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象主义特征在德彪西作品中的体现丨“他把20世纪的音乐与19世纪分开,这与贝多芬把19世纪音乐与18世纪分开的功绩一样伟大!”

2016-08-22 詹莉 西方音乐评论


印象主义特征在德彪西作品中的体现

导读: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印象主义表现手法,是印象主义杰出的代表。本文以其钢琴《前奏曲》第一集为例,从自然现象、景观、人物三个方面探析印象主义特征在德彪西作品中的体现。 


 德彪西的一生中创作的作品涉及钢琴曲、歌曲、管弦乐、室内乐、戏剧音乐、康塔塔与合唱曲等众多方面,其音乐声誉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德彪西创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印象主义表现手法,是印象主义代表。他就像画家一样,尝试以音乐捕捉事物的印象,而且要用最经济的方式把某个念头的正确本质凝塑下来。 

 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共分两集,每集是12首作品。该作品的创作使德彪西最终实践了创作一部独创性钢琴作品的愿望。它们吸取了印象主义的精华,把视觉因素用一系列短小有力的笔触表现出来。钢琴《前奏曲》第一集创作于一个极短的时期(1909年12月-1910年2月),12首作品记录了德彪西对各种事物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而涌现出的思绪和冥想,将作品主题中的所见所闻变化得多种多样而富有生趣。在第一集的12首标题中,德彪西描绘了他的小天地中各种画面,按动态、静态和人物大概分为3类,分别为:1、对自然现象的印象;2、对自然景观的印象;3、对人物的印象。 


1-12 Preludes,Livre/Book Ⅰ(1909-1910)

  1. Preludes 1er livre: Danseuses de Delphes,德尔菲的舞姬们

  2. Preludes 1er livre: Voiles,帆

  3. Preludes 1er livre: Le vent dans la plaine,平原上的风

  4. Preludes 1er livre: Les sons et les parfums tournent dans l'air du soi,暮色中的声音和芬芳

  5. Preludes 1er livre: Les collines d'Anacapri,阿纳卡普里山丘

  6. Preludes 1er livre: Des pas sur la neige,雪上足印

  7. Preludes 1er livre: Ce qu'a vu le vent d'ouest,西风见到了什么

  8. Preludes 1er livre: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棕发女郎

  9. Preludes 1er livre: La serenade interrompue,中断的小夜曲

  10. Preludes 1er livre: La cathedrale engloutie,沉没的教堂

  11. Preludes 1er livre: La danse de Puck,帕克之舞

  12. Preludes 1er livre: Minstrels,游吟歌手

一、“风”的印象 

 德彪西在创作第一集灵感来源的领域,不仅让人在地理位置上产生丰富的联想,会想到意大利、苏格兰或是希腊,而且更多的是集中在了对自然现象极其敏锐的感受上。而这其中德彪西似乎特别钟情于对“风”的印象:

  1. 在第三首、第七首分别以《原野上的风》和《西风所见》为标题;

  2. 而第二首《帆》则是通过帆船的飘扬,间接地反映出风的运动。 

   第三首《原野上的风》是有关自然现象的描写中,最富激情的作品之一。其标题出自魏尔兰引用的法瓦尔的诗“原野上的风中断了它的气息”。乐曲以十六分音符作为统一全曲的基础,象征一阵阵暖风,让人感受到轻松活泼,而在风吹过的地方,交织着五声音阶的旋律。在微风吹过,音乐不停流动的地方,中部还穿插着一股寒气:先是用连续下行的七和弦不解决的音响,再加上节奏棱角突出的大三和弦,力度突变的音响,这些突如其来的一切让我们震惊。这首乐曲是第一集中最富于表现转瞬即逝和飘忽不定的作品之一。

   同样是以风为主题,同样有着刻画风的快速音型流动,如果说第五首《原野上的风》中的是温柔和煦的春风掠过原野的情景,第七首《西风所见》可以说得上是咫风来临时海上怒涛翻腾的景象。在乐谱的文字说明中提到,“这是浪涛,一个沉船的悲剧,是大海向你讲述的有关悲剧的故事。”

   虽然德彪西创作的色彩基调是灾难性的,描写了一幅咫风越过大西洋袭击比斯坝湾的危险画面,但从钢琴家的演奏中我们感受到的却是另外的印象对比――音乐的轻松明快。德彪西用大量分解和弦的急速流动和极低音区的颤音,给人以极不稳定的感觉,音乐语言方面依然是全音音阶和五声音阶的娴熟运用以及大量不予解决的不协和和弦。音乐中对比的因素对演奏者的理解要求也是十分的高,让听者既能感受到情绪变化又富有美的享受。

