家,早年曾赴德学习西方音乐,归国后在日本新交响乐团等担任大提琴演奏和乐团指挥,后创办桐城学园音乐系,将毕生经历奉献给音乐教育事业。 斋藤先生一生中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优秀音乐家,他用热情和智慧影响了一代人!小泽征尔就是他的学生之一。小泽先生在1951年考入桐城学园,跟随斋藤秀雄学习指挥。斋藤独特的训练方法,给小泽征尔打下了牢固的指挥专业基础,而斋藤对音乐的热情和执着,也使小泽征尔受益终身。 斋藤秀雄生前曾对学生说过:“我的梦想就是,你们长大成材之后,能够组建成一个优秀的交响乐团。”1984年,为纪念恩师斋藤秀雄逝世10周年,在小泽征尔的号召下,斋藤秀雄遍布日本和欧美各地的学生们临时集结在一起,组成乐团为恩师举办了纪念音乐会,随后于1987年正式以“斋藤纪念乐团”的名义,开始了第一次欧洲五站巡演(维也纳、柏林、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载誉而归。 这是一个伟大音乐家的作为,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的音乐教育者的本应作为。

三次生病和三轮复出

  从2006年起,已经古稀之年的世界级着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就与病魔进行着顽强的斗争:2006年因患上了肺炎和带状疱疹,他所在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不得不宣布取消他2006年的所有演出。

  但仅过了一年,他就复出,并在东京与他创立的野守歌剧团演出。

  2010年,小泽征尔又被诊断出患有食道癌。在6个月的专心休养后,他重新站上了指挥台,但因为身体不支,于2012年3月起暂停公演活动。

  小泽征尔表示,他要以“一个更健康的姿态回来”.这一次,他休息了一年半。

  8月23日,斋藤松本纪念音乐节上,小泽征尔重出江湖,在现场1500名观众和天皇夫妇的注目下,他指挥了长达50分钟左右的歌剧《小孩与魔法》,指挥还是那样充满舞蹈般的激情和韵律感,高潮时挥棒的动作依然遒劲有力。

  然而,这是不是意味着小泽征尔彻底的康复和全面的回归,尚不得而知。

  早在2005年,小泽征尔接受杨澜的采访时就表示“不敢想象80岁”。如今,刚刚过完78岁生日的他愈发年近耄耋,加之疾病的威胁,他在指挥台上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他的粉丝们珍惜。

  这次复出也更加让期待与他合作的业界同行激动。青年钢琴家李云迪在9月1日小泽征尔生日当天,在微博上发文称:“非常期待与小泽征尔大师再次的相聚!也希望大师一定保重身体,全球的乐迷都在盼望着欣赏他魔幻棒下的美妙音乐!Seiji样(小泽君),生日快乐!”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不轻言放弃的老头,生命中的坎坷总是会让他越挫越勇。所以,他的复出,我们还是值得期待他能超越他曾经不敢想象的80岁。

一夜成名和三位老师

  关于小泽征尔,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且大多数都很励志。

  最着名的,莫过于他在1959年的贝桑松世界指挥大赛上一举成名。

  在那个举世瞩目的赛事上,音乐专家云集。他拿到了乐谱,被通知最后一个上场。指挥棒跳跃起来,美妙的音乐流淌出来,正当他沉醉于其中的时候,突然他发现乐谱中有一个地方出现了失误,他停下来,指挥乐队重新演奏了一遍,还是不对。可是,评委团和主办方都坚持乐谱没有问题,这让他非常尴尬。

  面对这些世界顶级的音乐家笃定的表情,他难免怀疑自己。但当他再此阅读乐谱时,他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并向评审团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这时,评审团集体起立,向他致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审团故意设下的小圈套,在这场比赛中,只有他坚持了自己的判断。他获得了这次比赛的第一名,也因此在欧洲一夜成名。

  从此,小泽征尔在参加比赛和获得名师指点的道路上几乎一帆风顺。

  在贝桑松比赛中拿过大奖以后,小泽征尔又在1960年的美国伯克郡音乐节指挥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并荣获了意义深远的库谢维茨基大奖。这次获奖,使得他有机会成为当时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的着名指挥大师查尔斯·明希的学生。

