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郭春林:写在打工博物馆众筹之前

2017-07-28 郭春林 红色快讯

  听说北京皮村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项目经费被不可抗拒的力量取消了,为了使博物馆能继续开放,继续发挥它不可取代的宣传工人文化的作用,工友之家的朋友们决定采取众筹的办法,向社会募集下一年度的运营费。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很有点郁闷,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名副其实的正能量,却总是受到各种干扰、阻碍,甚至破坏。朋友说,其实倒也不坏,正好给了我们传播工人文化的一个机会。这么一说,我立即释怀了,同时也为自己的幼稚病而脸红。

  “没有我们的文化就没有我们的历史;没有我们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未来。”这是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创办的思想动力。这个思想动力并非来自学院思想者,而是来自现实的挤压,来自创办者自身的新工人身份,来自他们基于自身经验所产生的对现实深切而敏锐的感受。

  自1980年代以来,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历史观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去政治化的现代化叙事成为最强劲的声音;而伴随着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在对成就的阐释中,现代西方经济学则是最为普遍的阐释模式。于是,劳动者成为劳动力,成为市场要素之一,成为自由买卖的商品。在主流媒体和主流叙述中,被80年代知识启蒙和思想启蒙塑造的叙述者们将劳动者悄然撇开,因为我们的劳动力市场资源太丰富了,即使他们是市场要素之一,但因其数量之庞大甚至过剩,也就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于是劳动者成了边缘角色,而他们在数量上的绝对多数只不过是给社会带来了“人口红利”,但他们不配享有这红利。他们被遗弃在城市的边缘和日益破败的乡村中,被历史的叙述者遗忘,被现实中的成功者忽视乃至无视。

  新工人发现了这个叙述的诡计,他们已经不需要虚伪的人道主义的代言者,他们有叙述自己故事的能力,他们的历史意识早已超越了知识界和媒体。他们说:“无数的微尘,积聚起来就是大地。”他们问:“如果我不写,百年后有人知道发生了这些事吗?”所以,他们拿起了笔,他们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博物馆,但这个博物馆并不只属于他们,也属于整个社会,同时,它还属于一个真实的历史,因而也属于未来。

  布莱希特在1936年写过一首名为《一个工人读书时的疑问》,冯至先生在1950年代将它翻译成中文。今天,重温这首诗意义非凡。

  谁建筑了七个城门的特贝城?

  书里面写着国王们的名字。

  那些岩石,是国王们拉来的吗?

  还有破坏过许多次的巴比伦——

  谁又重建它这么多回?在金碧辉煌的利玛

  建筑工人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泥水匠们在万里长城建成的那晚

  他们都到哪里去?伟大的罗马

  到处是凯旋门。谁建立了它们?那些皇帝

  战胜了谁?万人歌颂的拜占庭

  只有宫殿给他的居民吗?就是传说中的阿特兰提司

  在大海把它吞没的夜里,

  沉溺的人们都喊叫他们的奴隶

  年轻的亚山大征服印度

  他一个人吗?

  凯撒打败高卢人,

  他至少随身也要有个厨子吧?

  西班牙的菲利浦王,在他的海军

  覆没的时候哭泣。此外就没有人哭了吗?

  七年战争,腓特烈二世打胜了。

  除了他还有谁打胜了?

  每一页一个胜利,

  谁烹调胜利的欢宴?

  每十年一个伟人,

  谁付出那些代价?

  这么多的记载。

  这么多的疑问。

  布莱希特笔下的工人读书时产生的一系列疑问,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历史究竟是谁创造的?具体地说,为什么在他所读的历史书中,只有国王们的身影和声音?那些劳动者都去哪儿了?难道他们从来就不曾存在?如果他们都曾经起码是历史的参与者,为什么却不见他们?这些问题最终都指向历史该如何书写、怎么叙述的根本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论历史》中指出,布莱希特借工人之口提出来的问题“是个典型的20世纪问题,这些问题将会让我们思考政治的本质以及历史学家的动机”。之所以说这是“典型的20世纪问题”,是因为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然而,从20世纪已经渐渐远去的时代回望,20世纪也是革命终结的世纪。这就是历史的反复,而历史的反复造成了历史叙述的反复。80多年前这个问题由布莱希特提出来,8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新工人已经清晰地将它表达了出来。这就是历史的进步。

  布莱希特写这首诗的同一年,梁漱溟先生出版了一本书:《乡村建设大意》,其中他给文化下了个特别朴素也特别有意味的定义,“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社会过日子的方法。”一个社会怎么过日子和应该怎么过日子的问题是关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问题,也因此一定与历史观有关。唯一正确的历史观当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最简单的表达就是,人民创造了历史,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有这样的历史观就一定会有一个理想的整个社会过日子的方法,亦即理想的文化。但两者并非因果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相互生产的关系。

  既然文化是一个社会过日子的方法,也就意味着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自外于它,都是社会的有机的一分子;既然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之中,也就必须尽到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才能享有与之匹配的权利。工人阶级是迄今为止最充分最彻底地体现这一文化精神的群体,也是最有可能将我们引向理想社会的力量。他们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没有他们的未来也就没有我们的未来。保护他们的文化就是保护一个社会都过上好日子的方法。帮助他们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让我们为皮村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为我们自己出一份力吧。

  2017年7月6日

  没有我们的文化就没有我们的历史

  没有我们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将来

  然而博物馆正面临严重的困境,有可能,这座展藏打工文化历史的机构也将成为历史;不过,还存在另一种可能,你的美好支持可以让它拥有“将来”。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的这次众筹活动,有两个目标:

  ① 寻找博物馆长远发展的支持机构。任何个人或单位,如果认同、尊重博物馆的理念,愿意提供场地、经费来长期支持打工博物馆的公益事业,欢迎联系博物馆馆长许多(手机/微信):13810851024

  ② 募集博物馆一年的基本运营经费。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参与众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