   第二首《帆》,德彪西在这里像其他地方运用听觉一样运用了视觉。音乐讲述的是英吉利海峡发生的事,虽然写的是帆船在海面行进的过程,但正是风的不同状态才能出现海面上帆船不同的情景:

  1. 乐曲用全音音阶中的大三度和弦构成的主题动机,形成了风吹动帆而轻轻摇曳的视觉效果。而下方一直固定的持续音,像是帆船借助这种微风的作用,缓慢匀速的前行,远远望去,似乎一幅没有运动的画面。 
  

  2. 音乐中间的小插曲为快速流动的全音音阶经过句,显得活跃,好像突然刮起的一阵不大的风激起的浪花。 
  

  3. 在轻风的继续推动下,音符在轻盈的断奏声中跳跃着,帆船驶进了海湾停靠在了岸边,象征船帆的持续音还在继续随风飘扬,音乐以轻柔的音响结束,描绘出一幅阳光照耀下的海港画面。 
  

二、“景”的印象 
  

   对自然景观的印象也是德彪西展现的客观艺术之一,这其中有:

  1. 第四首《音和香味在黄昏的空中回旋》和第九首《中断的小夜曲》中的夜景;

  2. 有第五首《阿那卡普里的山丘》中小镇里的山景;

  3. 还有描写雪景的第六首《雪上足迹》;

  4. 描写古老传说场景的第十首《被沉没的教堂》。

   同为夜景画面的第四首《音和香味在黄昏的空中回旋》和第九首《中断的小夜曲》,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别,一个是落日余辉在黄昏中的景象,另一个则是夜晚演唱小夜曲的画面。

   第四首《音和香味在黄昏的空中回旋》的标题是借用了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的《黄昏的和谐》中的诗句。早在1888年左右,德彪西将这首诗谱成了一首歌曲,当他再次将其创作为前奏曲时,不仅使我们在钢琴声中听到了忧郁而倦怠的音乐,并且运用了文学理论术语中“通感”的手法,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乐曲中,曲线条轮廓的旋律动机不断派生,加上远处圆舞曲似的回响,是美妙的“音”;而其中丰富多彩的和声,好像各种浓郁芬芳的“香味”,让人陶醉。直到最后将所有的感觉、视觉、听觉,还有触觉和味觉都参与到钢琴的演奏中,我们看到了太阳的余辉仍在,空气中弥漫的芳香也随着落日慢慢在暮色中消失。德彪西这种通感技巧的运用,突破了音乐语言的局限,在表情达意方面丰富了我们的审美欣赏情趣,起到增强音乐表现力的艺术效果。

   第九首《中断的小夜曲》具体来说并不是描写的自然景观,它展示的是民俗风情的画面。这首乐曲取材于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的一幅民间画,加上德彪西在乐曲开始处的“类似吉他”标示,这首夜曲性的前奏曲也只能算得上是用吉他的音响来表现西班牙夜间生活的场景。 
  

   第五首《阿那卡普里的山丘》和第六首《雪上足迹》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场面。第五首《阿那卡普里的山丘》是在意大利阿那卡普里小镇的优美景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在欢乐的海洋中载歌载舞的气氛,其乐融融。而第六首《雪上足迹》则是一个疲惫、孤独的旅行者在雪地中长途跋涉的画面。 
  

三、 “人”的印象 
  

   对人物的印象描写,包括:

  1. 第一首《特尔斐的舞女》;

  2. 第八首《亚麻色头发的女郎》;

  3. 第十一首《帕克之舞》;

  4. 第十二首《江湖艺人》。

   第一首和第八首中描写对象都是女性人物,前一首的创作灵感是来源于卢浮宫柱顶上雕刻的酒神女祭司的图像,渗透着古希腊的神话色彩;后一首则据说是改编自孔特·德·利勒作词的一首同名苏格兰歌曲。同时这两首描写人物的乐曲是整个第一集中最简短的两首,都是用的二三十个短小精炼的篇幅来刻画人物。 
  

   第一首《特尔斐的舞女》的整体风格是肃穆、庄重的,音乐的节奏沉寂、缓慢,使人很容易联想到西班牙慢速三拍子的萨拉班德舞曲。在音乐的聆听中,人会不自觉的放慢自己的呼吸,融入到平稳的音调中。在这个严谨的前奏曲中,由第二拍上的强调所形成的附点节奏,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乐曲中的旋律是突出的,用到了五声音阶和全音音阶的结构,在与和声的结合后,渲染出古代神庙里神秘而又崇高的气氛。 

