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乐本身的抽象性保护着肖斯塔科维奇丨“如果有一天,我的双手被砍断,我还可以用牙齿咬住笔继续谱写音乐。”丨书信中的肖斯塔科维奇

2016-07-02 欧南 西方音乐评论

    “如果有一天,我的双手被砍断,我还可以用牙齿咬住笔继续谱写音乐。”——肖斯塔科维奇

   “我们受到的待遇是粗暴的、残酷的。谁稍微爬的高一点,就马上想折磨别人,侮辱别人。”——肖斯塔科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才华的‘先天性’条件也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记忆、听力、对各种乐器声音和它们声音组合的敏感、思想的准确性和迅速的思维、选择素材的准确无误性、无须花费很多时间便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的能力、创作中的轻松自如、创作资料的无比丰富等,所有这些特质和其他特点,几乎没有任何人能与他相比……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全部音乐中,令人惊讶的是,他的音乐完全符合于我们本身发展过程中最深刻的精神状态,不同的只有一点,即我们常常在大雾中迷失方向,而肖斯塔科维奇却居高临下,在炫目和阳光下明辨世间风云。” ——涅高兹


欧南丨书信中的肖斯塔科维奇


    曾经看到过一篇短文,讲作者去俄罗斯的敖德萨。一天,他在音乐学院的门口遇到了一个卖旧书的老人,在老人期待的目光下,他走进了老人堆满旧书的屋子,整个房间就像一个音乐图书馆,里面分门别类的堆满了各种乐谱,但眼前的老人却显露出苍老而贫穷,这种强烈的对比使人产生揪心的印象。这种景象使他想起自己在音乐学院的教授,每个月仅仅依靠25美元生活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残酷的现实几乎不成比例。而在老人的屋子里,他看见了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熟悉的人在向屋中的女主人献花,此时的作者内心已经分辨不出是悲悯还是凄凉,当作者离开老人的屋子的时候,他才猛然想起,照片上向女主人献花的人是——肖斯塔科维奇。 

    对于一般人来说,肖斯塔科维奇确实像一个迷一样的人物,压抑,怯懦,谨小慎微。在恐怖的集权统治下,他既要面对现实的残酷,又要保持内心作为的一个作曲家的诚实和对艺术的忠诚。这种身不由己的,荒谬的冲突,使得肖斯塔科维奇在音乐中常常会爆发出那种尖锐的抽搐,而那种古怪的音响显然又带有理性的克制。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个蔑视强权的人,但却有苦恼的小人物般的性格,他只能隐晦的在音乐中偷偷地表达自己的不满,这种不满不但隐晦,更像是一种小心翼翼的设计,生怕被人发现而大祸临头,可想而知,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的肖斯塔科维奇内心的痛苦。对局外人来说,他的音乐常常难以索解。当代指挥大师索尔蒂就曾经表示无法理解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确实,当一个有着贝多芬式的天才作曲家陷入扭曲的环境中,他能用什么手段表现自己的音乐呢?当呐喊等于自掘坟墓的时候,抗议也就变得扭曲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0679w5pw&width=500&height=375&auto=0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索尔蒂指挥)


    我曾经一直迷恋肖斯塔科维奇的十五首弦乐四重奏,在庞大的交响曲面前,这些并不太被人关注的作品更容易使人发现他的内心世界。那种冷漠的音响,没有表情的陈述,和突发的尖锐的长音,恐怖的震音,仿佛在空气中漠然的漂浮,自生自灭。谁也不知道在这些作品中他在具体的表达什么,谁也不会去真正关心,音乐本身的抽象性保护着肖斯塔科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不像贝多芬,也不像他的前辈柴可夫斯基那样,个性鲜明,他们可以勇敢的表达自己的不满,痛苦,勇敢的撕碎这个世界。而对于肖斯塔科维奇来说,他只能撕碎自己,像普罗米修斯那样,每天被恶毒的鹰啄食,却毫无反抗的能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187ke0qm0&width=500&height=375&auto=0
肖斯塔科维奇C小调第八弦乐四重奏