查尔斯·明希(Charles·Munch,亦作夏尔·孟许,1891-1968),1891年9月生于斯特拉斯堡,幼年学小提琴,后入斯特拉斯堡音乐学院、随普菲茨纳学作曲。毕业后到柏林师从弗莱什深造。1925年后任莱比锡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格万特豪斯乐团首席小提琴。1932年在巴黎首次指挥。1938年起任巴黎音乐学院乐团音乐总监。1946年12月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1949年接替库塞维茨基任乐团音乐总监直至1962年。1962年离开美国回到法国。1967年受当时法国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委托创建巴黎管弦乐团,直至1968年11月在该团巡回演出时逝世。

  随明希在美国学习了半年以后,小泽征尔又在一次由卡拉扬主持的国际卡拉扬指挥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这次比赛,实际上是卡拉扬收学生的选拔赛,比赛的前三名可以成为卡拉扬的学生。于是,小泽有幸留在西柏林,在这个伟大的指挥前辈手下进行深造。

  1961年,小泽征尔又被另一位着名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看中,他不但将小泽征尔收为弟子,同时还聘请他担任了纽约爱乐乐团的副指挥。

  至此,小泽征尔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三位指挥大师明希、卡拉扬和伯恩斯坦的真传弟子,其幸运程度在当时的青年指挥家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与其说是他幸运,不如说是他的才华和勤奋给他带来的机遇。

七访中国和两次下跪

  外国的指挥家,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小泽征尔。据说有一回小泽征尔在北京簋街的一家小面馆吃饭,还遭遇了粉丝要求合影签名。

  的确,热爱古典音乐的中国人大多知道这个在中国出生的日籍美国人。小泽征尔和中国的缘分,是从他出生那一刻就结下了。

  1935年,小泽征尔出生在中国沈阳,他的父亲曾经在长春当牙医,“九一八”事变后迁到沈阳,小泽征尔出生后的第二年又搬到北京。

  在北京度过了六载童年的光阴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了,小泽征尔全家迁回日本。

  这一去,直到1976年,他才找到机会回到北京。那本是一次私人寻根之旅,小泽征尔带回了父亲的遗像,完成了父亲想回中国看一看的夙愿。接待方还带着小泽去参观了北京和上海的音乐学校。这一看,他却看到了中国人对古典音乐的渴望。

  “那时候……中央乐团只能演奏中国作曲家文革时期的作品。但王炳南先生在一次晚餐时告诉我,他珍藏有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全集。那时候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把我的指挥曲目、西洋的曲目带到中国,当然还要学习中国的音乐。”

  几个月后,小泽征尔再访中国,指挥中央乐团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乐章。而音乐学院学生姜建华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时,小泽征尔从椅子上滑下,跪了下去,校方以为出了意外,过去看时,才发现他已经泪流满面。他说:“这首曲子是应该跪着听完的。”

  这之后,小泽决心把中国的优秀曲目和乐团带到美国去演出。“那时我把全体乐团成员用同一趟航班带到了波士顿。我在波士顿给他们租了房子,举行了演奏会,在几千人的会场里演出,收到了空前的效果。”此后,小泽征尔和中国音乐界可谓情根深种。他前后访华达七次之多,在中国指挥,也把中国的音乐带给世界。

  1994年,小泽征尔应邀回到出生地沈阳,指挥辽宁交响乐团上演《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小泽征尔想要的是一次完美的演出,排练多遍尚未达到他预期的效果,于是他将指挥棒重重地敲了一下乐谱架后说:从明天起,我们进行个人演奏过关训练。

  在以后的时间里,乐团每天训练6个钟头,他一次次地纠正乐手的问题,那头标志性的乱发被汗水湿透了,一脸的疲惫,可他坚持指挥。到第三天下午,小泽实在太疲劳了。他先是蹲在地板上指挥,后来,干脆就跪在地板上指挥,脸上的汗水挥洒在乐谱和地板上……

  也许人们都以为小泽征尔这一生的音乐成就来自于幸运和天赋,可是他说:“我是世界上起床最早的人之一,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常常已经读了至少两个小时的总谱或书。”这个习惯,他从青年时代就养成了。这就是他的自信和成就的来源,也是他战胜自己的法宝。

  有了这个法宝,相信他能战胜疾病,延长自己的音乐生命。【编者注:希望这一次也不例外!】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1648uvx3i&width=500&height=375&auto=0
小泽征尔演绎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



【神品小泽征尔】歌单,请点击阅读原文!

古典音乐微信群,巴赫、莫扎特群

加入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