 而第八首《亚麻色头发的女郎》中,女性的印象要鲜明而简单了很多。德彪西仅仅是用一个五声音阶构成的主题旋律不断展衍发展,让我们看到一幅非常平静而且富有表现力的女郎肖像,它会让你联想到德彪西曾经的写过的同名歌曲里唱到的:“这是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有着美丽的樱桃小嘴”。在相同的题材中,德彪西仍然保留了过去朴实而抒情的音乐格调。在乐曲中,自由地运用连续和声的进行,在调式的性格上还是由和声赋予了更多的色彩,这些都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体现。 

 第十一首《帕克之舞》和第十二首《江湖艺人》,是描写阶级社会中的小人物,在闹剧性的生活色彩中,他们用自己的滑稽和幽默带给人们笑声,同时,这也成为他们谋生的方式。 

 第十一首《帕克之舞》是受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的影响,描写的是帕克这样一个爱捉弄人的精灵。乐曲一开始带有附点的跳跃节奏动机,加上一连串的音符在琴键上飞速掠过,诙谐中带有黑人爵士乐的风格,让人印象深刻。在整个帕克舞曲的过程中,听者的思维总是在追赶帕克的舞步,他总是突然地跳跃,意外地消失又重现。德彪西的音乐语言上也是变化多样,象征帕克动机的节奏很随意地发展,音型自由地转换,力度强弱突然地变化,给人只留下变幻莫测的音响效果。 

 第十二首《江湖艺人》中的形象是来自于美国游唱歌舞团里的演员,他们在欧洲各地定期演出,表演歌唱、说笑、滑稽舞蹈等各种插科打浑的节目。在这首前奏曲中,德彪西不是针对一个人的描写,而是刻画众多的杂耍演员的各种表演情景,这也是这四首对人物印象描写中的前奏曲中表现人物最多的一首作品。音乐的引子模仿流行于美国的班卓琴的拨弦音响,节奏十分的生动。接着是简短的歌舞表演音乐,配合二度的打击音效果。之后的小号的表演,是两段重复的旋律中被不和谐的声音打断的音响。在乐谱中标有“富有表情的”的地方,伤感的法国民歌声音响起,中间穿插了舞蹈,鼓声的伴奏,还有小丑演员的杂技表演。整场表演虽然只有音乐的音响,但听者却能跟随德彪西的目光,享受到的现实场景的欢乐气氛。 

四、“天、地、人”印象画面的融合 

 在笔者看来,将第一集的12幅图画按照自然现象、自然景观和人物的划分,的确有些牵强。应该说,这只是一种对作曲家创作主题归类的简单方式,而不是作品真正留给我们对音乐印象的结果。这些作品中更常见的是,德彪西将天空的自然现象、地上的自然景观与人的生活状态三者自由地融合在一起,正像他自己曾说过的:“我期待着音乐的自由,音乐应该能比其它艺术享受更多自由,因为音乐并不限于单纯正确地复制自然,而只能由自然和人类想象力的融合来界定。”而每一首前奏曲的标题只是给这些综合的事物找一个中心,突现出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中。主要表现手段还是音响和音色。他借助了自然的景象、诗歌和现实中的人物。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在人类生活的外壳之下。是气象万千的大自然;而自然的一切又是人类精神的灵魂。德彪西说过:“当我注视着夕阳映照的天空,坐着久久回味它的奇妙、变幻莫测的美时,真的被感动得不能自己。”“无边无际的大自然在我的真诚脆弱的灵魂中得到了真切的反应”也正是在这一集《前奏曲》中,我们感受到了德彪西用细腻、精美的笔触,描绘了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现实与感觉融为一体的意境。

   传记作家韦拉斯说:“德彪西是把20世纪的音乐与19世纪分开,这与贝多芬把19世纪音乐与18世纪分开的功绩一样伟大。”德彪西是这样一个创造伟大业绩的伟人,同时也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普通人,因为他用普通人的感受去感受真实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生活,但他却用自己的才智和努力向人类做出了伟人般的贡献。温迪・汤姆森曾经说过:“尽管(德彪西的)作品相当少,但他主张音乐应从诗、绪、风景画中获取灵感。他通过独特的音程与和声审摆脱了大调和小调的束缚,把音乐从诸如交响乐、奏鸣曲等传统形式的栓桔中解放出来。德彪西为20世纪音乐进行更广泛领域的探索铺平了道路。”由此看来,德彪西创作的钢琴《前奏曲》,为前奏曲及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编者注:本文作者詹莉,原载 《作家》,2010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