    肖斯塔科维奇喜欢马勒的音乐,在当时马勒被视为颓废音乐的年代,这种喜欢是很有深意的,肖斯塔科维奇曾经在文章中写过“我们时代的基本冲突就发生在这模糊的灰色的中间地带。我们全都爬在一个大的蚁冢上,在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命运是坏的。我们受到的待遇是粗暴的、残酷的。谁稍微爬的高一点,就马上想折磨别人,侮辱别人。”对丑恶现实的深刻理解会使人对某种艺术产生深刻的敬意,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对人间的不幸都是充满悲悯和同情的,否则他无法使得艺术变得更人性。肖斯塔科维奇曾经用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来抗议过现实的不幸,为此,他改变了列斯科夫在小说中把女主人公卡捷琳娜描写成一个堕落的女人,认为她之所以犯罪,实际是对使她陷入无可奈何境地的生活所作的一种抗议。歌剧上演受到巨大欢迎,但好景不长。当斯大林在剧院看完这部歌剧后,恼怒的认为这是“形式主义”在攻击国家基础的音乐,而随后在《真理报》上的一篇《不是音乐是混乱》的批判文章使得肖斯塔科维奇陷入绝望。以前的那些朋友也纷纷倒戈,人间的丑态又一次披上了小丑的外衣。

   显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多人认为同情卡捷琳娜这样一个杀人犯是政治立场的问题,是为犯人唱赞歌。虽然肖斯塔科维奇曾经愤怒的和友人伊萨克·格里克曼说:“如果有一天,我的双手被砍断,我还可以用牙齿咬住笔继续谱写音乐。”但这次冲击使他以后再也不敢贸然行事了,肖斯塔科维奇完全陷入到妥协中。以后,他常常用疑问句来问别人“如果你处于我的位置,你会怎样?”一个小小的句式转换,也可以看出他对政治介入艺术的恐惧。对于西方来说,他们曾经长期以为肖斯塔科维奇代表着官方头脑,但如果他们处于他的位置,想必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肖斯塔科维奇的那种悲悯,那种莫名的刺耳的尖锐,那种夸张怪诞的滑稽都给人以无法消解的精神痛苦,如果让那些衣食无忧的人有机会听到他的弦乐四重奏,我想,这是不难发现这种交织着矛盾痛苦,甚至有些病态的内心独白的。肖斯塔科维奇幸亏是个作曲家,音乐特殊的模糊性和多重解释性使得他在强权时代能够生存下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152o1jugu&width=500&height=375&auto=0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纪录片


    他写他的音乐,并且在有限的自由中捍卫一个作曲家的尊严,在肖斯塔科维奇写《第七交响曲》的时候,他拒绝了莫斯科大剧院的首席指挥萨莫苏德建议他在《第七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中加入歌颂斯大林的合唱。他使人们看到这个看似怯懦的人身上隐含着的巨大勇气和力量,因为肖斯塔科维奇不会不知道,这种拒绝一旦被宣扬出去的话,等待他的又会是怎样的命运。 

    对于性格拘谨的肖斯塔科维奇来说,一生的朋友不会很多。其中,伊萨克·格里克曼便是他挚友中的一个,从1941年到1974年,肖斯塔科维奇一直和他通信不断,共有300余封。由于是不牵涉到利害关系的私人通信,在书信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比较真实的,和普通人并无不同的肖斯塔科维奇。在信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肖斯塔科维奇对格里克曼的依赖和关心,可以从字里行间中发现他的寂寞,他对生活的不满。但肖斯塔科维奇终究是个矜持,谨慎的人,所以在书信中,我们看不到有多少言辞激烈的地方,至多的是一些常见的牢骚。它和普通的家信一样,大多是一些寻常琐事,或者谈音乐,谈演出,或者揶揄自嘲。肖斯塔科维奇喜欢足球,曾经在列宁体育场买过两套长期的门票,其中的一套正是为格里克曼买的,从这些细微的举动中,也可以发现肖斯塔科维奇对朋友的关怀。但在那些看似平淡的言辞下面,我们所能得到的却是不堪重负的现实。

 

   这本书中收录了近300封肖斯塔科维奇亲笔信,几乎包括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大部分生平和创作经历。《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的原编者格里克曼教授是肖斯塔科维奇生前的密友,他们的友谊持续了长达40多年。在书信集中,格里克曼把300多封肖斯塔科维奇的信收入其中。比较特别的是,收信人和本书作者在每封信尾附加了详细的注释。(本书可后台联系我们代购)。


    1949年12月21日,他在给格里克曼的信中写道:“我一直在出虚汗,每天我都要换两三件衬衣,还有那些难以启齿的和信中也不便表达的男人内衣方面的东西等。这种出虚汗的现象可能就是一个人进入老年期的征兆,别忘了,我已经43岁了。”出虚汗,刚到中年就强调自己的苍老,除了生活的不堪重负之外,我们能得到什么更多的呢?而此时,肖斯塔科维奇的家人也都在生病,这种现实和精神双重折磨,导致了人的焦虑。这种状况,我们曾经在诗人茨维塔耶娃和阿赫玛托瓦那里都曾看到过。生活的不幸常常并不限于强权,它来自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人们即使不在精神上倒下去,也会因为贫困的物质而丧失生存的勇气,茨维塔耶娃就妥协了,她在苦难面前轰然倒塌,她无法承受这种荒谬的灾难。 

    在书信中,由于两人亲密的关系,很多话只有他们两人之间才能明白,心照不宣,如果没有解释,一般人很难明白其中暗藏的玄机。所以,在每封信的附件中,都有格里克曼详细的解释,以便读者能够明白弦外之音。肖斯塔科维奇毕竟还是幸运的,他有着这么一个忠诚可靠的朋友,而这种友谊也是肖斯塔科维奇苦难一生的安慰。 

    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书信中,格里克曼纪录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五十年代初期,苏联掀起了学习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两本书的高潮。为了减轻肖斯塔科维奇学习这两本书的负担,苏联作曲家协会还专门给他安排了一个“政治辅导员”。面对这位著名的作曲家,那个“政治辅导员”的那种得意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再伟大的作曲家,只要对政治语录缺乏足够的认识的话,那么他的艺术创作也是毫无价值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我们可以想象肖斯塔科维奇在家中等待“政治辅导员”莅临辅导时的那种心情,他脸色铁青的等待着辅导员的到来。辅导员来了,环视一下肖斯塔科维奇的书房,先是夸奖一句说:室内的环境布置的还不错嘛!然后便用一种比较柔和的口吻问肖斯塔科维奇在房间里为什么没有贴上“斯大林同志”的画像。语音一落,空气顿时变得紧张起来,起先的柔和变成了呵斥,唬得肖斯塔科维奇紧张的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并不由自主的说:“我一定去买一张斯大林同志的肖像。”辅导员听了肖斯塔科维奇的话,才平和的说:这就好。现在我们书归正传吧! 

    这段逸闻可以让人感觉到当时令人恐怖的政治气息,也会使人想到肖斯塔科维奇所说的:“谁稍微爬的高一点,就马上想折磨别人,侮辱别人。”的那种痛彻心肺告白。在政治的高压下,高喊口号成了一种标志,一种觉悟,而那些冷静的思索者,那种不为当局者所迷惑的艺术家反而成了被教育,被管制的对象。世间的荒谬并不在于强权的可怕,而在于对强权的膜拜,在于人性对既得利益的贪婪。 


   作为艺术家的肖斯塔科维奇与作为普通人的肖斯塔科维奇是分不开的,凡是有幸见过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的人,都会对他那罕见的优秀品格给予最高的评价,对于他的优秀品格,有时甚至难以找到准确而恰当的言辞来表述。在这本关于д.д.肖斯塔科维奇的新书撰写过程中,作者利用了其编著的关于д.д.肖斯塔科维奇的前两本书中的相关资料,同时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其中许多内容都是在他与д.д.肖斯塔科维奇的个人接触后得到的。全书的写作构思是作曲家的创作形象应当在我对作曲家音乐生活的描写中逐渐展开,但是首先应该说明的是:什么是作曲家创作形象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肖斯塔科维奇谈到苏联的年青人,说他们或者有可能过一个像样的生活。或许他们的生活会摆脱那使我的一生暗淡无光的辛酸。生活对肖斯塔科维奇来说艰难,战争时期物质的短缺使得他不堪重负。1942年,他在古比雪夫给格里克曼的信中说: 

    “我现在的生活很糟糕,日夜想念留在列宁格勒的亲人和朋友们,很少接到他们的来信。这里的食品越来越紧张,就连家养的猫和狗都非常罕见,我妈妈她又毫无收入,因为我每次给他寄去的钱都不能按时到达,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瓦尔扎尔由于饥饿而生病,妮娜的外甥女阿拉奇卡同样因为吃不饱而生病。” 

    但就是在这种艰难的生活环境下,肖斯塔科维奇还收养了一只迷路的小狗,给它了个名字叫“棕红毛儿”,小狗似乎还挺乐意接受这个绰号。生活的艰难和痛苦并没有泯灭作曲家对于温馨,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或许是个奇怪的东西,越是有压迫感就越能激发人们对生活的向往,而越是富裕则反而会使人精神空虚甚至堕落。肖斯塔科维奇虽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政治的重压下面,却写出了卷帙浩瀚的音乐作品,其中十五部交响曲在20世纪的作曲家中就是罕见的,而其他还有四重奏、协奏曲、电影配乐等数不清的音乐作品,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俄罗斯钢琴学派巨匠涅高兹在评论肖斯塔科维奇的时候说:“肖斯塔科维奇才华的‘先天性’条件也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记忆、听力、对各种乐器声音和它们声音组合的敏感、思想的准确性和迅速的思维、选择素材的准确无误性、无须花费很多时间便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的能力、创作中的轻松自如、创作资料的无比丰富等,所有这些特质和其他特点,几乎没有任何人能与他相比……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全部音乐中,令人惊讶的是,他的音乐完全符合于我们本身发展过程中最深刻的精神状态,不同的只有一点,即我们常常在大雾中迷失方向,而肖斯塔科维奇却居高临下,在炫目和阳光下明辨世间风云。” 

    当然,对于肖斯塔科维奇来说,任何溢美之词都不会使人产生阿谀的感觉,在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中,最值得令人关注的是他在政治强权的夹缝中,为艺术家自由的精神寻找到了一块栖息地,虽然肖斯塔科维奇不乏有应景之作,当他总是能巧妙的摆脱那种对于政治领袖滥情的阿谀,而他大部分作品都深刻的表达了人类精神受挫的灾难和不幸,他的讽刺和隐忍的孤独,对于人间不幸的挣扎,对于荒谬的讥讽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至今日,由于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被世人所理解和关注,肖斯塔科维奇已经不再是一个禁区,人们已经意识到,他非但不是集权政治下的牺牲品,而是它的见证人。(本文转自欧南的博客,欧南,诗人、自由撰稿人,生于20世纪60年代。早年曾学习音乐,后开始涉及音乐评论、诗歌及文学写作,出版过《歌剧经典》(与李莉合著)。


欧南作品,推荐阅读


  音乐是迷人的,音乐的世界是多彩的。在这多彩的音乐世界里,有着说不完的人和事,令人或击掌赞扬、或扼腕叹息、或精神亢奋、或萎靡消沉、或迷惘不解、或唾弃不屑、或拍案斥责、或哀叹无奈……作者将自己对此多年的观察、思索、体验、感悟、点点滴滴地记录下来,有历史的,如莫扎特、肖邦、贝多芬等,这些在伟大作品光芒笼罩下音乐家个性的另一面;也有现代的,如小提琴大师海飞兹、俄罗斯夜莺安娜·尼翠科、天使童声罗伯蒂尼等;更有发生在你我身边的,学钢琴还是学音乐?为什么要捧降调演唱的世界级歌唱家?大师来讲学的背后?……相信读者看了本书,有人会笑、有人会骂,有人会痛快、有人会嗤之以鼻!


欢迎学术讲座公众号

听课

热爱古典音乐,岂能不加强人文修养?

为您推荐最好的人文社科艺术视频课程!

来这里感受大师气象

古典音乐微信群开放加入,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本公众号的图书推荐书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